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宇霆真的是汉奸吗?张学良杀杨宇霆的主要原因

杨宇霆真的是汉奸吗?张学良杀杨宇霆的主要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2/4 15:23:54

1929年1月10日晚,初掌大权不到一年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自己的帅府老虎厅,悍然下令枪决了奉系元老、父亲张作霖生前的老臣杨宇霆、常荫槐。

此举即使今天来看,也属于轻率之举。

时至今日,还颇有论者、网友为张学良开脱,认为杨宇霆当时已沦为汉奸,杀他是罪有应得。那么,杨宇霆真的是汉奸吗?

杨宇霆亲日未投日

在张作霖还健在时,杨宇霆是头号智囊。对日交涉,在当时是最棘手的问题,都是由杨宇霆辅佐张作霖,或运筹帷幄之中,或折冲于樽俎之间。

事实上,当时凡是奉系与日本的重大交涉事件,杨宇霆无事不与。

杨宇霆肯定是亲日的,这一点无庸置疑。但他对日本人的态度,与张作霖是一致的。

而张作霖对日本人的态度,众所周知:既有依靠,又有矛盾,但依靠是主要的,矛盾是次要的。

终其一生,张作霖都是一个亲日的军阀,没有日本的支持,张作霖是不可能在东三省称霸的。而作为张作霖的头号智囊,张作霖称霸东三省的招儿,都是杨宇霆支的招儿。他不亲日谁亲日?

事实上,杨宇霆亲日的劣迹斑斑:是他,在郭松龄反奉时,到大连勾结日本人,寻求日本关东军的帮助;是他,在张作霖的委托下,与日本商订《满蒙新五路》密约;是他,出头激烈反对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反日方针;是他,拉拢、包庇,甚至有意放走与日本有勾结的张宗昌;还是他,个人表态同意日本企图修筑“满蒙五路”的侵略要求。

但是,亲日并不意味着杨宇霆是汉奸,正如我们不能说张作霖是汉奸一样。

这是他们这些奉系军阀在东北黑土地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特别是面临敌强我弱的态势时,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有人主张杨宇霆是汉奸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他出头激烈反对“东北易帜”。

不错,杨宇霆激烈反对“东北易帜”,以至于到了宣布易帜的大会上,张学良招呼与会代表合影留念时,他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愤然离去。

但是,杨宇霆反对“东北易帜”的理由,并不是要把东北送给日本人,而是认为蒋介石这个人靠不住,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不宜急着表态,奉系继续经营一个独立的东北王国难道不好?

而且,杨宇霆还担心易帜一事会直接刺激日本人,导致日军出兵干涉。如果那样,“恐怕中央亦爱莫能助,届时恐不能出一兵一卒来支援东北,况且因此而引起中日全面战争,又绝非中国之福”。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算老成谋国之言吧?

其实,杨宇霆的上述反对观点,在奉系元老中也颇有市场,“老一辈的显要人物都表示百分之百的不赞成”,很多人把张学良的这种“急剧转变看作是一种危险”。

很显然,这只是杨宇霆与张学良个人之间的工作意见分歧,不能因为他反对就给他扣上汉奸的大帽子。

而且,杨宇霆虽然反对,也就是当众耍耍驴脾气而已,并没有严重到勾结日本军队来直接阻挠易帜之事进行的地步。要知道,以他当时的实力与关系,这一点是做得到的。

有人主张杨宇霆是汉奸的另一条重要理由,就是说“日本官民出入杨公馆的人,日渐增多”,认为这也是杨宇霆在张作霖死后有意下水做汉奸的证据。

其实,杨宇霆一直就是奉系对日交涉的代表。他这样的身份,当然和日本人接触多。总不能说谁和谁接触多,就是有勾结吧?而且,如果杨宇霆和日本人有勾结,要下水做汉奸,必然会对日本人做出有关利益的实质性让步,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这样的史料。

