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虽然有一个网红城市的名号,但他本质上其实是一座英雄无敌的城市,而长沙之所以能有英雄之城的美名,与一个人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个人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熠熠生辉民族将领,长沙战区最高指挥官,一代“战神”薛岳。
在大湖南,要论博物馆的话,第一名无疑要数湖南省博物馆,这里因为有辛追夫人的遗体和海量的西汉王朝文物而蜚声海内外,这座博物馆曾经保存过国宝至尊“四羊方尊”,当年还差点迎回震动世界考古圈的“黑石号”沉船,虽然后面两个都没有成功,但湖南省博物馆依然稳居国家十大博物馆之列。
其实,湖南除了省博物馆,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却收藏有很多文物珍品的博物馆,那就是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日寇侵华时期,日本侵华最高长官岗村宁次写给抗战将领薛岳的一封劝降信。
1939年9月,为了配合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在欧洲战场的行动,同时也是打通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线路,实现通过军事打击诱降国民政府的目的,日寇击中十余万兵力分别从江西、湖北、湘北等地向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长沙发动大规模军事侵略行动。
在此之前,日寇在中国战场虽然也受到过一些阻击,但几乎是无往不胜的,他们一度还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后来在“淞沪会战”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这才不得不放下狂妄之心,重新布置侵略行动,发动长沙会战就是日寇的一个重要计划。
当时,日军气势正盛,兵锋凌厉,与之针锋相对、正面交攻有些不现实,于是,时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确保长沙安宁,制定了以防守反击的策略,他决定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御敌于长沙之外,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紧急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计24万兵力参与此次长沙保卫战。
在长沙外围,薛岳指挥军队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将长沙外围该撤离的人员撤离,该搬走的物资搬走,绝不给日军留下哪怕一粒粮食和一丝一毫的战略物资。
日军武器先进,战力素养也要高于中国军队,他们还丧心病狂地集结了十多万优势兵力全力进攻长沙城,企图将第九战区主力全部消灭在湘江两岸。但在薛岳将军坚壁清野、誓死抵抗的策略下,从前战无不胜的日军头一次遇到了如此之大的阻碍。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寇则被逼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到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日寇见猛攻不下,转而开始打心里攻坚战,时任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气急败坏地指挥部下给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写下一封“劝降书”,“劝降书”里说:
“我军虽几次进攻湖南,然无杀戮,本非所欲,对现下东亚现状,高瞻远瞩,亟宜停止抗战,收罢干戈,以便努力于保境安民,凡在各战区停止抗战者,决不加以攻击,停战代表者可派往岳州,我军当与接洽一切,特此劝告。”
该“劝降书”落款写有“日本军司令官”,并加盖“日本军司令官之印”。还别说,该“劝降书”内容虽然可笑,但书法功底还是可以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日本人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对中华文化敬仰,却又侵略中华之国土,屠戮中华之人民,实在是穷凶极恶,丧心病狂了。
薛岳看到这一份匪夷所思的所谓“劝降书”后,轻蔑地为之一笑,并及时果断地加以拒绝,同时,他又命令中国军队火速在前线对日寇予以了更加沉重地打击,以行动完美地对“劝降书”给与了强力回复。最终,日寇以伤亡两万多兵力,没有占到什么甜头的结果,在首次长沙会战中惨败给了中国军队。
而《日本军司令部长沙会战时劝告薛岳长官阁下暨各将领停止无益抗战的劝降书》也被中国军队妥善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日寇侵华无道的又一份如山之铁证。
该“劝降书”后来几经辗转,最后被长沙市博物馆珍藏,成为了长沙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随时接受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热爱和平的人来观摩学习,见证当年日寇的可笑又无耻的行径。
在1939年9月到1944年八月,日寇一共发动过规模很大的四次长沙会战,日军的指挥官一直在更换,而长沙的最高指挥官则都是薛岳将军,在他的卓越指挥下,长沙四次会战一共消灭日寇十余万人,牵制日军精锐甚至高达百万之众,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阻止了他们进一步占领中国的狂妄企图,薛岳将军是消灭日寇最多的国民政府将领,其本人也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湖南长沙更是由此成为了一座更加传奇的铁血坚城。
1949年,薛岳随败退大陆的国民党政府撤往我国宝岛台湾,并在台湾省政府担任要职。卸下军装的他一直怀念广东韶关故里,1992年11月,当世界客家人总会访问团访问乐昌,他们带来了薛岳赠送给故乡乐昌的一面铜镜,上面刻有他亲自题词的“桑梓情深”,再次表明了薛岳对故里的牵挂思念之情。
1998年5月3日,已经103高龄的薛岳将军在台湾逝世,我在想,这也许是中华民族历代圣哲和英雄们看到了薛岳这位民族英雄的巨大贡献,在天之灵给予了他应有的护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