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梁河之战:北宋埋下亡国祸根

高梁河之战:北宋埋下亡国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2/6 0:27:07

高梁河之战是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骑增援。

辽军反击,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仅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逃走。辽军追至涿州(河北涿县)乃止。

此次战争是辽朝与宋朝第一次在战场上的直接对话,是五代十国时期结束以后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宋朝统一的步伐,并且在军事上总体开始处于劣势。

此战,辽军发挥骑兵优势,远道增援,变被动为主动,给宋军以沉重打击;宋军轻敌冒进,首战失利,对以后与辽作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公元960年,赵匡胤逼后周恭帝退位,建立了北宋王朝。随后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在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以后,北宋把目标指向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北汉。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初,宋太宗亲自带领大军征讨北汉。与辽国关系密切的北汉连忙向辽国求救,辽景宗派大军前来援助,结果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被宋军打败,大将耶律敌烈也被打死。辽军一败,北汉就失去了靠山,宋军很快包围了北汉的都城太原。北汉国王刘继元抵挡不住,就在这年五月,出城投降了宋朝。

北汉刚平定,宋太宗就想乘胜攻打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许多大将感到士兵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带去的粮饷也快要用完了,不愿再打下去。但是将官崔翰却怂恿宋太宗乘胜进军。宋太宗没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军队也没有休整,就马上下令出兵。

因为辽国没有准备,一开始宋军取得了一些胜利,收复了岐沟关和涿州(今河北涿州一带),很快打到了幽州城南。

当时,辽国的南院大王(辽太宗时已改夷离堇为大王,称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连忙前来应战。他派一支军队引诱宋军,自己带领大军,绕到宋军背后,进行偷袭。宋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向后退却。

耶律斜轸也不敢再战,把军队退到清沙河北(今北京昌平一带),声援幽州。耶律斜轸的军队一退,宋军就把幽州团团包围起来。宋太宗督促将士日夜攻城,可是,宋军从太原赶到幽州,连日作战,已经疲惫不堪,锐气大减。

辽景宗派耶律休哥和另一个大将耶律沙带领10万大军,前往幽州。耶律沙带领一支辽军,先赶到幽州。宋军集中力量迎击。双方在高梁河(今北京西)打了起来。耶律沙远道赶来,人困马乏,加上军队人数不多,因此,吃了败仗,只好退却。

这天晚上,耶律休哥带领大队人马赶到。耶律休哥跟驻扎在幽州城外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的军队会合了。第二天,辽军分左右两路,向宋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这时守卫幽州的辽军也杀出城来。宋军腹背受敌,结果大败,死伤1万多人。

宋太宗看到情形不妙,连忙退兵南逃。逃到涿州,天色已晚,宋太宗正想进城休息,不料辽军又追来了。他的马已经跑不动了,慌忙跳上驴车,继续南逃,直到逃出辽国的国土,才松了一口气。南逃的宋军,乱成一团,大量物资和武器都丢失了。耶律休哥虽然得胜,但是因为战斗中受伤,不能骑马,只好坐着车子追赶。他追到涿州,见宋军已经走远,才停了下来。宋军收复的一些失地,又被辽军夺回去了。

高梁河之战,又叫“幽州之战”。由于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心切,缺乏充分准备,仓促出兵,最后以宋军失败告终。

高粱河一役作为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宋连战连败,到澶渊之盟,至此宋对辽已然完全处于下风,并直接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辽成为一个威压北宋,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一直到被金所取代。高粱河一战影响深远,指挥辽军作战的大将耶律休哥功不可没。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歧沟关之战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歧沟关之战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的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

  • 瓦桥关之战:宋辽都说大败对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军围攻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击败宋军的一次作战。979年九月,在满城之战中,宋军大败辽军,杀敌加上俘虏近万人,缴获马千余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究其原因,在于崔翰、刘延进、李继隆们敢于在阵前敢于抗旨不遵,冒着抗旨风险,放弃宋太宗二赵确定的八阵,改为前后二阵,相

  • 陈家谷之战:杨业之死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陈家谷之战是宋辽重要战役之一。雍熙三年(986),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宋大举攻辽。陈家谷之战就是雍熙北伐中的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北宋名将杨业(杨令公)浴血奋战,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绝食殉国。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旨在夺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当时,辽国的一代贤

  • 君子馆之战:辽国契丹是为了报复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君子馆之战发生于986年(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冬,在宋辽战争中辽军攻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大败宋军的一次作战。宋军在天冻无法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被辽军击败,刘廷让的部队“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雍熙三年,宋与辽岐沟关之战后,宋军撤至高阳(今河北高阳东

  • 高丽契丹战争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辽国和高丽为争夺鸭绿江以东的渤海国故地爆发战争,最终辽国迫使高丽称臣纳贡,高丽则将边界推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线。辽丽登台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神册,兴起于木叶山的契丹族开始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国大将新罗人王

  •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 宋辽澶渊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大震,惊慌失措,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来到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几十万大军迅速向澶州集结,形势对宋十分有利。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

  • 澶渊之盟:宋辽关系的拐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

  • 2019年1月19日:梁敬魁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2019年1月19日,梁敬魁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梁敬魁(1931年4月28日—2019年1月1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两学科博士生导师。1955年梁敬魁毕业于厦门大学;1956年

  • 宋辽战争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宋辽战争,一般是指自979年宋朝北伐以来,终于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一系列宋辽间以燕云地区领地争端为主的长期战争。最终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结束了25年宋辽战争。百年后金朝建立,宋徽宗与金太祖订立海上之盟,于1122年派童贯、种师道、刘延庆率军联合金朝攻打辽国南京,未能成功。五代后唐清泰末,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