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宣太后为什么杀义渠王?芈月可以不杀义渠王吗?

宣太后为什么杀义渠王?芈月可以不杀义渠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55 更新时间:2024/2/12 0:30:39

宣太后为什么杀义渠王?

简单计算一下。虽然宣太后的出生年代并无确切记录,但从已有的记录来看,宣太后芈八子的老公也就是秦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54,死于前311年,享寿43岁。而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生于前325年。那么,就算宣太后生孩子时14岁的话,宣太后的出生日期应该在前330左右。

宣太后和义渠王私通是从前307年开始,这一年,秦昭襄王18岁,宣太后32岁左右;宣太后杀掉义渠王是在前272年,这一年秦昭襄王53岁,宣太后67岁左右。宣太后死于265年,这一年,她大约74岁左右。秦昭襄王死于前251年,享年74岁。

宣太后既然壮年守寡,现在又把持朝政,肯定就不会独守空闱。虽然做为太后她不可能正式下嫁于人,于是她就有了许多的情人。

其实说起来,宣太后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情人来头不小,而且宣太后与之情好,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

此人就是秦国外境戎狄匈奴之义渠王。当初惠文王在世时,义渠是归附服从了秦国的,但是秦昭王继位,年幼无知,前来朝贺的义渠王年轻力壮,性情骜不驯,对新秦王心生蔑视,分分钟都有可能重新反叛。

在这样的情形下,宣太后以一国太后身份向义渠王暗通款曲,使他成了自己的情夫,自然戾气大减,叛乱的心思也就少了。

戎狄所处位置,在秦国的长城外,乃是秦国举足轻重的大后方。正因为宣太后牺牲色相,笼络住了义渠王长达三十年之久,使得秦国能够毫无后顾之忧,腾出手来增强国势,并且在诸侯国间征战不休,屡有斩获。

三十年后,秦国已隐然成为诸侯国间的老大,国势大强,已经不用畏惧戎狄的威胁了。于是宣太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情夫诱到甘泉宫去“度假”,然后就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将义渠王杀掉,并立刻派兵灭掉了戎狄,将甘肃宁夏一带原属义渠王的领地全部收入囊中。从此,秦国不再有西部边陲的后顾之忧,进而为宣太后的玄孙赢政能够放手一搏,成为始皇帝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太史公司马迁说,宣太后在与义渠王来往的三十年中,还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后来如何却不见下文。若是被以宣太后为首的秦国杀死了的话,一定会见于史籍,以此进一步证明“秦乃虎狼之国”。而竟不见记载,可能这两个孩子早在父母来往的三十年间就已经夭折了,鉴于当时的医疗生活条件,这个可能性更大而儿子死了,当然也是进一步促使宣太后对情夫痛下杀手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说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儿子(假如真有过的话)早死,是促使宣太后最终向义渠王下手的?

我只是觉得,假如宣太后不想生孩子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孕满生产,而她居然生了,她的本意,猜想就要利用秦太后与义渠王之子,继承戎狄的王位,从而免除秦国的隐患,兵不血刃就将戎狄收归秦有的。

而两个儿子居然都没能养成,自己也不可能再生育,以血缘怀柔的政策失败,她才终于向义渠王下了杀手。

总之,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她身为女性的一切优势,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千军万马也达不到的目的。义渠王不幸,把这个娇滴滴的女人等同弱者,就只能有如此下场。

宣太后为啥和义渠王私通三十年后才动杀心?如果只是为了“公关”,堕落义渠王之志,何须三十年那么久呢?

情夫匈奴义渠王

义渠国指在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从远古起就活动着许多名称各异的游牧民族。据《后汉书·西羌列传》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这些众多的戎、狄族,在春秋时期,尚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常以游牧为生。

西周以后,建国于渭水流域的秦国也悄然崛起,长期和邻邦的戎、狄不断发生战争。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救助和护驾有功,平王封他为诸侯,赐地岐山,并赋予征讨西方戎、狄之全权。到了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等将相,打败了晋国,被中原诸国一直视为戎、狄的秦国声威大振。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又采用从戎人那里招来的大臣由余的计策,攻伐北地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西戎后,野心勃发,时刻想“问鼎中原”,但当时晋国的势力也很雄厚,象座大山一样阻挡着秦国东进的道路。于是,秦国就想先廓清自己西北的地域,便把进攻矛头转向义渠。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义渠战败后,吸取教训,厉兵秣马,通过14年时间的养精蓄锐,于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倾全力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不但收复了过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扩大到20万平方公里。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此后数十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

