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熙载简介资料,刘熙载墓在哪里

刘熙载简介资料,刘熙载墓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1/14 13:07:42

刘熙载雕像

清人刘熙载指的即是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刘熙载生于一八一三年,是江苏泰州人,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被世人誉为“东方黑格尔”。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艺概》,详细讲述中国诗赋文词书法以及八股文的转变发展。

刘熙载简介

清人刘熙载出生在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之中,父亲宋龄是一名闲居乡里的隐君子。刘熙载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就辞世,数年后母亲也离世。刘熙载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参加乡试,并且中了举人,三十二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因为文笔好,后来被提拔在宫中做官,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位为刘翰林。而后清朝皇帝咸丰病死,清人刘熙载也因年事已高身体抱恙而告老还乡,远离官场。

刘熙载一生都将自己投入在治理规整教学模式之中,他即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学者也是一名授人以渔的导师。他阅书无数,知识渊博,这些博学的文化也令他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佳作。“诗为天人之合”是刘熙载对艺术和美本质的总结概括。在清人刘熙载多年研究艺术和美学看来,他认为诗人的性情与天理的完美融合诞生了诗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诗人的品性,即是他在《诗概》中所说的“诗品出于人品”的结论。

清人刘熙载对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让人们对中国文学有了深刻了解和认识,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学问家,著名的国学家。

刘熙载墓

刘熙载,清朝著名文学家,被世人赞誉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因为著作《艺概》而成为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对于如此杰出的文学史家,人们对他的遗留墓地也深感兴趣,刘熙载墓究竟葬在何处。

元朝末年以前,刘熙载的先祖们世代居住在苏州。在后来张士诚打战失败后,原本居住在苏州一带的百姓因战事被迫向北乔迁。据资料记载,在兴化北门外有刘氏古坟33塚,但后来因为没有后人经常扫墓,而导致大多数的古墓失存。

在一八八零年,刘熙载因为年老染病,从上海门龙院回乡养病。因为刘熙载自幼离家,回到乡中只有干儿子杨乔志前来看病。于是刘熙载便跟干儿子杨乔志商讨自己百年之后的墓葬之地。在刘熙载染病一年后最终病逝,刘熙载墓也归葬在永丰沙仁村西南。刘熙载墓葬之处是当年他父亲指出的灵葬风水宝地,也是先前刘氏祖辈乔迁下葬的地方。而后永丰沙仁村也成为了刘氏世代人的安息宝地,在每逢清明节时,刘氏后人们都是前去永丰沙仁村为先祖们祭祀祖拜的。

在我国建国初期,因为土地改革加上极左思潮的涌动,刘熙载墓受到了人为的大力破坏,其祖茔也被夷为耕地。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与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许多文人开向政府呼吁恢复古代文人刘熙载之墓。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刘熙载墓又重新被修复回原貌。

书概

清朝晚期的江苏学者刘熙载,在书院著书立说,著作有艺概一书。这本书相当于是刘氏古代文学百科,对后代研究古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刘熙载书概是艺概的六部中的其中一部,主要是阐述对古代历代书法作品风格继承以及书法发展史的论述还有对自身作品的评价。

刘熙载书概

刘熙载书概主要内容为对书法作品起源发展的论述,书法作者现实背景和代表流派的看法以及书法创作的探讨。刘熙载书概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刘熙载自身也有书法作品,所以他对古代书法的看法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在自己亲自练习的基础上发表的看法。第二,书概具有概括简练性,书中的评论并非繁琐而空泛,许多的书法评论非常精简而深刻,往往是能够人深思的见解,而所评论的书法内容却非常丰富。第三,所覆盖的书法作品比较全面,而且是有时间顺序的论述下来。我们能够跟随刘氏对古代书法的评论而一观古代书法的发展全貌已经源流宗派,对梳理知识脉络,了解古代文化,受益非常。

2009年的时候,江苏美术出版社编集了一本刘熙载书概,这本书内容有介绍原著作者的背景,选取原著代表作品,完善了最新的翻译注释,以及交代目前原著版本概况等。此书的出版让现代学习者能更通俗的去了解刘氏的思想,更广泛的宣传了古典文学著作。

