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晓岚一共有几个老婆,历史上纪晓岚很好色吗?

纪晓岚一共有几个老婆,历史上纪晓岚很好色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09 更新时间:2023/12/8 7:28:40

纪晓岚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出名的一位人物,其实,据有关献记载,当时的纪晓岚是皇帝身边的左膀右臂,纪晓岚在当时的清朝权利地位还是很重的,不过有人也是说纪晓岚贪污非常严重,因为在当时的清朝纪晓岚一直在皇帝身边,难免会有一些贪污的想法。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纪晓岚的婚姻,纪晓岚一共有几个老婆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导读:自古以来,才子与佳人相伴,是多少人心中的理想,但是却很少有人实现,纪晓岚显然属于幸运者,而且还是多位佳人相伴,可谓不枉此生了。关于纪晓岚的电视电影已经有很多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才华横溢、幽默风趣的大学士形象,但从来没有看见他的妻妾,搞得大家都以为堂堂的大学士、一品大员难不成是一个光棍汉?其实纪晓岚的真实生活并不是这样。

据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的人挖开了纪晓岚在其家乡河北沧州的坟墓,人们发现里面只有七具女尸骨,而没有男尸骨。据推测,这七位女性应系纪晓岚的小妾无疑,如此算来纪晓岚应该至少有八个老婆(纪晓岚与正妻埋在别处)。在中国古代,子孙满堂是一个家族繁荣的基本标准,娶几个小妾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纪晓岚一生喜欢近女色,家中也认为既然他喜欢女色,那就给他多娶几个小妾,避免他到一些风月场所去,做出一些违背礼法的事情,所以家中也不加阻拦,任由他广纳小妾。

纪晓岚的正妻马氏,与纪晓岚结婚的时候二十岁,而纪晓岚十七岁,据说纪晓岚在与马氏洞房花烛夜的时候,闹新房的人要求新人吟诗作赋方愿离去,马氏随口拈来“百年良缘在今宵,诸君莫要再相扰”,纪晓岚也是顺口说“织女正在停梭等,速让牛郎过鹊桥”。众人听完,一哄而散。可见,马氏也是一个通晓诗书的女子,想来纪晓岚的妻妾不会是目不识丁的。纪晓岚与马氏一起生活了五六十年,达到了今天人们所说的金婚的岁数,可谓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纪晓岚并不是很宠爱正妻,两人始终是相敬如宾,纪晓岚广纳小妾,马氏也从不吃醋,而且对她们很好。这在于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那时就是这样,正妻往往帮着丈夫娶妾,这种行为被看作是妻子的优秀品德,纪晓岚为此十分敬重马氏。

在纪晓岚的妻妾中,最宠爱的是郭氏和沈氏。郭氏彩符十三岁的时候就给纪晓岚做小妾,比纪晓岚小十一岁,郭氏长得很美,纪晓岚十分喜欢。但是郭氏三十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纪晓岚十分的伤心,用做诗来悼念,其中一首是:百折湘裙占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明知神谶曾先定,终惜芙蓉不耐寒。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见郭氏在世时面如荷花,步履婀娜多姿,临风而立的时候,还要步履姗姗,这该是多么美的画面,难怪纪晓岚如此伤心。郭氏生前常常陪纪晓岚读书,替纪晓岚研墨,端茶倒水,佳人相伴,红袖添香,纪晓岚真算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了。

而另一个深得纪晓岚宠爱的是沈氏明轩,她也是在十三岁的时候嫁给纪晓岚的,比纪晓岚小三十七岁。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大,沈氏到纪家以后,马氏待其如同亲生女儿,十分疼爱她,大老婆用对待亲生女儿般对待丈夫的小妾,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沈氏明轩十分的聪慧,“神思朗彻,殊不类小家女”,“性慧黠,平生未尝忤一人”。(《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她曾经对纪晓岚说,如果女子在四十岁以前死掉,可能还有人替她可惜。如果活到了八十岁,只会让人讨厌,我可不愿意。(“女子当以四十以前死,人犹悼惜。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没有想到的,此话不幸成了事实,沈氏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岁,可谓达成了其“心愿”。

