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3/12/23 1:15:43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在料罗湾集结大军的郑成功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程。此次前往台湾,是为了开辟抗清的海外根据地。因为随着清军的南下和郑成功收复南京战役的惨败,明军的控制区越来越小,亟需开辟新的抗清根据地。

经过多方考察,被荷兰殖民者占据的台湾是最佳选择,于是郑成功派遣麾下十三镇共12600人乘坐300艘战船航,意图收复台湾,并将其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

当时,荷兰殖民者在为了维持自身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修筑了两座城堡,一座名为普罗蒂亚城,一座就是大名鼎鼎的热兰遮城,荷兰人在台湾殖民统治的核心。

战北线尾,围热兰遮

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三日,郑军宣毅前镇陈泽部登陆位于大员岛北部的北线尾岛,并在岸上扎营。

驻扎在普罗文蒂亚城的荷兰守军见郑军登陆北线尾岛,马上就派遣了200多名火枪手(操作重型火绳枪)登岛迎击郑军。之所以只派了这么一点军队,是因为荷军指挥官拨鬼仔傲慢地认为:“中国人只要听到火枪的声音就会溃逃”。

但事情却并没能如拨鬼仔的妄想进行,陈泽见荷军出战,立即将麾下750人分成两部,一部布阵迎敌,一部乘船绕到登陆荷军的后方,意图夹击荷军。

在明朝后期的战争中,火器已经成为了重要武器,无论是中国本土的明军,还是西来的欧洲殖民者,再或者号称“骑射无双”的满洲八旗,均大量使用着包括火枪、火炮的各种火器,在十七世纪的东亚战场上,已经是硝烟弥漫、枪林弹雨了。

荷军在逼近列好阵势的郑军后,摆好火枪轮射阵型,在小型火炮的火力掩护下开始了对郑军的射击。郑军也不甘示弱,当即用火器还击。几轮对射交火,事前绕道荷军后方的郑军已经悄悄地摸到了荷军背后。承担绕后任务的郑军拿着适合近战的盾牌与弯刀,如饿狼般冲进荷军的后方砍杀荷军,措手不及的荷军瞬间陷入了崩溃,纷纷开始逃跑,最终仅有小部分荷军逃出生天。

此役荷军阵亡士兵180名,指挥官拨鬼仔也当场阵亡。

北线尾之战后,荷兰人见陆战失利,便派出三艘战船前去进攻防守鹿耳门海道的郑军舰队,意图获取制海权,切断郑军的后路。

战斗中,郑军舰船抓住风变化,荷军舰船移动不便的机会,利用小船速度快的优势,迅速接近荷军战船,并登船与荷军打起了接舷战,最终赫克托号在战斗中沉没,其他两艘荷军战船望风而逃。

这次海战后不久,普罗文蒂亚城长官猫实南叮的妻子在路上被郑军抓获,在郑军的威势和妻子的安危的双重压力下,猫实南叮开城投降。至此,郑军占据了大员湾附近的所有富饶土地,而荷军在台湾就只剩下热兰遮一座孤城了。

虽然此时郑军的重炮还在金门、厦门没有运送过来,但郑成功还是趁着胜利对热兰遮城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毕竟因为重炮不足,难以击破热兰遮城的防御,郑成功只能下令撤退,随后派遣2000~3000人在热兰遮附近围城。

围城打援,连战连捷

郑成功不急于攻克热兰遮城的原因除了重炮未到,条件不够充分外,粮饷匮乏则是更重要的原因。自南京战役失利后,郑军就一直处于缺粮的状态,四月初郑成功登陆台湾的时候,全军只剩下五天的口粮,郑军依靠占领的荷军的粮食仓库,才又凑够了半个月的粮饷。

然而到了四月二十日,郑军粮饷再次告罄。相比热兰遮城中龟缩的荷兰人,解决全军的乏粮问题才是当务之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郑军通过在台湾屯田和从其他控制区调集粮饷等方式,终于成功度过了粮食危机。

