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贵妃洗儿的典故怎么来的

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贵妃洗儿的典故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2/29 13:26:40

杨贵妃作为唐玄宗妃子,很多传闻中,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也不一般。

历史上曾流传一个名叫“贵妃洗儿”的典故,就和他们两人有关。有传闻说杨贵妃是安禄山的养母,《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为了拉拢安禄山收他为养子,那杨贵妃自然就成了他的养母。

不过他们也有传出过绯闻,感觉关系还挺亲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为大家揭秘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一起来了解下吧。

杨贵妃和安禄山的轶事,在当时的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记载安禄山和杨贵妃轶事的史料也非常多。其中有个最有代表性的轶事,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京城给安禄山过生日,当时就赐予了安禄山非常多丰盛的礼物。过完生日以后的第三天,杨贵妃又把安禄山召进宫中,让人把他抬进浴盆里,亲自给他洗澡。洗完澡后,还用锦被把他包缠起来,包得像个大粽子一样。唐玄宗看见了,不以为意,反而还哈哈大笑。这就是著名的“贵妃洗儿”的典故。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杨贵妃和安禄山的风言风语那么多,唐玄宗难道一点儿也不知道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看看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灰溜溜逃出长安,在路上的一个情景就明白了。当时,由于走得慌乱,没有准备更多的食物,以至于公子王孙都饿得不得了。老百姓准备一些粗食,那些公子王孙们用手抓起来就吃。唐玄宗当时看得流泪。

这时候,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走到唐玄宗面前,对他说,安禄山想造反,天下人都知道。当初有人给您反映,您就把他杀掉。后来,就没有人再敢向您老人家反映了。朝中大臣,大家都是一味地对您阿谀奉承,捡好听的说给您听。您要不落难至此,我又哪有机会给您说这番话啊……

从郭从谨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判断出,就算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有什么事,肯定也不会有人给唐玄宗说。一是唐玄宗这人听不进别人意见。要是别人给他说,很可能惹火烧身。二是唐玄宗这人疑心病很重,心中想法很多。您要是告诉他杨贵妃和安禄山有什么事,也许他会听进去。但是,你一定活不了。为什么呢?皇帝被戴绿帽,那是多么丢脸的事情,何况是唐玄宗这个自命不凡的皇帝。他当然不愿意别人知道他这个丑事。你告诉了他,说明你知道了。你知道了,就可能把话传出去。要让你不把这个话传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你,让你永远闭嘴。

由此可见,就算这样的话,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可是,又有谁敢给唐玄宗说呢!

没人给唐玄宗说,那么,唐玄宗自己对杨贵妃和安禄山的事情,怀疑不怀疑呢?

咱们来研究一下上面那个“贵妃洗儿”的典故。

不用说,这个典故,在古代是超越了男女之间的界限的。因为要给安禄山洗澡,安禄山必然要被脱得差不多。这种男女裸露相见,在古代礼仪社会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更何况是皇帝的妃子与大臣之间裸露相见,那简直就是大忌。而且,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还不仅仅是裸露相见。我们先不说,他们是否有暧昧的事情。杨贵妃既然要“洗儿”,她就要接触安禄山的身体,至少这一点,唐玄宗是明白的。所以,实际上,他们两人之间,已经超过界限了。

唐玄宗明白杨贵妃和安禄山的作为,已经越过了封建礼教所能允许的道德底线,而他却不以为意。如果没有其它一些考虑,只能用唐玄宗老年昏聩,以及他自身道德沦丧来解释。

说唐玄宗老年昏聩,是因为那时候,唐玄宗已经是60多接近70岁的人了。他早已失去了早年那种励精图治的样子。而且由于他专权擅杀,因此朝廷内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派系。这些派系为了权力,互相倾轧。

其中最重要的倾轧办法,就是在唐玄宗面前告状,你说我的不是,我说你的不是。这样长久的倾轧,使得唐玄宗自己都已经失去了判断力。

当他失去判断力的时候,就常常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对错是非。

比如安禄山这个人,虽然有不少人告诉唐玄宗,安禄山包藏祸心,有谋反之志。但是,由于安禄山对唐玄宗的极力巴结,同时又会演戏。在唐玄宗眼里,安禄山就是一个心无城府,忠厚老实的形象。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的样子,曾给李龟年绘声绘色表演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乐不可支。唐玄宗为什么乐不可支,因为他觉得,安禄山就是一个老实人,一个“乖孩子”。

唐玄宗既然觉得安禄山是个老实人“乖孩子”,他就坚信杨贵妃和安禄山是清白的,绝对不会有越轨的举动。

再说唐玄宗道德沦丧。我们在讲当时的礼教风俗的时候,实际上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唐玄宗本人,本身就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人。

他夺得自己儿媳妇的杨玉环,就是他道德沦丧的表现。

当唐玄宗自身道德沦丧的时候,他判断事情的标准就不一样了。杨贵妃和安禄山做出的那些事情,他肯定就不会觉得是不恰当的。

这样一来,当然就不会怀疑他们有越轨的举动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有几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儿子排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唐太宗李世民儿子排行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之长子,

  • 对项羽个人评价200字,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本篇带来项羽50字到1500字的的简评,下面一起来欣赏看看!对项羽个人评价50字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对项羽个人评价100字项羽,秦末农民起

  • 小明王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朱元璋为何杀小明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这个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年大宋红巾军领袖,他的父亲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倒也是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了。而韩林儿后来因为被刘福通等至亳州,立为帝,因此才被人称作小明王。只是我们也知道,后来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就算是之前有再多的像韩林儿这样的起义军的领袖,最终

  •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是什么三国时,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负责镇守荆州五郡,后关羽率兵远征樊城,曹操一边调精兵救援樊城,一边通知东吴暗袭荆州,东吴守将吕蒙假装辞去将军一职。但关羽为人过于傲慢,东吴的陆逊利用了关羽的性格弱点,表面上赞许关羽功劳,让其对自己放松警惕。果然关羽中计,撇下荆州北去抗曹,结果吕蒙

  • 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是秦朝时的奸臣,,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对他予以重任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

  • 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而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北宋“二宴”分别指的就是“晏殊”和“晏几道”,也叫“大晏”和“小晏”,晏殊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是真的吗,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就是为了突出赵云的勇猛,不过他确实救过刘备的儿子。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次子刘琮先举州投降,然后才派人通知驻守樊城的刘备,刘备无力抵抗曹操,不战而走,路过襄阳时,城中十余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致使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派遣曹

  • 赵高为什么要毁秦国,赵高为什么杀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开始胡亥是赵高拥立当皇帝的,为何赵高最后要杀了他?恐怕谁都想不到,一扫六国的大秦最后竟然亡在一个宦官手上,但历史就是如此。如果不是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让长子扶苏继位,那秦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至于如此快速的走向灭亡。有人认为,赵高此举就是想毁掉大秦,这个说法不太能站得住脚,赵高只为权,秦朝亡了对他

  • 端午节喝什么酒,端午节为何要喝雄黄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多会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而且人们在这天多会喝一种酒,下面看看是什么。1、端午节时饮什么酒端午节当然是饮这个“雄黄酒”了,并不是这个菊花酒了,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酒!雄黄酒!2、端午节为何要喝雄黄酒雄黄

  • 四大鬼节哪个最恐怖,中国四大鬼节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中国有四大鬼节提醒:中国不止有三大鬼节,中国的鬼节应该是四大,中国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寒衣节。2、四大鬼节中元节最恐怖那么这四大鬼节中哪个节日最为恐怖呢?其实就是这个“中元节”了。3、中元节为何最恐怖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七月半,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