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4年5月6日:英法海底隧道开通

1994年5月6日:英法海底隧道开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1/20 17:02:45

英吉利海峡隧道,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欧洲隧道,1994年5月6日开通。是一条英国通往法国的铁路隧道,位于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

英吉利海峡隧道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K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隧道横跨英吉利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公里,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9公里。单程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像是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区间火车。隧道由欧洲隧道技术公司经营,但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所以债务沉重。

建设背景

在英、法两国(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穿过海峡建立固定通道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拿破仑一世时代。今天欧洲隧道竣工,尽管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然而200年来对是否建造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决策始终不是取决于科技方面,而是取决于围绕这个计划的政治环境。长期以来英国方面反对建设海峡隧道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军事上的风险,他们希望利用海峡作为抵御来自欧洲大陆军事入侵的天然屏障。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上述顾虑逐渐消退。后来,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预期会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市场,因而在英国欧洲大陆之间建立更为方便、快捷的通道成了显而易见的需求。在1972-1992年的20年间,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客、货运交通量实际上增长了一倍。1992年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的6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设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决策主要受到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1987年12月隧道工程得以破土动工,是由于当时英、法两国政府对欧洲一体化都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支持把1975年被工党政府下令停止的隧道工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则把这项工程视为国家强大的象征。这次欧洲隧道得以竣工建成,两国首脑的推动,排除各种障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在欧洲隧道举行正式通车仪式的前一年(1993年秋),包括英、法在内的欧共体十二国签订了马斯切克条约,并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从欧盟有关国家政府的观点来看,还有两个因素与隧道建设有关:一是运输政策,即通过建设高速铁路网,以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将大大扩展海峡隧道的影响范围和增加它的长期效益。二是地区政策,英、法两国希望通过隧道带动海峡两岸地区的繁荣。

隧道连接地区(Transmanch Region)已成为一个专门名称,包括英国的Kent和法国的Nord-Pas de Calais地区;后来把比利时的一些地区也包括进来,称作欧洲专区(Euroregion)。通过地区性的合作,一个称作TDP(Transfrontier Development Program)的金融发展计划已经起动。这些从政治角度看显然有重大意义,对欧盟的发展,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和国际经济、化合作交流,都会有重大促进。但还不大可能对经济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近20年来欧洲隧道项目的演变既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产物,又是它的一个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考虑台湾隧道问题时,则也必然要与祖国和和平统一的大业紧密联系再一起。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71年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维克多·格林尼亚,全称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Franc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法国化学家,因发明了格氏试剂与他的同事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5年1

  • 汉朝的蒸馏法过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蒸馏法是分离、纯化液态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测定液态化合物的沸点,因此对鉴定纯液态化合物有一定的意义。常用的蒸馏装置,用标准磨口仪器装配,由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冷凝管、接收管和接收瓶组成。当用普通玻璃仪器装配蒸馏装置时,通常使用带支管的蒸馏烧瓶,各玻璃仪器间用胶塞连接。介绍基于两种同位

  • 三棱军刺的优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三棱军刺是刀身呈棱型,有三面樋[tōng]的刀具(注:樋不是血槽,存在的意义在于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军刺本身的坚固),对材质的要求低于刺刀。刀具历史 在《毛诗.豳风.破斧》中记载:“既破我斧,又缺我锜(音奇)。周公东征,四国是吪”,錡,兵器,齐刃如凿,相当於今之56型平头三棱军刺。《毛诗.秦风.小戎》

  • 象雄天珠是哪一年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考人员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南岸进行发掘时,发现出土了一大批古象雄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极为精美的天珠,这是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的象雄天珠。这一发现为考察西藏地区天珠的出现年代、形态纹饰等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证实了古象雄时期天珠的真实存在和盛

  • 烛影斧声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斧声烛影(也叫烛影斧声),是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历史上对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时。当夜,太祖驾崩有着不同版本的记载。至今有着不同的臆猜。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

  •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 1954年5月7日:越南奠边府战役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奠边府战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Điện Biên Phủ),越南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53年5月,驻印度支那法军制定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

  • 1959年5月7日:翁美玲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翁美玲(Barbara Yung,1959年5月7日-1985年5月14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安徽,英国户籍,中国香港已故著名女演员。1980年参加“英国华裔小姐”竞选获亚军,进入演艺圈;1983年因参演武侠剧《射雕英雄传》饰演黄蓉而走红并获得广泛关注;1984年参演《天师执位》和《楚留香》等电视剧

  • 1995年5月7日: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雅克·勒内·希拉克(Jacques RenéChirac;1932年11月29日—2019年9月2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右翼政治家,法国前总统、法国前总理、安道尔大公。1954年雅克·勒内·希拉克(以下简称:希拉克)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1959年获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与政治学硕士学位;1974

  • 1997年5月7日:中国光明工程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1997年5月7日,国家确定的“中国光明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5年内将有800万无电贫困人口成为这一工程的首批受惠者。“中国光明工程”将通过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新的发电方式为那些远离电网的无电地区提供能量,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这一计划是我国政府为响应1996年在津巴布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