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斩首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斩首这种刑罚是怎么来的

斩首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斩首这种刑罚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4/1/9 5:10:34

斩首是古代死刑的一种,它是随着法律的建立而出现。但它作为军队中的一种刑罚始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

有人说斩首是春秋时期开始的。那时曾流传过孙武斩吴王宠姬的故事。据《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载,孙武献《兵法》于吴王阖庐,吴王为考验孙武的用兵才能,当即命他训练宫女。孙武受命后,将180名宫女编成两队,并以吴王的两个宠姬任队长。

讲解要领,宣布纪律,待宫女们回答明白之后,才开始操练。先发令向右转,谁知宫女们却大笑不听命令。孙武又将要领讲了一遍,再次宣布纪律,又发令向左转,宫女们仍然大笑。

孙武宣布:“约束不明,中令不熟,将之罪也;约束已明而不知法者,吏士之罪也”,立即按军法从事,“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这一故事,是否能说明当时军中就有斩首这一刑罚呢?

其实春秋时期已公布了成文法,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从以往的不公布状态走向公布状态。法律以对付逃亡和镇压盗贼为重要内容。那时军队规模扩大,增加了新兵种,为了巩固部队,军事法已初步建立。不但对逃亡者使用酷刑,对练兵中违纪者也施以重刑。《左传》载,楚将子玉治兵,一天时间,就处死3人。类似孙武斩吴王宠姬的事,在军队中已出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斩首始见于西周。西周的刑罚共有墨、劓、剕、宫和大辟五种,称“五刑”。大辟是当时死刑的通称。据《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有五刑之属3000条。根据犯罪人等级及罪行大小,各种刑罚都有不同的执行形式,规定着不同的条文。如死刑就有杀、斩、磐、膊、焚等多种。

据《周礼·秋官·掌戮》对死刑的解释,杀,“杀以刀刃”;斩,“斩以斧钺”。说明西周就有。那时的军队实行“国人”(自由民)当兵的等级制度,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军旅皆出于乡”,军队由6个师扩展为22个师,频繁地征伐争战。为惩治军中的犯罪者,习惯法和不成文法中均有“杀”、“斩”之刑。国王的军令、训词及权臣的命令是法律形式之一,《周礼·秋官·士师》载:“誓,用之于军旅”。

周武王率兵伐纣,在商郊牧野誓师(史称“牧誓”)时,就宣布过严明的军纪。如无命不许轻退,敌退不许追杀,务须严守约束,若有不遵者杀无赦。在这次作战中,当周军攻入商都朝歌时,周武王对已死的商纣王,“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斩之黄钺(铜斧)”,交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见《史纪·周本纪》)。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斩首始于秦。秦的死刑,种类多,执行手段极其残酷。仅秦律中规定的死刑就有:弃市、斩、枭首、磔、戮、具五刑、戮尸、车裂、、定杀、纹和族等12种。其中“斩”和“枭首”,都属于“斩首”类。一说“枭首”是处死后悬头示众,不包括斩首。

那时车队中法律比较完备,据出土的秦简《军爵律》和《商子》载,对违反军令的人要按法严惩,对作战中畏死不前,临阵脱逃者,处以死刑。军中规定的死刑还有:“降敌”罪,“降敌者诛其身,没其家”,杀本人,全家还要没为官奴;“不得”罪,下级军官带兵作战,得不到敌人首级的,要处死;“誉敌”罪,赞扬敌军,瓦解士气者,要处“戮”刑。那时军队由于条件限制,执行死刑时,往往是斩首。

说军队斩首始于秦,不仅是其法律中明文规定有“斩”的刑罚,还因为一是秦建立空前统一的强大的封建帝国后,奉行了先秦法家关于“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司法机构健全,立法完备严密,用刑严峻苛刻,主张依靠法律的强制力贯彻统治者的意志,强调重刑厚赏。

二是秦时军队中实行了赏勇罚怯的制度,认为士兵的勇敢在于“制”。军中还实行了征兵制度,从中下阶层的士民中征集兵员,为了巩固部队,赏罚十分明确,特别强调严惩和重刑,“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童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

