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变法从推行到见效花了多久?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的效果

吴起变法从推行到见效花了多久?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的效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03 更新时间:2024/2/4 15:21:10

公元前382年,吴起正式担任令尹后,楚国朝中一下子炸开了锅。

这小子,初来乍到(刚到楚国满一年),何德何能,大王竟给他封这么大的官。

面对满朝的流言蜚语,楚王不为所动,他郑重的告诉吴起:楚国的军政,就此托付给令尹您了。

吴起也毫不谦让,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

变法,其实就是改革,在战国时期颇为流行。之前的李俚,后来的商鞅,都进行过变法。和他们相比,“吴起变法”的内容最少,名气最小,时间最短,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不起眼的变法运动。

当然,他的变法也有显著的优点:见效最快。

其他人变法,少说花个三五年,更多的是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年。而且变来变去的,还不一定有效。

吴起变法从推行到见效花了多久?

一年!

是的,你没有看错,楚国在吴起变法的推动下,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脱胎换骨,强势崛起。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我们只需看下具体的变法内容。

从吴起变法的资料来看,共分为四大总纲,另附有许多实施细节。鉴于本文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只用八个字简单概括。

打压贵族,整肃军队。

三毛钱的药同样能治病,简单并不代表就没效果。吴起的速成型变法,对当时的楚国,可算是对症下药。

在战国诸强中,楚国的君权最弱。很多贵族平时都逍遥法外,就算是楚王,有时也拿他们没办法。更严重的是,楚国还是历史上君主被弑几率最高的国家。比如楚悼王的老爸楚声王,就被人稀里糊涂的给暗杀掉了(声王六年,盗杀声王)。

随便一个盗贼就敢杀国君吗?必然是楚国的贵族在暗中搞鬼。楚国历代国君,被各种暗杀活动搞得焦头烂额,特意立下一条法律:楚王死后,凡用兵器触碰到王尸的,一律处死,并罪及三族不管是谁杀的我,只要对我亮过刀子,一律咔嚓。

这就是所谓的白色恐怖。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楚国的贵族们。

吴起身处如此环境下,却毫不畏惧。他的变法工作一动,很快就罢免了许多混饭吃的世袭贵族和官员们;不仅如此,即使有些人立过功,不在被免职的名单内,吴起也将他们的封地和俸禄一压再压。至于那些平日横行乡里,无法无天的败类,他同样快刀斩乱麻:直接全部发配到南海去搞扶贫!

(补充一句,这个发配南海不是指把他们扔到海里喂鲨鱼,而是指如今的广东、广西一带,在那时是人迹荒芜的偏远地区。)

这下楚国的权贵们没日子过了,碍于吴起武艺高强并且兼掌军队,他们只得跑到楚王那里去告状:“大王,如此下去,楚国必将大乱!”

楚悼王轻蔑的看着这些告状者,回答道:“这些都是寡人的主意,如何,你等有意见?”

“这……”权贵们这下都傻眼了。

出于对吴起工作的支持,楚王还特意唱了一出双簧:他下令,所有来告状的,不用追究爵位高低、官职大小,统统任由吴起发配。

好了,这下官位、钱财、土地都大量的腾出来了,吴起变法也进行到第二阶段:整肃军队。

不消说,这更是吴起的拿手绝活。

他将“魏武卒”的训练模式,在楚国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他是令尹,不但管军队,还拥有任命权,因此训练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肯苦又听话的,重用;肯苦不听话的,待定;不肯苦但听话的,后勤;啥都不行的,打一顿,赶走。

以上就是吴起变法的核心内容,简单,方便,见效快。

战国时期的所有改革家,李俚也好,商鞅也罢,包括不算有名的申不害,所做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国家战争机器服务的。吴起变法既然已有成效,楚国军队也就跃跃欲试了。

楚国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强大的魏国。楚悼王见吴起变法初有成效,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魏国一较高下。

吴起听说大王想让自己领兵伐魏,赶紧婉言拒绝。他对楚王分析道:“如今三晋关系密切,楚国尚不具备以一敌三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消除楚国东、南、西三方的威胁,然后等待三晋之间出现分歧。到那时,楚军无后顾之忧,只需一心向北,魏国可轻易打败。”