公元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发生内乱之机,秦惠王遣庶长操兵平定,义渠臣服于秦。但是,义渠国仍然明服暗不服,经常偷袭秦国。公元前327年,秦又伐义渠,将其郁郅城(今庆城)夺去,义渠失败,再次向秦称臣。

公元前318年,义渠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朝贡于魏。魏公孙衍动员赵、韩、燕、楚四国与魏联合攻秦。大战当前,秦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拉拢义渠,义渠拒之,并趁势起兵伐秦,“大败秦人李帛之下。”这一重创,减缓了秦国东进的步伐,不得不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义渠国。

公元前314年,秦调集重兵从东、西、南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25座城池,使义渠国疆域大大缩小,实力锐减。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昭王母宣太后摄政。她改变正面征讨义渠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的政策,以堕其志。义渠国大败后,也想与秦重修旧好,以休养生息。义渠王就利用昭王刚即位的机会,亲自到秦国去朝拜。但义渠王一到咸阳,就被早已盘算好的宣太后久留于秦,并长期与其淫乱。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灭了义渠,在该旧地置北地、陇西、上郡。北地郡治义渠县。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芈月与魏冉什么关系,魏冉生平简介资料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穰侯魏冉,前291年,魏冉在夺取了楚国两座城池后,积劳成病,便请求免去丞相一职,于是任用寿烛为丞相。第二年,魏冉再次担任丞相,寿烛被免。魏冉任职后就将穰邑赐封魏冉,加封陶邑,号穰候。芈月和魏冉是同母异父的姐弟。芈月的生母向氏是一个不被楚国重视的公主,改嫁给魏国的魏甲生下了魏冉。魏冉因父母地位不高,从

  • 阖闾怎么读?吴国君主阖闾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吴王阖闾[hélǘ](?―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

  • 芈月为什么诱杀义渠王,历史上义渠王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宣太后与义渠王成就的“好事”,使得秦国在昭襄王时期可以放心地不断同东方各国打仗,再无后顾之忧。史书未载有义渠戎趁机攻秦之事。这至少说明了宣太后“献身”这一策略的成功。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后,不时地在秦国与义渠戎之间往返,尤其在昭襄王逐渐年长亲操国事后,宣

  • 宋玉简介历史资料,宋玉是哪个时期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玉,又名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汉族,东周战国时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

  • 吴王阖闾怎么登上王位的?吴王阖闾的“阖闾”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吴王僚被专诸刺杀了,死的不明不白。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们剁成了一堆肉泥。公子光假称去换药,他躲在内室,暗暗的窥视着酒席上的一切,知道专诸已经得了手,便一声令下,早埋伏在家中的甲士们一跃而起,杀了出来!两下交兵,好一场恶斗!因为吴王僚已经死了,蛇无头不行,所以这边威加十倍,那边势减三分。尽管吴王僚带来

  • 芈八子和义渠王有孩子吗,芈八子和义渠生了几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正在播出,剧中的秦宣太后芈八子在嫁于秦惠文王嬴驷之前,与义渠骇相好,并生下一子,取名为芈琰,也就是义渠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义渠琰此人呢?宣太后芈八子真的与义渠骇生过孩子吗?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因年纪尚小,由母亲宣太后摄政。秦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就已归附秦国,但因继位

  • 秦国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司马错生平事迹与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史料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根据史料推测一下。司马错辅佐三王,历经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或者说宣太后)。在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参与的行动如下: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马错当时担任国尉,率领军队攻打魏国的襄城。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将领白起接替司马错担任国尉。秦

  • 长平之战简介,长平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

  • 赵括真是庸将无才能吗?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他变成纸上谈兵的代名词,但是我翻看史料发现,在南宋之前的史书很少有骂赵括的,南宋后特别是明一代对赵括持贬低态度的特多(特别是如果有武将领兵战败了,弹劾的奏折上一般都是“某某某,类赵括之流,欺君罔上丧师辱国什么的),个种原因我自己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宋以后统治者为了压制武将

  •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纸上谈兵的意思是?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