刘熙载艺概

刘熙载是清朝晚期的学者,江苏人,出身寒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年轻的时候考上进士,开始步入官场,官至广东提学使,后离职回到家乡。晚年在书院授课研究著作长达十几年,这部艺概就是晚年时期创作编总的。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近代史古典美学著作,是刘熙载毕生对艺术理论研究的成果。

刘熙载艺概是作者对古代的文学多各方面的见解观点的汇总。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囊括了对古代的文,诗词,赋,书法,八股文等具体评论,艺概顾名思义就是艺术概论。艺概的宗旨为以简约见繁琐,既关注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也考察作品的现实和作者的人品的关联性,提出人品既文品,认为作者自身的修养品行体现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品格。此书表现出刘氏独到的见解和论理。其中刘熙载提出文学的虚实结合,尤其看重浪漫主义的虚构文学对庄子屈原等多有肯定。刘氏把他毕生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收集汇总成书,所论述的内容非常丰富为后代还原古代文学提供了论据和考证。

刘熙载艺概它也存在着缺乏整体性综合体系论述的缺点,全书多是分散的片段论述表达观点见解,没有完整的论证古代的文学。书中多体现了刘氏个人的观点看法对后代研究一定程度上仍产生了主观上的影响。但这本书的智慧仍然超越了很多著作,体现了一个学者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研究的热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神医华佗之死,神医华佗是被曹操杀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南京

  • 为什么王莽能篡汉?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后期,朝廷政局非常混乱,外戚掌握了朝政大权,皇帝不过是他们手中任意控制的工具,所以,整个国家也是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的。而西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是被外戚、自己的岳父王莽下毒毒死的。王莽,字巨君。他原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在汉成帝、汉平帝时都任大司马,总揽大权,风光无限。他把女儿嫁给汉平

  • 战神蚩尤简介,蚩尤死后被葬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战神蚩尤蚩尤,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酋长,也是当今苗族和汉人的祖先,他被尊称为中华始祖其一。据说全国百分之四十的人口都是蚩尤的后人。下面就来看看古代神话中的战神--蚩尤的生平概况,以及蚩尤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蚩尤作为部落首领,带领九黎部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一带兴起农业耕作,冶炼铜铁、铸造兵器、发明技艺、明天

  • 曹操为什么杀死华佗?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

  •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

  • 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有哪些,黄帝战蚩尤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蚩尤雕像皇帝炎帝蚩尤三人分别是上古时代三大部落的首领,也是最早时期的王,三方霸主互相争夺,为了土地而互相争斗。关于这三人的故事有史书记载也有口头相传,这三人也逐渐被神话成了神话故事,今天来还原下历史,讲讲这三人的传说及真相。关于这3人的传说主要存着着2种,一种是关于和炎帝的关系,相传两人曾是君臣关系

  • 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因为李陵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写的《史记》大家也都清楚的,这个可是研究先秦的重要资料,而且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大家应该也比较了解,这个可以说太没有人性了。但是可能有一个细节你不知道,那就是司马迁被施以宫刑是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的缘故。李广,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让大家对于李广这个将军印象很深,什么是李广难封呢?原来在公

  • 霍去病生平战绩功劳,霍去病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的资料中文名:霍去病国籍:西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出生日期: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逝世日期: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职业:大司马,骠骑将军主要成就:抗击匈奴,封狼居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爵位:冠军侯谥号:景桓葬处:霍去病墓(陕西省兴平县东北)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

  • 萧何的老婆是怎么死的?萧何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萧何,我们最熟知的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句话,那么萧何是好人还是坏人?萧何有什么资料?老婆儿子是谁?萧何是怎么死的?萧何妻子是怎么死的?萧何简介姓名:萧何国籍:中国(汉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沛(今属江江苏丰县)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7年逝世日期:公元前193年7月8日享

  • 霍去病六击匈奴经典战役,霍去病打击匈奴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六击匈奴、每战皆捷,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少战多时所承担的凶险、困难和艰苦卓绝。这绝对是需要大决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才能做到的。一.初战:小试锋芒、崭露头角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岁,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