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侯旨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霸国与之联姻?

燕侯旨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霸国与之联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81 更新时间:2024/1/5 15:46:51

燕侯旨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其中的铭为我们透露出某种可能,铭文云:“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赏旨贝廿朋,用作又始宝尊彝。”即是说燕侯旨到周王城中周天子述职,这跟我们今天所谓的年终工作总结很相似,是周人对分封诸侯们政治、军事、经济发展成效的检验。而燕国作为周人嫡亲诸侯国,到宗周朝圣即是传统,更是责任。燕国作为召公的嫡系封国,当然就是周天子最为亲近的封国,作为燕国国君的燕侯旨到都城中朝见周天子,这在当时的燕国人乃至周天子家族们看来,应该都是重要之事。

燕侯旨既然是初见事于宗周,就是说这是燕侯旨第一次到都城中述职。周人的传统是一代国君,每五年要到都城中见一次天子。天子对于新任的这位国君多半有着浓重的礼仪,会把天下诸侯们一一介绍给燕侯旨。燕侯旨即便再是如何随性的人物,那也不至于太过于轻视这样的述职之事。据说第一任燕国国君燕侯克,是常年致力于国家发展之事的,至于燕侯克有没有到宗周述职过,史书中尚且没有发现明确的证据。燕侯克掌管中的羌、马、摣、雩、驭、髟六族在燕侯旨时,大概已处基本臣服状态,燕侯才敢离开燕国。

燕侯旨是燕国第二任国君,其到都城朝见的周天子具体是哪一位,已很难考证。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前后是周武王的牧野之战,其后不久是周成王,据说执政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042年至前1021年,按照“五年一朝”的说法至少燕国国君就应到朝见天子7次之多。燕侯克若较为短命,在37年之间可能就已薨逝;若跟召公般长寿,则要跨越周成王到周康王。而周康王执政有二十多年,也就是说燕侯克就算在周成王刚登基时才刚出生,这时候也该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那么即便燕侯克活有上百岁,继任的燕侯旨上任时间,也不可能超过周穆王时代,因为周昭王执政时间短,周穆王的执政时间很长。

成康盛世

那么对于燕侯旨到都城中朝见周天子的时间,就可能是在成、康、昭、穆时期。考虑到成康时代,周人更多的力量是在部署东方,对于北方和南方的战争相对小规模,所以周天子更为重视的很有可能正是在东方,而燕国处于东方的北部边缘,所以在这个时期燕侯旨能够非常郑重的到都城中述职,并且周天子还要特意的加以赏赐,燕国人也才会制作铜器以记载,说明燕国必然有着相当重大的功绩,才会促成这样重大的活动。因此这场朝见和述职活动,在成康时代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周昭王时代周天子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南方蛮楚之地,即是在说明周人的东方已经稳固,燕、齐、鲁的诸侯体制都已成型,这即可反证成康时代的燕国人,有可能在地区政治和军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不为周天子所担忧。

事实上在西周早期,燕国人除了召公等有着相当活跃的身影,历代燕国国君在史书中的存在感都相当之低,就是燕侯克、燕侯旨这样的披荆斩棘之君主,在史书中就连零碎片段也是没有,若非那些考古发掘出来的青铜古物,或许很多人甚至连燕国的建国时间也很难确定。后来曾经出土过“燕侯旨”卣,这个酒器中就有“旨作父辛爵世……燕侯旨作姑妹宝尊彝”等铭文,这即是说燕侯旨把妹妹嫁到了霸国,促成这段婚姻的是谁呢?燕侯旨为什么要与霸国联姻呢?

霸国地处于汾渭流域,在西周早期非常活跃,跟周王室乃至周边的封国们都有着较为频繁的礼尚往来活动,而且霸国所在区域恰好夹杂在周人都城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的偏北地区,属周人防控北方戎狄部族的重要力量,在周边区域盘踞着晋国、贾国、霍国和很多戎狄部族国,可谓是政治相当复杂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西周早期对于周王室的威胁是比较大的,向东可通卫国,向西则是都城,向南则是周人嫡系封国晋国、虢国、国等诸侯国的核心腹地,他们驻守着周人两大都城之间的必要通道,但是霸国距离燕国很远,对燕国实际上造不成任何影响,那么燕国人为什么还要与霸国联姻呢?或许是因为一个人。

霸国家

这个人正是召公,因为召公跨武、成、康三代,一直都是周王朝的顶梁柱,尤其是在周公死后,召公更是在周人的对外政治和军事行动中承担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霸国所处的位置,召公显然是非常重视的。所谓“陕地以西,召公主之”,这个陕地即是虢国所在,霸国恰在其正北之地,对于这样的政治中轴之线,召公推崇的当然是“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是要不断分化瓦解那些没有臣服周人的戎狄部族之国,霸国即在此地,而且不是姓姬的,召公就要采取“亲戚与之”的办法,让霸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就能解释燕国人为什么距离霸国甚远,为何还要与之联姻的其中缘由。

