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湖断桥为什么叫断桥,西湖断桥的名字来源

西湖断桥为什么叫断桥,西湖断桥的名字来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10 更新时间:2024/1/5 13:22:29

关于西湖断桥的名字来源,如果你问100个人,其中90个会这样告诉你:

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

还有9个人会跟你讲: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飘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但真正懂得的人这样和你讲: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

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

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

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

张祜的诗句中写作“断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这是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关长龙教授考据写的。这个是非常冷的知识,全国有7个叫簖桥的地方,全部都在江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组织部是干什么的,组织部有什么权利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组织部的权力究竟大不大的问题,这算是一个伪命题。对于有一点了解我国体制的人来说都不难回答。一个字肯定大,但究竟大到哪个程度,很多人却回答不上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组织部的权力究竟大在哪个地方。第一,干部选拔任用。组织部在这个方面的权力是大家最为熟知的,组织部就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单位,任何领导干

  • 富察皇后怎么去世的,病重缠身死亡时只有37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富察皇后本就身体虚弱,病重缠身。乾隆13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而作为皇后的富察氏也陪同其出行。而就在其回京的船上,富察皇后没等回到宫中就薨逝了。死亡时,其仅仅只有37岁。据史料记载,富察皇后死去的地点在山东德州一艘返回京城的游船上。本次出行本是乾隆皇帝为了使富察皇后心情开阔所安排的,没想到其却在途中

  •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有比萨斜塔,它微微倾斜的立在那里,让人为它感到担忧,就算是没去过意大利旅游的人也知道这个举世闻名的斜塔。比萨斜塔的建筑规模无比宏伟,那么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呢?又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倒呢?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地标之一,于1173年8月建造,虽然外表同样的宏伟壮观,但是和绝大部分塔

  • 子午谷奇谋成功几率为零,诸葛亮直接否定了这个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子午谷奇谋成功几率为零,非常困难,意义不大,甚至可能是一个陷阱。长安是重要的位置,居然让一个夏侯楙在守。让一万人的的部队守住也是一个大问题,根据20天来计算,虽然诸葛亮可以去,那么敌军能去的一定会有郭淮和司马懿。如果魏延打了胜仗,占领了长安后企图造反,那么诸葛亮就完了。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诸葛

  • 世界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吗,四大古国为何只剩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大文明古国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是中国,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巴比伦。但是也有世界只承认三大文明古国这样的说法,只不过这种说法不正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是四个,但是在这四个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国得到了延续,其它的早已经消失了。我们常说的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 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二战时期希特勒残害了六百万犹太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犹太人是被公认的最聪明的名族,历史上很多犹太人被迫害,在欧洲早就有反犹的行动,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二战时期希特勒残害了六百万犹太人,那么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为什么说二战犹太人不值得被同情呢?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下。宗教信仰首先就是宗教原因,信仰不同导致了互相仇视,欧洲人信仰基督教,犹太人信仰犹太

  • 战国猛将实力排行榜,战国的名将都有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各国将领都为自己的首领而冲锋陷阵。其中战国猛将实力排行中第一猛将就是白起,接下来分别是廉颇,李牧,王翦,吴起,下面和一起了解吧。第一个上榜战国猛将实力排行的是白起,这是秦国郿县人,他是战国比较有名的将领,将自己的一身都贡献到战场上为了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赵

  • 扇枕温衾是什么意思,扇枕温衾的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此前讲过不少二十四孝当中的故事,这次讲的是扇枕温衾这个成语。其背后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扇枕温衾的意思是夏天为亲人扇风,冬季可以为亲人暖床,扇枕温衾也是一个关于守孝道的成语,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床榻边为其扇扇子,当天气寒冷的时候,孩子可以提前为父母温床。孩子懂得孝道,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 子楚是秦始皇的什么人,秦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大家最公认的千古一帝。围绕着秦始皇总是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和人物,有一个名为子楚的人,就非常值得讨论一些,有些人困惑他是秦始皇的什么人,经过对史书的多方考证后,我们终于知道了他是谁。子楚赢姓,本来名字叫做异人,后来为了讨好华阳夫人改名叫做子楚。那么子楚是秦始皇什么人呢?

  • 霍去病简介生平,霍去病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霍去病,大家肯定不陌生,他是汉朝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就有关于他的介绍,其中“却匈奴八百余里”相信很多人至今都记得。霍去病17岁就率军深入大漠,19岁就歼灭匈奴近十万,22岁就官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可惜年仅24岁就病逝,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遗憾!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