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全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全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62 更新时间:2024/2/29 1:49:40

最近很多人有看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诗句,那么这句诗的下半句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学习。

1、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什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日啖荔枝三百颗全诗

《惠州一绝/食荔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日啖荔枝三百颗全诗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龙且被韩信击败的原因是什么,龙且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龙且,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他可是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不仅如此,这个龙且和项羽是一起长大的,所以跟随项羽也是很长时间了,项羽对龙且一直都是十分的信任。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猛将,在潍水一战输给了韩信。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这个龙且,他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这没错。而且他在

  • 云顶天宫是谁的墓,云顶天宫是万奴王的墓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云顶天宫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其实书粉们早就希望云顶天宫能够拍摄剧版,但这个工作量会非常大,想要还原的真实,应该是要用到很多特效。对于还没看过小说的朋友来说,可能有点地方会不太懂,例如云顶天宫究竟是谁的墓,还有小哥张起灵为什么要进入青铜门。这次就准备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想要了解的话,就千万别错过下

  • 古代三书六聘是什么意思,三书六聘分别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现在结婚的话各自当地都有各自的习俗,比如说什么礼节,迎亲等等,都是需要过程的。那么在古代“三书六聘”是什么意思呢?毕竟在古代风俗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三书和六聘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聘书:为结婚而准备的聘请书,也就是婚书,是男方向女方

  • 太平天国苏三娘的结局,苏三娘的下场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当时太平天国时期的美女苏三娘,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因为这位女子不仅仅长的好看,而且实力很强,名副其实的第一女将!她作为太平天国的女将,引用善战,立下了诸多的功绩。但是关于她的结局并不是很可观,甚至是还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苏三娘是太平天国前期非常著名的女将,在参加太平

  • 伏牛山和老君山是一座山吗,老君山和伏牛山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伏牛山,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的一条重要山脉,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伏牛山大部分山脉是在洛阳、南阳境内,山势异常高峻雄伟,鸡角尖的海拔2222米,是伏牛山最高峰,整个山脉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山脉中有四座国家5A级名山尧山、老君山、白云山和嵖岈山,所以说伏牛山称为河

  • 宇文化及当了多久皇帝,宇文化及死前说了什么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当有人感慨王宫的帝王和大臣们他们就是天生的贵族吗?我们就只能如从草芥一样活着吗?这个时候也就离更朝换代不远了,陈胜吴广就是这样,不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只能被篡权。然而每个如何坐上皇帝位置的人也将一样的被后来的人踢掉,就这样形成了朝代的更换,时代的更迭。杨坚在位的时候手下的两个

  •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建文帝朱允炆出家当和尚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根据史籍上的记载朱允炆最后下落不明,朱棣还动用了不少力量寻找朱允炆,但都无果。民间有一种说法,称朱允炆其实并没有死,而且还活到了100多岁,因为朱允炆选择剃度出家,所以才没有被朱棣找到。不过这种说法还是缺少直接证据,而且朱棣人不傻,不可能不搜寻寺庙这种地方,对于

  • 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曹孟德献刀历史上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大家在没看三国之前,都没想到霸气外露的曹操竟然也有这么狼狈的一段历史,那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三国中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孟德献刀”。董卓扶持汉献帝刘协上位以后,就完全专断朝政成为了东汉的实际掌权者,后来董卓这番行为引起了众怒。袁绍集结了十八路诸侯要一起讨伐董卓,但是朝中内部大家

  • 北京公主坟到底是哪个公主的坟,北京公主坟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主坟,好像有听过,但是具体是什么还是不怎么清楚,相信绝大多数人和小编也是一样的,既然今天聊到了这个话题,那么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关于公主坟的传说,这里面的故事究竟如何~陵墓埋葬的是清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分别排行第三和第四文丨陆波上世纪90年代,公主坟地区的新兴桥北京西三环上有一处爆堵的地点

  • 武松为何要喝醉后才去打蒋门神,喝醉后战斗力会加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武松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武松还是比较厉害的,但是话说他打蒋门神的时候选择了把自己喝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未必喝醉后战斗力会加强?对于这些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起来学习学习。三点原因:一是武松就是嘴馋,就想喝点酒,你想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