那么,如此看来燕侯旨所处的时代,召公尚且还在,而且燕人的大多决策更多依靠的还是召公。虽说燕国地区已经在燕侯克、燕侯旨两代国君努力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但是周人对天下的控制应该还是存在诸多隐患,因此作为天子柱基的召公要为天子分忧,自然就要让燕国人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才把家族的女人嫁到霸国,以达成深远的政治目的。这即是在说,燕侯旨时代的燕国,应是处于成康之际。

标签: 燕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吃饭时菜里有头发,厨子马上取下帽子说:我没头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若是一不小心惹到皇帝,轻则被处斩,重则连累家人。 说到朱元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朱元璋曾经是一介布衣,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在执政期间疑心病是非常重的,因此被他处死的臣子固然也不少,某天,在用膳的过程中,他又一次发怒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古代,要是皇帝吃的菜

  • 段正明把皇位传给了谁?不是段誉,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段正明,历史解密

    读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保定帝段正明,他不仅是段正淳的哥哥,段誉的伯父,还是大理国皇帝,武功高强,精通大理绝学一阳指,曾修习“六脉神剑”中的“关冲剑”,小说最后,他把帝位传位给了段誉,在天龙寺出家为僧,法名为本尘。保定帝段正明史上确有此人,并且也退位为僧,不过他出家之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手下的大臣

  • 吠舍在印度社会地位高吗?吠舍这一阶级来源于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吠舍,种姓制度,历史解密

    佛经里面再三强调它不重视种姓差别,一入佛教,就如众流归海,一切差别不复存在。这样一来,又怎样理解沙门和婆罗门的对立呢?不重视种姓差别这件事实本身就是对婆罗门的反抗,因为婆罗门教是十分重视种姓差别而且是只代表婆罗门的利益的。但是,佛教也并不是真对一切种姓一视同仁。它当然首先就会反对婆罗门。在婆罗门教的

  • 这位皇帝一生中只有一个女人,痴情专一的他却被人说成是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他的老婆吕雉非常厉害,所以刘邦的一生中除了吕雉之外,只纳过一个妃子。隋文帝的皇后也非常厉害,因此隋文帝的后宫里嫔妃的数量也比较少,但是隋文帝比刘邦强,因为他会偷腥。而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位皇帝,他的一生中只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自然就是他的皇后,这个皇帝则是明孝宗。明孝宗是大明帝国

  • 魏忠贤如果不死,大明王朝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忠贤,明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草根起家的皇帝就两个,一个是汉武帝刘邦,本来是个街边的混混,带着一帮兄弟打天下,最终当上了皇帝,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放牛的农民出身,最终登上九五宝座,这样说起来朱元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皇帝。也许也正是因为有这番艰苦奋斗的经历,整个大明王朝直到灭亡从来没有出现过向敌人求和,割

  • 74军究竟获得了怎样的战功,才赢得了虎贲军这样的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虎贲军,夏朝,历史解密

    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讲的是中国历朝历代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汉朝的虎贲军直属于皇帝本人指挥,其他任何人无权调动。由此可见,虎贲军对于汉朝有多么重要。但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支军队被称为虎贲军,这就是第74军。这个称号可不是这支部队自称的,而是由国民政府正式授予的。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军队中是绝无

  • 三国混战多年,为什么没有外族敢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查阅资料发现外族的整体实力很懦弱,在那时候错乱的时代她们的整体实力很差,并且不论是人口数量還是武器都处在发展趋势的环节,在汉朝的前期和中后期,外族遭受汉皇朝的比较严重严厉打击,大部分都变为了部族,不论是哪1个都很是错乱,沒有产生一致的战斗能力,并且她们的定居地区也很是分散化,展现出了分别集聚一起生活

  • 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李商隐出身清贫,一生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商隐,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商隐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著名作品,尤其是唐朝时期,诗人最为众多,但是很多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代表作,是因为他们在仕途上坎坷不顺,还有就是在朝堂之中得不到重

  • 封邦建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有着什么样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封邦建国,分封制,历史解密

    有周一代,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尚且无人知晓。《吕氏春秋·观世》中曾经讲:“周之初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服国”是那些拥有合法地位,生活在疆土四面八方的地方势力即方国。这个方国的具体方位,和民族组成,就连天子所分封的“四百余”正规诸侯之中,绝大部分也不知道是哪些子孙与功臣,从现存史书上所能够查找的有名

  • 春秋时期曹国的君主都是怎么作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国,春秋,历史解密

    在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大部分都是小国,虽然这些小国人民对他们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跟味道,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曹国。说到曹国就要说到周文王时期了,周文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之后,把一个叫振铎的同母弟弟封在了曹地,振铎就成为了曹国的开国之君,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