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蒯通为什么劝韩信背汉自立?是在帮他吗?

蒯通为什么劝韩信背汉自立?是在帮他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3 更新时间:2024/1/1 12:10:39

汉四年,韩信发兵袭齐,齐国上下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整个齐国便落入韩信手中。

至此,项羽昔日在咸阳分封的十八路诸侯,臧荼张耳吴芮英布已经成为汉王刘邦的臣子,临江王共敖仍是项羽的盟友,其他诸侯或是已死,或是下落不明。

洗牌完成,韩信认为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已经到了,于是向刘邦自请为假齐王,刘邦很大度,封韩信为真齐王。

蒯通见韩信已经由赵国相国变成了手握封地的一方诸侯,便想撺掇韩信更上一层楼。

蒯通本是辩士,在陈胜初起时,曾主动站出来游说陈胜重臣武臣和范阳县令徐公,使武臣兵不血刃地拿下赵地进而成为赵王。

但这次献计之后,历史上便没有了关于蒯通的记载,直到韩信和张耳奉刘邦命来击杀赵王歇和陈馀,蒯通又一次出来,成了韩信的谋臣。

成为韩信谋臣之后,蒯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劝韩信兴兵袭齐。

果如蒯通所料,汉使郦食其和齐王田广达成汉齐联盟之后,齐国上下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对陈兵于齐国边境的韩信卸下了防备,所以韩信一击即中,齐国被韩信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束手无策的齐王田广烹杀了汉使郦食其,随后逃之夭夭。

而韩信则因蒯通献的计策,成了齐地的主人。

蒯通见自己已然立了大功,再次助人成为诸侯王,兴奋之余不禁恐慌起来,万一韩信跟武臣一样,不再重用自己,又当如何?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成了韩信的谋臣,就要死死地抱住韩信的大腿,从韩信身上谋取富贵。于是,蒯通声称自己会相面,引发了韩信的好奇心,进而以给韩信相面为由头,劝韩信背汉自立。

蒯通知道,韩信此时虽然位高权重,但核心班底尚未形成。

韩信自领兵以来,前前后后所收灾的能人异士不过他和李左车两个而已,至于心腹爱将,也就陈豨等少数人,韩信若是背汉自立,只能重用他蒯通、李左车、陈豨等少数几个,到那时,他蒯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被武臣甩开那样再次被韩信甩开,哪怕到最后,韩信也仅仅是保住手里的齐地,他蒯通也能位极人臣。

所以,蒯通卯足了劲,三番四次地劝韩信背汉自立。

韩信自然也清楚,蒯通之所以要让他韩信谋反,不仅仅是想为他韩信好,而是想从他韩信这里得到高官厚禄,这跟他当初投到汉王刘邦帐下,诉求是一样的。

所以,韩信仔细斟酌了蒯通的计策,最后认为风险太大可行性太低,又认为刘邦的为人总不至于像蒯通形容的那样不堪,他韩信最差也能是一个诸侯王,所以婉拒了蒯通。

蒯通见韩信婉拒了自己,担心韩信为了向刘邦表忠心而杀了自己,只好装疯。

韩信见到蒯通是如此地为他蒯通自己打算,心中一阵冷笑,不再理会蒯通。转眼过了若干年,韩信欲谋反关中的事情被吕后得知,韩信被诛杀。

韩信临死前,回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认为自己今日的悲剧都是蒯通一手造成。

若不是蒯通蛊惑自己偷袭齐国,自己也不会飘飘然,主动找刘邦讨封,如果不主动找刘邦讨封,他韩信也不至于被刘邦猜忌,说不定也能像卢绾那样被封王,或是像萧何、周勃等人那样被封侯,在朝廷内身居要职,封妻荫子。

为了报复蒯通,韩信跟吕后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计策,今天才被你这个小女子算计,这就是天命啊。

韩信想的是,以吕后的毒辣,你蒯通很快就能到黄泉路上陪我韩信了。

没想到,作为顶级辩士的蒯通,三言两语就为自己开脱个干干净净,不但保住了性命,最后还成了相国曹参的座上宾,你说气人不气人?