楚王听后深以为然,改变了伐魏的初衷,委任吴起执行上述战略构思。

吴起得令后,立即亲率五万楚军东进讨伐越国。

越国自从勾践过世后,状况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的子孙丢弃了先祖那份“卧薪尝胆”的精神,自以为有长江天堑,北可以挡齐国,西可以拦楚国,平时不整饬军备,只顾肆意享乐。

吴起大军开到长江岸边,越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只一战,就几乎把越国赖以生存的众多战船焚烧殆尽。越王见来势不妙,赶紧写信求和,答应向楚国称藩并献出大量的财物。吴起无意孤军深入,也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对准了楚国南方的百越部落。

在此注明下,这个百越和上面的越国不是一个概念,是当时地处云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玩过《仙剑奇侠传》的朋友应该知道,游戏里有个邪教叫做拜月教,地处苗疆“百越”、“拜月”,呵呵,原来如此。

战国时期的所有改革家,李俚也好,商鞅也罢,包括不算有名的申不害,所做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国家战争机器服务的。吴起变法既然已有成效,楚国军队也就跃跃欲试了。

楚国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强大的魏国。楚悼王见吴起变法初有成效,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魏国一较高下。

吴起听说大王想让自己领兵伐魏,赶紧婉言拒绝。他对楚王分析道:“如今三晋关系密切,楚国尚不具备以一敌三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消除楚国东、南、西三方的威胁,然后等待三晋之间出现分歧。到那时,楚军无后顾之忧,只需一心向北,魏国可轻易打败。”

楚王听后深以为然,改变了伐魏的初衷,委任吴起执行上述战略构思。

吴起得令后,立即亲率五万楚军东进讨伐越国。

越国自从勾践过世后,状况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的子孙丢弃了先祖那份“卧薪尝胆”的精神,自以为有长江天堑,北可以挡齐国,西可以拦楚国,平时不整饬军备,只顾肆意享乐。

吴起大军开到长江岸边,越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只一战,就几乎把越国赖以生存的众多战船焚烧殆尽。越王见来势不妙,赶紧写信求和,答应向楚国称藩并献出大量的财物。吴起无意孤军深入,也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对准了楚国南方的百越部落。

在此注明下,这个百越和上面的越国不是一个概念,是当时地处云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玩过《仙剑奇侠传》的朋友应该知道,游戏里有个邪教叫做拜月教,地处苗疆“百越”、“拜月”,呵呵,原来如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是谁?辛追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辛追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临湘候爷辛夷的掌上明珠,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主人,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湿尸。辛追复原图辛追也是《大汉巾帼》中那个让刘邦、韩信等人倾尽所有想要得到的倾国女子,更是汉文帝刘恒的亲生母亲。16岁的辛追本应该成为江夏王的王妃,却在成亲当日丧夫成为了

  • 春秋战国的四大君子分别是谁,“四大君子”有哪些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能人辈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所谓的诸子百家以及四大君子。那么,春秋战国的四大君子分别是谁呢?其又有哪些生平事迹呢?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

  • 夏朝的疆域多大,夏朝的领土范围地区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

  • 周公之礼是怎么来得?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

  • 兰陵王是哪个朝代人物?兰陵王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朝时期的兰陵王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高长恭,又名高孝瓘,北齐大将,世称兰陵王。是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第四

  • 李重俊兵变的原因是什么?李重俊政变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由于士

  •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是为了褒姒一笑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在《

  • 大玉儿就是孝庄文皇后吗,历史上的孝庄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孝庄文皇后一生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历四帝,她的名字与清初许多重大的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的孝庄到底是什么人?孝庄皇后有没有下嫁给多尔衮呢?为什么孝庄文死后未进皇陵?诸多疑惑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明末清初的乱世,造就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博尔济吉特家族中,就

  • 古代科举探花是第几名?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第几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探花”一词始创于唐朝。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

  • 西周的都城在哪里?西周的都城在今天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相当于现在的哪里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有两个都城,起初武王定都镐京。但是武王感觉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