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去世后,大清状况如何?

乾隆去世后,大清状况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98 更新时间:2023/12/9 12:44:24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在位六十年几乎耗尽了大清国力,留给嘉庆一个烂摊子。嘉庆亲政以后,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川楚白莲教起义风起云涌,国库收入不足,人口过度膨胀,官员贪腐严重,河患频繁出现。

面对如此局面,嘉庆帝十分忧虑但头脑也很清醒。为此,他一度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旗号,试图在内政上作出一些改革和补救。

客观地说,嘉庆帝是个勤奋的帝,他提倡“崇俭黜奢”、“勤政务实”,并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相关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嘉庆帝在做皇子时就十分节俭,逢年过节,送给师傅们的礼物也不过是荷包食物一类的简单物件。或许,早在嘉庆即位初年,他就已经对乾隆晚期的奢靡有所警惕。

因此,嘉庆亲政后,马上收拾了和珅,并下令取消各地官员进贡各类玩古董之类的物件,杀一杀全国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风。在嘉庆看来,各省进贡的贡品皆是民脂民膏,借着进贡之名,官员大肆盘剥。此后嘉庆又颁布了谕旨,严禁奢侈之风蔓延。

嘉庆帝和他的父亲、祖父一样,也以勤政著称。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蜡烛下批阅奏章。早膳之后,照例还要引见大臣十余人。嘉庆四年的夏天,京师天气格外炎热,睿亲王淳颖一心为皇帝着想,怕龙体过于操劳。于是他将本该及时递上的奏折撤下。嘉庆得知后,下令将淳颖交宗人府圈禁,并指示:“今后凡有奏折,均必须直达朕前,听朕批示,不得擅自撤下。”

乾隆晚期,朝野内外大刮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风。对此,嘉庆帝也大力整顿,毫不容情。嘉庆四年,浙江旱灾,偶尔下了几滴雨,浙江巡抚玉德便赶紧上奏,说天降甘露灾情减缓,全省的粮价也下来了。嘉庆帝予以斥责:“此等奏报,不可粉饰。”嘉庆五年,云南发生水灾,云南巡抚江兰奏报当年收获颇丰。嘉庆立刻将他革职,并指令今后再有粉饰太平者予以严惩。

官员媚上粉饰太平是封建时代的固疾,要想完全根治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嘉庆帝对此极为痛恨,但此类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只不过比乾隆时期稍微好一些。最离谱的还是嘉庆九年直隶总督颜检的一道奏折,搞得嘉庆帝和满朝大臣哭笑不得。

这一年,北方蝗虫肆虐,皇宫之中,漫天飞舞的都是蝗虫,皇帝和大臣上朝时随手一抓,就能抓到十几个。可直隶总督颜检竟然上奏称,蝗虫灾害不足为虑,蝗虫是来吃青草的,不吃百姓的庄稼,原文为:“飞蝗不吃禾嘉,惟食青草”。嘉庆看完奏折后,将其公布朝臣,搞得满堂大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清病入膏肓,治总比不治好,只是嘉庆帝用的不是猛药。经过嘉庆帝的一番整顿,情况略有好转,暂时刹住了乾隆晚期官吏腐败的风气。同时,嘉庆又发布谕旨,清朝各省亏空,治河赈灾、减免赋税、裁汰冗员。一时间,“咸与维新”的改革春风吹各地。

可结果我们都知道,这次“咸与维新”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尤其在官吏选拔任用、官职设置、国库管理、农商政策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国策上并未有任何的改革。换句话说,咸与维新只不过是让大清表面看起来不像个病人,实际上病情却在进一步恶化。

那么,嘉庆帝为何就没有他祖父雍正那样的手段和能力呢?

这与嘉庆帝本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在做皇子时,嘉庆就表现出了他守成的倾向,他在一首诗中如此写道:“守成继圣王,功德尽巍峨。”嘉庆四年,在扳倒和珅之后,就如何选拔人才作出了重要指示:“自当率循旧章举行。”嘉庆六年二月,在谕旨中他也宣称:“列圣旧章,自当恪守。”

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所作的《守成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守成思想。他认为,“守成二字,所系至重”。之所以要守成,原因很多,他认为:

1,开国君主神武过人,大清国尤甚,祖宗所定之制度后世只需好好守着就行;

