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清明、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互道贺喜。普及点知识:快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好朋友们别再发错了哟。“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月有三个五日,第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农历五月正值仲夏,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因此,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在过去人们心目中,端五是祛病除疫的节日,五月是整个炎热夏季的开端,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故端午节又叫“五月端”。端阳节五毒肆虐,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小孩子会带来灾难。因此,端午节要举行各种祈福的仪式,祈祷平安,比如供奉祭祀祖先,打醮祈祷平安;每个人还要佩戴香囊香饰;庭院内外都要洒扫干净,清除晦气。端午传统习俗有:蒲艾簪门,虎符系臂,洒雄黄水,饮雄黄酒,佩戴香囊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驱邪避毒,使身体康健。
看了这些,你就会明白,端午节互祝安康,是因为过去极低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人们害怕毒日给大家带来灾难,尤其对于那些有未成年人的家庭。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早已经今非昔比,我们在节日期间延续这些古老的民俗和精神,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说到底,春节放鞭炮也是为了赶跑怪兽年,祈求平安,我们既然可以说春节快乐,为什么不能说端午快乐呢?
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楚国大夫屈原,爱国为民,被谗言所害,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风味小吃;明清两代,粽子更是成为一种吉祥食品。
端午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赛龙舟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一说纪念屈原,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民间莫衷一是。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以及《隋书·地理志》都称端午节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相关,各地百姓比较采信为纪念屈原的说法。不论是何种说法,其文化核心都源于人们对于忠良的怀念,对爱国精神的肯定和对生命、生活的热爱。
看及此,你会发现清明和端午是非常相像的两个节日。清明本来是一个快乐的日子,但是因为纪念介子推,逐渐演变成了祭祀的日子;端午本意是除灾避邪,但因为纪念屈原、伍子胥,也成了一个有祭祀含义的日子。古人的祭祀理念也是和现代人不一样的,在过去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节日,生辰冥诞,各种日子都要进行祭祀,祈求平安。但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只习惯于清明祭祀祖先了。
沧海桑田,人非物换。斗转星移,时移世易。生活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但是中国人尊重传统,热爱生活,彼此关爱,祈愿祝福的精神没有改变。
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做事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师古而不泥古。那么,和现代生活相适应,我们还是不宜在清明节说快乐,毕竟在现代这是一个普遍的纪念先人的日子。但是端午节快乐也好,安康也罢,终究都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没有什么显著的分野。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端午节快乐而嘲笑别人没有文化;也不要因为别人说端午安康就盲目信从,完全可以随心随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