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海海战是什么战争,黄海海战简介过程和结果

黄海海战是什么战争,黄海海战简介过程和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60 更新时间:2024/3/30 10:25:23

黄海海战简介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黄海海战历史背景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的覆亡。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朝鲜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随后击沉了英籍高升号运输船,俘获操江号炮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随即全面爆发。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黄海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黄海海战历史经过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刘盛休部12营6000人搭乘的“新裕”“图南”“镇东”“利运”“海定”5艘运兵船。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1894年9月17日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起航“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因使用劣质煤而冒出大量黑煤烟的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1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以吉野号为首,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但北洋舰队初衷是排成紧凑的夹缝雁行阵,而实际则排成松散横阵,类似“人”字形。原因有三种猜测,一种是北洋海军各舰传令兵传递命令发生错误;一种是部分北洋海军将领怯战而缩于阵后;而最接近事实的猜测是,计划位于阵型两翼的战舰(济远,广甲,超勇,扬威)基本为航速缓慢的老舰,却需要航行最远距离达到两侧。在没来记得完成阵型部署的情况下,战斗已经打响。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一说因战船老朽发炮时震塌飞桥),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能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水师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号命中日舰松岛(法制的日本战舰松岛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号。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径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之后丁汝昌先后派遣济远号、金龙号拖船前往牵引,均未成功,于是就地将其炸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信号。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管带林永升)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

黄海海战的历史结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8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历史影响

在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中,日军指挥处置有方,战术运用得当,充分发挥了第一游击队航速高和舰炮射速快的优势,运用灵活的战术,始终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损失较少,只有5艘战舰受伤,伤亡仅290人。北洋舰队的战场指挥严重失误,丁汝昌采取了极其不利于发挥机动与火力优势的阵法与战法,且交战不久即失去了对全舰队的统一战场指挥,加之弹药不充足,因此舰队损失重大。

此外,“济远”率先逃跑,也影响了斗志,“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被击沉击毁,“靖远”和“来远”受重伤,伤亡官兵约千余人。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临危不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温酒斩华雄的主人公是谁,温酒斩华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而正史上的华雄是被孙坚所杀。在正史中,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个都督,为董卓阻挡关东联军,史书里也并未有其外貌描述,更没有记录他英勇善战的形象。"温酒斩华(huà)

  •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张献忠为啥要剿四川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崇祯三年(1630),陕北地区出现连年旱灾,农民纷纷暴动,张献忠率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起事后,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克武昌,称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

  • 胤禛怎么读,胤禛的读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胤禛的读音是yìnzhēn。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

  • 田光为什么自刎,田光故事是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后期,秦国即将灭掉六国,燕国太子丹十分忧虑,与太傅鞠武商议对策,决心找人去刺杀秦王。鞠武向他推荐了一位贤能之人田光。田光来见太子丹时,太子丹不仅亲自出门迎接,倒行躬身为田光引路,而且还跪着为田光拂拭座席,极为恭敬。旁观者看见太子丹如此对待年老佝偻的田光,都暗自发笑。田光深受感动,但感到自己已经年

  • 一条鞭法是谁提出的,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条鞭法简介“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 烛九阴是龙还是蛇,烛九阴真实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烛九阴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有说烛九阴是人面蛇身,也有说是人面龙身,而且身长千里。在《盗墓笔记》中,烛九阴是一种龙,传说一直生活在幽深地带,在舜帝时期会把烛九阴拿来炼油做成明灯。因为烛九阴的油脂十分易燃,吴邪也是阴差阳错发现了烛九阴的秘密,此后还点燃了烛九阴的身体。下面就为大家讲讲烛九阴究竟是长什

  • 东汉末年分成哪三国,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一、魏国魏国(213年5月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

  •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活了多少岁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三十九岁。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

  • 皇帝为什么要称自己为朕,帝王的称呼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朕”的称号来自先秦时代,那时候人人都可以自称为朕。但到了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功德无量,为了显示自己权力的至高无上,所以他需要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称呼。自那时候起,秦始皇就下令“朕”的称号只有皇帝能用,别人不可以再用。秦始皇取“天下皆朕、皇权

  • 生命在于运动出自哪里,生命在于运动是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重要命题。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