2,如果妄行改革,则福祸难测,守成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不守成者,天必亡之。

我们可以将《守成论》看作是嘉庆帝的执政宣言。但守成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官员们照样贪腐,国库照样入不敷出,阶级矛盾照样突出。当欧洲爆发工业革命并改变世界格局时,大清依然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以治国平天下的能力而言,嘉庆和乾隆不可同日而语,他没有那份天资,唯一的优点就是勤奋。本来,嘉庆帝执政的二十五年间,是大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走对了就可以和西方同步。但不幸的是,掌舵人嘉庆走错了,留下了一个更烂的摊子给了道光

标签: 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绪和慈禧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为什么慈禧临死前要除掉光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慈禧,光绪,历史解密

    想必熟悉清朝末期这段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关于清朝末期光绪跟慈禧存在着很大的嫌隙。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光绪帝只是慈禧太后掌控政权的一颗棋子、一个傀儡。为了更好的掌控皇宫,掌控大清江山。慈禧对于光绪的管教可谓说的上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他的严格从来不是为了培养他当一个好皇帝,而是为了把他训练成一个好傀儡,

  • 文鸯的勇猛堪比赵云,最后却被奸贼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鸯,三国,赵云,历史解密

    提起三国的英雄人物,最让人喜欢的就应该是赵云了,而喜欢赵云的人都喜欢他的勇猛无敌。当初刘备被曹操追杀的落荒而逃,在逃跑的过程中过于混乱,不慎将唯一的儿子刘禅弄丢了。赵云为了救回主公的唯一血脉,不顾自身危险,七次冲进曹操的军阵中寻找刘禅。最终赵云在一座茅屋中找到了刘禅,赵云带着年幼的刘禅从曹操百万大军

  • 历史上最聪明的五个人,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姜子牙,历史解密

    在我们看过的史料、影视剧、历史书中,人物大多都分为两派——好人和坏人,而在这些人物中又可以分为两类——聪明人和蠢人,我们常常为了那些聪明人物的绝妙计策而拍手叫绝,又为心肠恶毒的坏人或是画蛇添足的蠢货而气的跺脚。那么在历史中,最聪明的人究竟是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聪明人物排行榜,来看看这其中有没

  • 铜雀台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说这个地方锁不了二乔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铜雀台,历史解密

    唐朝的诗人杜牧老先生在黄州任刺史的时候,跑到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上凭吊,写下了一首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故此,以文学的笔法,坐实了曹操建铜雀台的目的,是色心作怪,为了虏来二乔囚禁在铜雀台里,寻欢作乐。就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也杜撰了诸葛亮

  • 清朝汉军八旗是什么样的编制和级别分别?乾隆为什么要开除他们的户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军八旗,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岳托向皇太极建议:施行满汉联姻的策略,凡归降的一品汉官,以诸贝勒女嫁之为妻;二品汉官,以国中诸贝勒、大臣女嫁之为妻。

  • 李渊身边隐藏的反贼为何是自己的表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独孤怀恩,唐朝,历史解密

    李渊这个表弟名叫独孤怀恩,是李渊的七舅独孤整的孩子,出身高贵。他的爷爷独孤信与李渊的爷爷李虎,都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西魏八柱国。独孤信有七子七女,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个朝代的皇帝,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为明敬皇后;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昺,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为文献皇后。独

  • 唐代哪个诗人流连青楼,地方官却暗中保护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杜牧写了《阿房宫赋》一举成名,25岁时被太学博士吴武陵(柳宗元的朋友)推荐为第5名进士,然后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大和七年四月(833年),杜牧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在扬州,杜牧公事之余,常常流连于声色歌舞场所。在繁华

  • 刘备和曹操真的有亲戚关系吗 他们不是死敌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曹操,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什么?刘备和曹操是亲戚?刘备是曹操外甥?这怎么可能,两个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吧,而且还是后来的死敌,怎么可能有亲戚关系呢?别急,待我一一给你分析一下。首先,曹操其实不姓曹,他乃是夏侯氏出身,只因为他的父亲曹嵩从小就被一个叫做曹腾的宦官收养了,所以夏侯嵩就变成了曹嵩,夏侯操也就变成了曹操。不过曹操虽

  • 社会活动家陈嘉庚一生有何贡献?他的子女后代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陈嘉庚,民国,历史解密

    陈嘉庚(1874-1961) 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

  • 尼安德特人有着怎样的外貌特征?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历史解密

    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颅骨容量为1200~1750 cm3。现代人的则为1400~1600cm3。身体的特征为,额头平扁(就是说眉弓到发际线的距离比现代人短得多)。具有枕外隆凸上小凹。下颌骨大,在下颌枝与臼齿之间有比较大的空隙。门齿和犬齿特别大可能有特殊的功用,许多尼人门齿呈铲形。许多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