标签: 蒯通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谁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晚年成为“大清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从年龄上看,明珠的儿子,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最像韦小宝,生于公元1655年,比康熙皇帝小半年,二人从小就是玩伴,发小。但是除了年龄,纳兰性德最主要的成就还是文学,既没有参加除鳌拜,更没有参与后来康熙朝的一系列大事。其次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比康熙皇帝小4岁,生于公元1658年,也是康熙皇帝的童年玩伴,小

  • 揭秘:孙权后悔放走的蜀国大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开国帝王,他们的行事风格和执政理念尽管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渴望得到人才。为了得到人才,他们甚至不惜降尊纡贵,反复多次地去聘请一个人,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一样。当然就像是战场上的争夺一样,三国在人才的争夺上也是明里暗里地不停地进行着。蜀国有个大臣,他被叛乱者送给东吴,一直流

  • 秦始皇,为何没能将皇位安全的交到长子扶苏的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远胜之前的三皇五帝,再采用“王”这个称号,不足以显示出自己的功绩,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因为是嬴政是第一个使用

  • 皇帝抄和坤的家,有一件价值连城的东西为何不拿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坤,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和坤倒了,嘉庆吃饱。虽然像是顺口溜,但事实并不是捏造的,因为当时大贪官和坤贪污了很多的钱财。嘉庆帝抄了和坤家后,国库的危机和漏洞被填补。可见和坤拥有的财富真是数不胜数,简直可以与国库相提并论。腐败的数量有几种说法,但无论数据如何,他的腐败程度都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嘉庆正好因

  • 同样都是刘氏的天下 为什么东汉的存在感这么低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汉,西汉,历史解密

    要说到中国出名的姓氏,不得不说到刘姓。前有刘邦建立西汉,史称前汉,后有刘秀建立东汉,史称后汉。虽然两朝合称为汉朝,但是实际上确实两个不同的朝代。西汉的名声远大于东汉,都是姓刘的天下,为什么东汉的存在感这么低?西汉开国的楚汉争霸的那一段历史相当精彩,乌江自刎的楚霸王英勇无比的形象至今令人深入人心。所以

  • 古代游牧民族到底吃什么呢 顿顿都吃的是肉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游牧民族,历史解密

    古代游牧民族吃什么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游牧民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庞大族群。他们追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骑马放牧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放牧就像中原地区农民种地一样,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

  • 朱元璋给儿子剥橘子,儿子为什么跑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毕竟关于他的,出了很多影视节目,他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了,因为古代的皇帝大多都是皇亲国戚或是世袭而来,总之非富即贵,而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是没有什么文化的。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

  • 历史上的韩非是怎么死的?李斯是怎么除掉韩非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韩非,历史解密

    前233年,韩国向秦国投降,愿意臣服秦国,成为秦国的附庸,把土地、玉玺都献给秦国。韩王派遣韩非到秦国问候。韩非见韩国日益削弱,屡次上书劝说韩王,韩王都不肯采纳他的建议。这让他十分痛恶韩国的治国者不能任用贤能的人,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就宠爱徒有虚名的士人;在战争不断时候,就任用只会打仗的勇士。平时蓄养的

  • 图尔格是谁 为什么身为战神的他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图尔格,历史解密

    清朝有一位大臣名叫图尔格,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年少的时候就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由于年轻有为,图尔格后来便成为八大臣中的一员,这位清朝大将的生平也是十分精彩和坎坷。图尔格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出名,所以小编想大多数人肯定对这个人不太了解。那么今天大家和小编一起来看

  • 周王朝诸侯国:周国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国,春秋,历史解密

    周,在岐山之阳(今陕西扶风),本周太王所居,是周王朝的发源地。周朝建立后周为姬旦之采邑,故曰周公,谥曰周文公。周公之子君陈嗣其位,为公爵。西周至春秋周国周公旦的封国是周,周在"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 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周太王所居之地,后以为周公之采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