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25年5月1日:约翰·巴耳末出生

1825年5月1日:约翰·巴耳末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42 更新时间:2024/2/29 10:17:25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Johann Jakob Balmer)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氢原子光谱波长的经验公式——巴耳末公式。为纪念巴耳末,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人物简介

1825年5月1日生于瑞士洛桑,是家中的长子。大学时期曾留学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柏林大学,攻读数学,1846年回到瑞士,担任中学时期的母校巴塞尔中学的工程制图教师。1849年巴耳末以关于摆线的论在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59年起在瑞士巴塞尔女子中学担任数学教师,1865年到1890年期间兼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讲师。

1868年和克里斯廷(Christine Pauline Rinck)结婚,先后生育了6个孩子。1887年巴耳末出版了一本专著《投影几学教程》。1898年在巴塞尔逝世,终年72岁。

巴尔末公式

巴耳末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巴耳末开始研究工作时,可见光区域的4条氢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大量较精确的测定,紫外区的10条谱线也在恒星光谱中发现。但是,当时这些数据是零散的,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

巴耳末首先否定了把谱线类比声音的做法,而从寻找可见光区域4条氢谱线的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他说:“看到前面叙述的三个波长(指Hα,Hβ,Hδ)的数字以后,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字比例,就是说这些数字包含有一个公共因子。”

最初,为寻找这一公共因子,他用数字试探的方法寻找谱线之间的谐和关系,曾顺利地找到了巴耳末认为不十分小的一个因子(30.38mm/10),但是,这一因子反映不出各波长之间的实际规律,只好放弃。巴耳末擅长投影几何,对建筑结构、几何素描有浓厚兴趣,受透视图中圆柱排列的示,他改用几何方法。巧妙地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另一个公共因子,其值为,然后用最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些波长的数量关系。

lambda=Bfrac{n^}{n^-4}qquad n=3,4,5cdots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数。1885年又刊载在1885年《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原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数学教师,直到年届60岁才取得重要的成就,被视为“大器晚成”的代表。他的事迹也因此为人们所称道。巴耳末对于原子光谱的工作,特别是巴耳末公式的建立,对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90年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设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

  • 苏联史上最大的贪污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1991年9月6日,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的这一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总统的职务,在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停止苏联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而这个过去和美国在世界上争夺霸权的国家,在坚持了69年之后,国歌是《牢不可破的联盟》的他们,总算退出了历史舞台,从而分裂成为

  • 变性人的产生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变性人”指的是那些已经通过手术改变了自己原本生理性别的人。而在医学上,无论变性与否,想改变自己生理性别的人,都称之为易性者。易性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

  • 徐州大屠杀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徐州大屠杀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之一。在《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中有记载。徐州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93年,是魏武帝曹操因为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谦的手下杀害,产生了报复的行为。在攻下徐州之后,对徐州百姓大肆屠杀,造成数十万百姓遇难。事件经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父亲曹嵩业已弃官,为躲

  •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是一场发生于1982年9月16日至9月18日的一场大屠杀,发生地点是贝鲁特的萨布拉街区和邻近的夏蒂拉难民营,凶手是黎巴嫩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遇难人数大约在762人至3500人之间,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背

  • 欧洲难民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欧洲难民危机,或者称欧洲移民危机,指自从2010年底爆发阿拉伯之春后,数量激增的难民或是经济移民,从中东、非洲和亚洲等地经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进入欧盟国家寻求居留而产生的移民潮,其中多数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厄立特里亚。欧洲的难民危机已在欧洲引发严重的社会及经济的危机,不少国家及政治人物严厉批评欧盟的难

  • 古代中国的十次大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的历史上爆发的战乱和大规模屠杀人民的历史有很多。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盘点历史上的十次大屠杀,一起来看看吧。一、秦灭六国(前236——前221)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给山东六国和自身都造成了人口的极大损失。在史书中仅仅明确记载的被杀的六国军队就高达近二百万士兵,还不算战胜国秦国的死亡士兵数量。至于平

  • 2020年4月13日:安·苏利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安·苏利文(?-2020年4月13日),迪士尼资深动画师,代表作品有《小美人鱼》。2020年4月13日,安·苏利文因新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去世,享年91岁。人物经历她曾参与《小美人鱼》《狮子王》《风中奇缘》等经典动画的制作,近年住在加州Woodland Hills的美国电影电视基金(MPTF)养老院中

  • 条顿堡森林战役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条顿森林战役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此战役使强大的罗马停止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战役背景早在公元前1

  • 条顿堡森林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条顿堡森林战役是屋大维皇帝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在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后,他一连几个月不理发,不刮胡须,不洗脸,整天一副如丧考妣的尊容。像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那样,他反反复复地对着空中喃喃自语:“瓦卢斯,瓦卢斯,你把我的军团还给我!”这句话成为未来欧洲君主战败后的口头禅。这样的表现并非没有原因。因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