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和妻子徐竹青的婚姻本是一段佳话,两人的婚事虽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当时许多人都不看好这段婚姻,意外的是婚后两人相处和谐,恩爱有加。
徐竹青出生望族,大阎锡山六岁,处理家族事务井井有条,一直是阎锡山的贤内助。
但遗憾的是徐竹青却一直怀不上孩子,经检查发现徐竹青没有生育能力,这对徐竹青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过在日本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阎锡山思想比较开明,他并没有责难徐竹青,反而安慰妻子不要自责,就算没有孩子也不要紧。
但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家中长辈绝对不可能接收自己家的香火无法传承的,于是家中开始明里暗里的催促阎锡山纳妾。
因着对妻子的爱,阎锡山顶住了压力,拒绝了纳妾的要求。但时间一久,徐竹清的父亲坐不住了,他认为自己的女儿无后对不起亲家,便亲自来到阎家,先后做通了女婿和女儿的思想工作。
就这样,在岳父的牵线搭桥下,阎西山娶了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
姑娘原名许兰森,但按照阎家的规矩,这个姑娘要去徐竹青家中认亲,并且改姓徐,叫徐兰森,相当于认作徐竹青的妹妹,姐妹共事一夫,其实这也是为了确保徐竹青在阎家的地位。
和徐兰森的新婚之夜,阎锡山自认为对不起妻子,遂对徐兰森说,“我和原配是真爱,你只是负责传宗接代。”
但其实阎锡山还是很喜欢徐兰森的,因为读过新式学堂的徐兰森身上有一股独特的书卷气质,这是徐竹青所没有的。
徐兰森也很争气,婚后为阎锡山生下了五子一女。但按照规矩,这些孩子得管徐兰森叫“姨”,管徐竹青叫“妈”,这让徐兰森多少有些不得劲。
不过这些年记着婆家得规矩教诲,徐兰森谨小慎微,处处敬这徐竹青,没有表现出一点不满。尽管徐竹青对两女共侍一夫的事始终存有芥蒂,但三人至少表面看起来相安无事。
无论如何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总有爆发的一天。后来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战败,逃往大连,徐兰森和两个最小的孩子跟在阎锡山身边度过了一段时光。
但是一回来两个孩子却张口就是喊徐兰森为妈,这让徐竹青又急又气。原来是逃亡的那段时间徐兰森看见自己的孩子日夜陪在自己身边,忍不住让孩子们喊自己为妈,现在已经改不过来了。
表面的平和终究还是破裂了,徐竹青和阎锡山大闹一场,甚至回了娘家。再次回到阎家后徐竹青又和阎锡山爆发了争吵。徐竹清指责阎锡山违背了诺言,阎锡山则认为徐竹清不懂事,小题大做。
两人的关系终究回不到从前了,从此以后阎锡山和徐竹清开始正式分居,家中琐事也交给了徐兰森打理。
但阎锡山依然对妻子关怀备至,家族大事如看望长辈和参加婚宴等都由徐竹青出面前往,家中大事的决策权也仍旧在徐竹青手上。
至此,徐竹清和徐兰森虽然有了嫌隙,但是也维持了面上的平和。
可惜的是,徐兰森却不长寿,年仅48岁的她在山西病逝。阎锡山对此非常悲痛,亲自为其撰写了挽联,表达自己的哀思。
后来,随着国民党的失败,阎锡山带着全家人去了台湾,最终还是原配妻子徐竹青陪伴阎锡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阎锡山77岁去世,而其妻子活到了88岁高龄,二人合葬在台湾。
可以见得虽然和小妾生下了五子一女,但阎锡山对原配才是真爱。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军阀都三妻四妾,而阎锡山却只有一妻一妾。如果不是为了传宗接代,阎锡山可能一生就只有原配徐青竹一个,也算得上是一个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