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坑心湖在哪

天坑心湖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6 更新时间:2024/2/10 7:19:57

天坑“心”湖,天坑湖泊,位于湖南省家界市茅岩河景区平湖游回龙观码头对岸,一座喀斯特地貌山崖成为该湖与茅岩河间的自然屏障。

发展历史

2020年4月25日,张家界茅岩河景区全球发出征集,为这个酷似“心”形的天坑湖泊取名。

地理环境

天坑“心”湖位于茅岩河景区平湖游回龙观码头的对岸,一座喀斯特地貌山崖成为该湖与茅岩河间的自然屏障。湖所处位置为自然天坑,与茅岩河通过地下阴河相连,湖水由河水、雨水、山泉水等组成。湖的四周林木茂密,峭壁环绕,属于喀斯特地貌,由于地势险峻,少有人踏足,一直保持着原生态面貌。据初步测量,整个天坑深度约200米,湖面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湖水四季恒温,碧绿清澈。

天坑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2001年之前一直将其作为喀斯特漏斗的特例,2001年我国学者正式提议将这种喀斯特地貌命名为“天坑”。

上世纪80年代初,地质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大岩湾”“小岩湾”,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大型漏斗地貌,在此之后随着我国南方大型喀斯特漏斗的不断发现,此类地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

成因及发育条件

形成于碳酸盐岩层中的天坑共有两种成因类型,即塌陷型冲蚀型。

塌陷型天坑

塌陷成因的喀斯特天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主要类型,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如小寨天坑、大石围天坑群、小岩湾天坑、龙缸天坑等。

塌陷天坑是由地下河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达到地表而成。其发展由地下到地面,并经历地下河洞道、地下崩塌大厅、地表天坑几个主要阶段。

塌陷型天坑的形成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并有较广泛的连续出露与分布;岩层的水平至平缓产状,尤以宽平的背斜轴部最为有利;位置相对很低的排水基准面和含水层的包气带厚度在50-200m以上;温湿多雨的热带至亚热带气候条件;含水层中存在着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功能强大的动力系统。

冲蚀型天坑

冲蚀型天坑是在特殊的地质、地貌与水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落水洞式或盲谷式天坑。目前仅发现了两例。

其发育条件应具备:上部与下部应具备巨厚的非喀斯特化与喀斯特化岩层叠置结构并分别在上游与下游广泛出露;岩层在整体上呈水平至平缓状;下部喀斯特化岩层中存在100-200米厚度的含水层包气带;温湿多雨的热带至亚热带气候条件;有数十万年以上的地壳持续上升历史。

科学价值

天坑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规模最大的个体形态,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喀斯特及其相关科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天坑的形成与喀斯特水文地质过程及含水层的演化有着特别密切的相互联系,天坑形成机制及其分布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含水层性质及演化过程认识的巨大飞跃。

天坑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机制,特别是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的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化及发展。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洛阳铲的使用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使用时身体站直,两腿叉开,双手握杆,置于胸前,铲头着地,位于二足尖间,用力向下垂直打探。开口到底,不断将铲头旋转,四面交替下打,保持孔的圆柱形。从刃部逆铲将土抠下,纵向掰开看断面。看土时,

  • 华夏盗墓第一村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后沟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送庄镇,自古以来有“华夏盗墓第一村”之称,全村共有200余户,136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洛阳三宝之一的“洛阳铲”,据传,始出自后沟村。传说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

  • 卢旺达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事件过程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

  • 百慕大三角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在本世纪海上发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又最令人费解的,当属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轮船失踪案。据说自从1945年以来,在这片海域已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的无故失踪。失踪事件之多,使世人无法相信其尽属偶然。所谓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国佛罗里达州这样一片三角形海域,

  • 揭秘914号航班事件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一架早被宣布失事坠海的客机,竟在事隔35年之后重新出现。机上的50多名早就被宣布死亡了的旅客,竟然全部好好地活着!泛美航空公司914航班实际上经历了一场“时空隧道”之旅。这个故事在曾经广泛流传。但如今经各方查证,证实此事件为虚构的流言,并不是真实事件。“914班机”穿越事件1990年9月9日,在南美

  • 百慕大三角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西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因而到了近现代时,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

  • 最亮的行星是哪一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仅为0.006811。以地球为三角形的顶点之一,分别连结金星和太阳,就会发现这个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时也只有48.5°,这是因为金星的轨道处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5·12汶川地震(2008 Sichuan earthquake),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

  • 2009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

  • 1912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节日由来1854年至1856年间,英法联军与沙俄发生激战。在英国一家医院任护士主任的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