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朝鲜三八线的由来

朝鲜三八线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38 更新时间:2024/2/10 4:44:33

“三八线”是如产生的呢?它又是怎样成为南北朝鲜之间的祸根的呢?它为何能引发多国参与朝鲜战争呢?事情还得从二战结束前时说起。

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助理国务卿邓恩提出美国军队接受日本投降的区域应尽可能北推移,但国防部长马歇尔的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空间等因素,抢在苏军进入朝鲜南部地区之前向北部更远地区推进会有困难。于是,陆军助理部长麦克洛伊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搞出了“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分界线。

腊斯克和查尔斯曾设想按朝鲜的行政区域来划分受降界线,但身边一时没有资料。匆忙中,他注意到在地图上北纬三十八度线差不多从朝鲜中部穿过,而且汉城及其附近的集中营都在“三八线”以南,于是决定用“三八线”作为受降区域的分界线。

这个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于14日被总统杜鲁门批准。15日,杜鲁门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线”作为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的分界线。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

9月2日,麦克阿瑟在日本东京湾密苏里战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的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推进。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后,苏军迅速撤回“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对朝鲜“三八线”以南实施军事占领。

“三八线”斜穿朝鲜半岛,长约300公里,它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18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三八线”以南农业人口占三分之一,基本上是农业区,历来向全国提供粮食;“三八线”以北由于拥有发达的水电资源,全国大部分工厂设在北方,包括化工、钢铁、水泥和化肥工厂等,其产品支援南部的农业经济。南北双方在经济上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因此,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三八线”都是一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

“三八线”对于所谓的受降的军事意义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苏美两国对“三八线”的确认包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考虑。“三八线”对美国来说,其真实含义就是要阻止苏联利用参加对日作战的机会,控制整个朝鲜。早在1944年5月的一份美国国务院的件中就警告说,如果苏联独占朝鲜,美国认为这将会危及未来太平洋地区的安全。

因此“三八线”就被美国赋予了遏制苏联的政治意义。同样,苏联接受“三八线”为界的方案,当时主要是依据《开罗宣言》,没有想到日后由于这“三八线”会导致大规模战争,更没有想到由此会成为两大阵营对垒的一条分界线。按照当时的军事态势,苏联完全可以拒绝“三八线”,提出以“三七线”甚至更南的一条线为军事分界线,而美国从实际出发也不得不接受这种修正方案。但斯大林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三八线”为分界线的提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以及后来形成的以美苏为核心的世界两大敌对阵营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楚河汉界,双方各占一个势力范围,用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相互遏制和竞争,但军事力量不得过河犯界,否则便是犯规。

一旦朝鲜打起内战,必然会越过“三八线”,这就意味着打乱了半岛上的大国均势,两大阵营的力量便会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卷入战争。因此,“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的划定为朝鲜内战及其所引发的多国战争种下了祸根。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白虎观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白虎观会议,是指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

  • 200年5月5日:小霸王孙策遇刺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

  • 1923年5月5日:韩国儿童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韩国的儿童节开始于1923年,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长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他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起源1921年5月1日,韩国著名的少年运动先驱者、作家方定焕在天道教少年会以“让我们成为永远互相爱护和帮助的茁壮成长的少年

  •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德

  •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波拿巴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

  • 1949年5月5日:欧洲委员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欧洲委员会是追求“欧洲合作与联合”这一目标的国际组织。1949年5月5日,比利时、丹麦、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和英国在伦敦签订《欧洲委员会规章》,正式成立该组织。其宗旨是:努力实现更紧密的欧洲联合;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维护议会民主和人权原则。主要活动有:审议各成员国共

  • 1983年5月5日:卓长仁劫机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1983年5月5日,卓长仁、姜洪军与四名同伙在万米高空,用手枪对准了中国民航296号客机机长王仪轩,此时飞机上已有两名机组人员遭受枪伤,胁迫之下,这架原本计划从沈阳东塔机场飞往上海的飞机迫降于南朝鲜(韩国)(1992年,中韩建交公报签署,随后称其为韩国)。春川机场,飞机上共有105人,其中机组人员9

  • 精绝国消失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在尼雅废墟的流沙中,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民居、畜舍,房盖虽然被风吹落,可高大的房柱却依然屹立在流沙之中。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追问是什么导致了尼雅文明的兴衰。有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也有学者认为是战争。有些学者否定了这两种看法,却又无法解释精绝国的神秘消失。环境恶化论的持有者认为,尼雅遗址在民丰县尼

  • 东汉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

  • 黑水城遗址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旅游风景区。黑水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又称黑城,位于干涸的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