反而,我们可以找到中国或日本的史料,来考察杨宇霆对日本人的态度。

在张作霖生前的1927年9月,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代表,与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进行会谈。芳泽提出,希望在中国东北地区允许日本侨民与中国居民混合杂居,不受区域和居住地的限制,以显示中日亲善。

这个条件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用心险恶,而且后患无穷。

但张作霖当时没有看到这个后患。他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原则,一直是无关紧要的条件不妨答应,要害条件就运用“拖”字诀。现在,他把这个条件看成了无关紧要的条件。

就在张作霖为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条件而犹豫不决之际,杨宇霆向他指出:这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的内容,连当年袁世凯都没敢答应的事,我们更不能答应。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而在张作霖身后的1928年8月11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狡猾哉杨宇霆”为题发表过一篇社论:“我们过去把杨宇霆看成很诚恳很恭谨孝顺的,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养老女婿,实指望他将来对我们养老送终,顶半个儿子使用,不成想,他的良心和心眼一转间都变了,幸而我们的姑娘还没有给他,如果真给了他,不但对我们不能养老送终,还把我们的姑娘白白骗走了”。

从这些由日本人说出来的话,我们可以窥见日本人与杨宇霆关系之一斑。

张作霖被日本人谋杀以后,关于他的继任者,日本人是既统一又分歧的。

统一的是,继任者最好听日本人的话,使东北永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分歧则在于具体人选,曾任张作霖顾问的日本陆军少将松井七夫主张扶植杨宇霆,而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长则主张拥护张学良,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却看上了张作相,谋杀张作霖的主谋凶手河本大作则拟定张景惠。

如果我们因为有一部分日本人拥护杨宇霆继位东北,就说杨宇霆是汉奸的话,那么作为同样的受拥护者,张学良是不是汉奸?张作相和张景惠呢?

从张学良枪杀杨宇霆之后,事后公开宣布的罪状“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党,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等等来看,唯独没有明文宣布“勾结日本人做汉奸”这一条。

所以,一言以概之,杨宇霆亲日是事实,但他亲日未投日。在他与日本人交涉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对日本人作出实质性利益让步,他本人既没有担任伪职也没有收受日本人的钱财,这也是事实。

我们可以批判杨宇霆亲日,但绝不能将他与一心一意投靠日本人出卖中国利益的汪精卫之流等同。

杨宇霆固然不是好鸟,但绝不是汉奸。

就是杀他的张学良,也不认为杨宇霆是汉奸,张学良从未说过杨与日本有勾结。恰恰相反,在杨宇霆被杀之后,曾有人在张学良面前说杨宇霆勾结日本,“张即大声斥之,谓这是厚诬死者”。

杀杨之后,张学良曾写给杨宇霆在德国留学的长子杨春元,信中说:“我听信谣言,杀了你父,这与你无关,你要安心学业……”

当时,如果张学良掌握了杨宇霆已沦为汉奸的证据,手中有如此义正辞严的理由和证据,张学良在信中绝不会不提。因为只有说清楚了,才能消解杨春元心中的杀父之恨,避免其日后报仇。

同时,张学良也曾给杨宇霆夫人一信,内有:“弟受任半载以来,费尽苦心,百方劝导,倩人转述,欲其(指杨)稍加收敛,勿过跋扈,公事或私人营业,不必一人包办垄断,不期骄乱性成,日甚一日,毫无悔改之心。”

所以,杨宇霆不把领导当干部,才是张学良杀杨宇霆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汉奸也杀得少

在民国,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真正的汉奸,也杀得少。

汪精卫的伪政府垮台以后,其中的大汉奸,在经过公审宣判之后,至少有周佛海、陈璧君二人,躲过了死刑。

这样货真价实的大汉奸,仍然还有躲过死刑惩罚的。更何况,杨宇霆这样并无汉奸实据的。更过分的是,张学良杀杨宇霆,是完全没有经过审判程序,而直接枪决处死的。

还有一个大汉奸更为典型。那就是曾经和张学良、杨宇霆二人都共过事,在抗战结束也没有被处死的张景惠。

张景惠在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1945年东北光复,张景惠被苏军逮捕,关押于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但他一直活到了解放后,在1959年才病死于战犯管理所。