沈氏出嫁的时候不识字,但是由于其生性聪慧,在陪同纪晓岚检修图书的过程中,竟粗通文义,也能够吟诗作赋了,“绛桃映月数枝斜,影落窗纱透帐纱”(《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就是沈氏做的。沈氏去世时口诵诗一首: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女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认取姑苏沈五娘。沈氏去世以后,纪晓岚伤心不已,为爱妾做诗两首,其中“春梦无痛时一瞥,最关情处在依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透露出纪晓岚的无限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满心悲凄。可惜沈氏红颜薄命,三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对于其他的小妾们来说,纪晓岚也是很宠爱的,这些小妾都是纪晓岚亲自选的,大多略通文章,性格可人,深得纪晓岚的喜欢。对于奴婢,纪晓岚也是十分宽厚仁慈的,估计即使不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一般宠爱奴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对于周围的女性,纪晓岚也是非常同情那些不幸的女性,遇到坚贞的女性都会表扬一番,这在古代实在是很少有的事情。自古以来,才子与佳人相伴,是多少人心中的理想,但是却很少有人实现,纪晓岚显然属于幸运者,而且还是多位佳人相伴,可谓不枉此生了。所以如果哪位导演有心,可以拍一部什么《妻妾成群的纪晓岚》,估计这样的纪晓岚真的可以和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有一拼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董卓死后被点了天灯吗?董卓死在了谁的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在三国奠定以前可真是一手遮天啊,但是下场却不怎么好,据说是死后尸体被人点了天灯,那么这个天灯是什么,真的能够点起来吗?感觉还是挺残忍的,不过说是这么说啦,真实的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董卓,字仲颖,颍川人,东汉末年著名军阀、权臣。公元189年,他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邀请,率军到京城诛杀宦官,

  • 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请君入瓮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请君入瓮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化中的成语,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典故,更加不知道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请君入瓮的故事来源于唐朝女皇武则天、来俊臣和、周兴,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则是指来俊臣请君入瓮惩治周兴,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故事吧。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请君入瓮这一词,但很多

  • 洪秋全到底是怎么死的,洪秀全为什么会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时候的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一个人就是洪秀全了。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起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可以说,是一场自救运动,最后因为南京的沦陷,太平天国运动也失败了。那么,洪秋全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会暴毙呢?具体的

  • 三国鼎立最后谁赢了,三国之后谁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魏蜀吴都没有赢,谁也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统一三国的是司马氏为皇帝的西晋。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的软弱无能,董卓称霸朝纲,天下群雄逐鹿中原,最终形成以刘备、孙权、曹操为代表的三国鼎立局面。刘备、孙权、曹操三方你攻我守,形成僵局。相比之下,刘备手下良将最多,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实力雄厚。最后由于蜀

  • 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曹冲,是曹冲最喜欢的小儿子,是曹操和环夫人的儿子,三国时期三大神童之一,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是好朋友,所以两个人也被经常拿来对比谁聪明,可惜的是在13岁的时候就死了,有传闻称曹冲是被曹丕害死的,那么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曹冲介绍: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

  •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原因是什么,蔡伦为何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蔡伦,估计小伙伴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造纸术了,我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对我国文化传递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最出色的发明者之一。如此被后世所称赞的一个人,但是在政治上却不是很顺利,原因就是蔡伦与皇后之间的那些事。我们都知道蔡伦是一个太监,他祖上都是

  • 卢俊义为何上梁山,水浒传卢俊义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水浒传里面的卢俊义,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可是当时有名的富商,可是为何甘愿上梁山做一介草寇呢?而且他的武功也是非常厉害的,为什么就突然上梁山了呢。还有一方面就是卢俊义再死之前到底是看到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悲苦?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卢俊义为何上梁山卢俊义上梁山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两个,一是因为

  • 为什么说黄巢是妖孽,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鼎盛期曾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其实黄巢出生于富裕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所以黄巢从小的条件就很好。而且黄巢年少有才,五岁便可对诗,同时精通骑射。不过黄巢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屡试不第。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争议很大,主要是集中在黄巢攻入长安后到底有没有对

  • 历史上的姜子牙的老婆是谁,姜子牙的妻子是扫把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扫把星是中国鬼神文化封神榜中的一位神,这位神很奇葩,是人人都不想见,见到后避而远之的一位神,因为扫把星总会给人带来不好的运气,传说就连天上的玉帝,地下的阎王爷看见扫把星都要跑的远远的。有传闻说扫把星生前是姜子牙的妻子,名字叫马氏,那么这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姜子牙的老婆是谁?《封神演义》

  • 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蔡伦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