同年八月份,荷兰人从巴达维亚赶来的由12艘战舰700名士兵组成的援军到达台湾。消息刚传来时,不知援军虚实的郑成功一度十分紧张,但随着一艘荷兰战舰因为遭遇台风而在岸边搁浅,郑成功在审问船员后得知这支援军规模不大后,便开始专心研究如消灭这支援军的战术了。

最终郑成功决定在热兰遮城下的市镇修建炮台并安置大炮,以应对荷军可能的进攻。

到了八月底,荷兰援军与热兰遮守军成功取得了联系,决定一起对郑军发起进攻。但天不遂人愿,绕道炮击郑军炮台的荷军战船逼近炮台附近的海湾后,发现海湾水深只有3.7米(荷军战舰吃水深,驶入吃水浅的地区不仅难以移动,还有搁浅的危险),再加上南方来的强烈洋流,五艘荷军战船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正当荷军战船陷入混乱之际,郑军已经发现了荷军的图谋,迅速调转炮口轰击荷军战船。在郑军的炮火下,荷军战船损失惨重,旗舰柯刻肯号船体被击穿导致严重漏水,最后因为弹药殉爆爆炸沉没。剩下的三艘船一艘搁浅被郑军俘获,两艘较小的战船则死里逃生。

自此之后,荷军再也无力对郑军展开反攻,只能龟缩在热兰遮成内固守待援。

重炮临城,收复台湾

面对郑军的全面包围和荷军的多次失败,被困在热兰遮城内的荷兰总督揆一向清军遣使求援,希望可以夹击郑军。但清军要求荷军先帮助他们攻占厦门,无奈之下揆一只好派遣三艘战船和两艘小船去协助清军攻打厦门。然而这几艘船为了避战竟然驶往泰国,随后逃回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

1661年年底,郑成功获悉揆一勾结清军,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郑成功决定提前对荷兰人发起总攻。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将从大陆运来的43门重炮集中起来,轰击热兰遮城南面制高点的乌特利支堡,两个小时便摧毁了乌特利支堡,郑军随即占领了制高点。此时,整个热兰遮城都暴露在了郑军的炮火之下。

郑军将重炮推上制高点,对热兰遮城展开了大规模的炮击,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热兰遮城的东、西、北三面城墙都被摧毁,存放粮食的仓库也被轰塌,守军士兵死伤惨重。炮击过后,郑成功遣使劝降城内荷军,面对残破的城墙和弹尽粮绝的绝境,揆一同意投降。

1662年2月1日,揆一带领仅存的八百多人乘船离开热兰遮城,荷兰人在台湾长达三十八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台湾再次回归了祖国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清统一台湾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

  • 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2005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3亿人口日”。基本信息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 1919年1月6日:西奥多·罗斯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19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内平静地离世,享年61岁。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译狄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第26任美国总统。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参与美西战

  • 1883年1月6日:纪·哈·纪伯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生于黎巴嫩北部省贝什里,当时黎巴嫩属于奥斯曼帝国叙利亚行省。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

  • 1884年1月6日:格雷戈尔·孟德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1884年1月6日这天,他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护士问候了他一句:“你的气色真好。”五分钟后,前去看望孟德尔的修女发现,他靠在沙发上已经停止了呼吸。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

  • 1959年1月6日:国际海事组织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海事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82年5月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组织(英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简称IMO

  • 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于北京。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

  • 2014年1月7日:慈善家邵逸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2014年1月7日6时55分,邵逸夫在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一说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家八兄弟

  • 明缅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明缅战争是明神宗万历年间明朝与缅甸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国明朝与缅甸东吁王朝,中国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各进行了一场战争,中缅的实际控制线与最终边界划定,也与这两次战争有着密切关系。万历年间,明朝与缅甸东吁王朝发生了一系列战事,持续二十多年,以明朝的失败而告终。明初,明政府在西南设六宣慰使司。明政府授

  • 1943年1月7日:尼古拉·特斯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1943年1月7日,尼古拉·特斯拉在纽约人旅馆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6岁。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虽然他一生致力不断研究,并取得约1000项(一说700项)专利发明,但这并没有使他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