所以,即使杨宇霆是汉奸,张学良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杀了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冉闵是怎么死的?一代战神冉闵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战神冉闵死于公元352年,即冉魏政权建立两年,他本人登基为帝两年之后。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冉闵的生命与他千辛万苦建立的王国一样,宛若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为汉族复兴留下了短暂却辉煌的瞬间。冉闵画像公元352年的一天,与塞外游牧民族战斗已久的冉闵已人困马乏,面对长期受战火荼毒而一贫如洗的百姓,冉闵于

  • 冉闵怎么读,冉闵的屠胡令杀了多少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350年,一代暴君冉闵登上了帝王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冉闵登基后,首先消灭了羯赵,塞外游牧民族在战火中遭到灭顶之灾。冉闵画像作为中原地区汉人起义的领袖,冉闵于血泊中建立了魏国,史称冉魏王朝,从此,影响中原大地长达135年之久的五胡乱华时代,逐渐走向了日薄西山的归途。众所周知,五

  • 蔡文姬求情的典故,蔡文姬漂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老师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本名蔡琰,字昭姬。在魏国时机,为了避讳司马昭的昭字,所以改成了文姬。很多人都会问,蔡文姬漂亮吗?答案是肯定的。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我们就来解释一下。蔡文姬剧照在晋国时期,匈奴不断的进犯边境,而蔡文姬就是在匈奴进犯边境时,被俘虏到了匈奴。而在众多被俘虏

  • 公孙胜的师傅是谁?公孙胜的兵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胜学习道家法术,道号为一清先生。他的才能在诸位群众中名列前面,在高唐州的时候,他大破高廉的妖法;攻打芒砀山,用八阵图打败李衮和项充,收服了樊瑞;打败田虎的军师乔道清,他的道术帮宋江化解了许多难题。公孙胜却不慕名利,成功的时候退隐江湖,回到老家修炼道法。公孙胜图片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主张是清

  • 张学良到底是千古罪人还是民族英雄,到底是谁丢了东北三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在逛各大历史论坛的时候,留意到了大家对张学良这个人物充满争议的讨论。有一部分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有的人却说他是罪不容诛的历史罪人。总之各有各的理,细细看下去,决定也参与进来,就当是为新一期杂志内容搜集资料吧。身为一名历史唯物主义者,小编深知,要辨证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考虑到当时

  • 古代一贯钱是多少钱,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正常来说,宋朝的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那么,不同时期中古代一贯钱是多少钱?一起来看看吧。古代一贯钱是多少?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开国女将军李贞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开国女将军李贞的名声早已传播到各个地方。虽然她战功显赫,又是开国女将军,但是她的少时生活却是非常曲折,历经磨难,到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跟许多革命前辈一样,李贞的生活一直都不是很平坦,经历了多次婚姻,尝尽了各种辛酸,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开国女将军李贞的青年时代期艰难的生

  • 东汉开国将军马援简介,马援的兵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代名将,一生的战绩是比较的显赫的。从小的时候马援将军的志向就是比较明确的,希望能够报效国家成为一个比较有用的人才,当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努力的实现这样的志愿。马援将军雕像有关马援将军的典故还是比较多的,当时马援在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之后马援想要实现自己的

  • 郑板桥开仓济民故事,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辛弃疾生平简介资料,辛弃疾有哪些著名的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辛弃疾简介讲述的主要是辛弃疾的一生,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的成就。辛弃疾,想必大家对他都是不陌生的,他的诗集从小被我们多欣赏、阅读。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辛弃疾吧。辛弃疾辛弃疾,南宋时期的人物,1140年出生在山东的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也就是今天的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这是辛弃疾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