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长期以来中国都在诸多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科技方面。
据考据,单是造纸术中国就远远领先了欧洲上千年,甚至四大发明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由此足以见得,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古代科技不仅为本国民众带来福祉,更是将先进的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带动了世界的科技发展水平。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自明朝之后,中国原本能够引以为傲的科技发展水平也渐渐被其他国家赶超上来,而自己则反是在原地停滞不前。
为什么中国的科技会走上下坡路呢?为什么西方的科技发展能在后来追赶而上呢?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与中国的政治体系密不可分。
自秦朝以来,中国一直是实行君主专制的封建主义国家,专制几乎贯穿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遇到开明的君主鼓励民众发明创造,科技强国倒还好,可惜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专制统治的日渐僵化,统治者在思想、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几乎都设置了禁锢,严重打击了科技发展的热情与风气。
科技也在这样一种“冷淡”态度下,自此不再受人们追求与推崇,在社会利益的转移下也渐渐不再有人愿意去投入时间精力进行科研活动。
显而易见,自明朝开始,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下,时人只会片面追逐科举考试的考纲范围,对于考试根本不触及的科技则完全忽视甚至遏制。
何况早期中国科技的常时领先毫无疑问自上而下地滋长了各阶层的民族信心,一种“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思想开始广泛地在国内传播。
人们开始相信现有的科学技术已经足以应付各种时代难题,并在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渐渐失去了探索欲,这也就导致了科技的发展自此开始停滞不前。
再加上清朝正式颁发的闭关锁国禁令,一场自内而发的“扼杀”可以说是自此而始。
此次“闭关锁国”不仅让中国错失了与世界进行科技、文化、思想交流的关键时机,更是让中国自此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为后来的可悲遭遇埋下隐患。
而相较思想愈发封建的中国,欧洲却在同一时期大规模地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并藉此衍生了后来两次工业革命,让资本主义得到生存的沃土,借助科技发展的东风,在此基础上更迅猛地发展起来。
就这样,中国与欧洲的科技差距越拉越大,对比几乎原地打转,后来的科技成果甚至更多是对前朝科技汇总的中国,欧洲却是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里突飞猛进,不知不觉便实现了科技重心的横向转移。
从这般历史发展的趋向我们也能更为清晰地认识到,科技本身并非自成一体地独立发展,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不可分离。
在本该融入世界发展大潮时,选择了错误道路的中国,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国家日渐强大,而后通过更长的时间才再度追赶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