三是军队中普遍使用了铁制兵器,执行斩首时,较之春秋前使用的黄钺(铜斧)要便利得多。

但是,也有人认为,秦律中虽有“斩”的刑罚,并无“斩首”之刑。“斩”既包括斩首,也包括腰斩、斩手足以及处死后砍杀等。那么,军中斩首究竟始于何时?确实成了千古之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 古代最早的间谍是谁,间谍最早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间谍,是国家情报机关派出或指使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人员。在中国的历史上,各朝的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间谍的使用。他们遴选了各种人才,设置了专门机构,投入了大量金钱,使用了各种手段,为他们进行向外扩张或巩固政权服务。春秋末期的孙武,在著述的《孙子》兵法中阐述了间谍的作用和间谍

  • 玄奘大师取经用了多少年,玄奘取经回来后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玄奘大师历经磨难取得真经,前后共用了17年。他不顾禁令,偷偷出国,回来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回国后又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玄奘645年回到祖国,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欢迎,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

  • 盔甲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盔甲究竟何时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参观过秦皇陵兵马涌的人,都会对一个个盔甲整齐,威武雄壮的兵马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穿在这些武士身上的盔甲,究竟何时产生的?看来还是一个不易解开的谜。盔甲是一种古代将士防护身体的装备。盔在古代叫做胄、兜鍪、头鍪,形状像帽,用以防护头部;甲又叫介、函、铠,形状类似衣服,用以防护身体。据古代传说,盔甲是

  • 程咬金历史原型是谁,程咬金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通俗小说《说唐》《隋唐演义》中,有一位外号为“混世魔王”的福将,名叫程咬金。他使一柄八卦宣花斧,在梦中学得天罡三十六斧的武功,却因尤俊达撞破他的好梦,只记得凶猛的前三斧,后面就软巴巴的了。但是,他就是凭着这虎头蛇尾的三脚猫功夫,油腔滑调地驰骋沙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常

  • 柳毅传书的故事,柳毅传书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发生在唐高宗仪凤年间。书生柳毅参加科举落榜后,到泾阳与老乡辞别。马在途中受了惊,跑上了岔路。忽见一位女子在路边牧羊,她长得十分美丽,却满面忧伤,神情憔悴,衣裳也很破旧。柳毅觉得很奇怪,停下问她为何这般模样。女子抽泣着告诉柳毅,她是洞庭湖龙王的小女儿,受父母之命,嫁给泾水龙王的小儿子。本以为门当户

  • 孙思邈尊称是药王吗,孙思邈有哪些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的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生卒年不详。孙思邈不但擅长治病救人,而且勤于写作,给后世留下了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所以流芳百世,受人尊敬。孙思邈从小就聪明好学,记忆力惊人。他七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的文章,是远近

  • 历史上的匈奴是什么人,匈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在早期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真正被历史记载下来的草原霸主,并同中原的汉帝国发生了长时间的各种冲突。但关于匈奴的真实风貌问题,其实留下的叙述并不详尽。那么,匈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民族?匈奴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或者说匈奴根本上就不是单一化的群体。如果一定要以近现代的民族概念去理解

  • 莫高窟在什么地方,莫高窟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若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穿过河西走廊,就会来到西域的最后一个边防重镇敦煌。这座被茫茫沙漠包围的绿洲,曾经是中西交通的要道,由于往来的旅人在此聚集而繁荣一时。不过,它对世界最重要的价值,是坐落在漫天黄沙中的石窟群。在这些石窟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

  • 蜀王杨秀有多少子女,蜀王杨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杨秀,隋文帝杨坚第四皇子,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所出,为隋炀帝杨广同胞兄弟。开皇元年,隋文帝建国称帝,受禅称帝,杨秀被封为越王,之后改封蜀王,出京镇守蜀地。杨秀此人胆气豪壮,相貌雄伟,美须髯,多武艺,朝廷内外皆受其气魄压制,对其十分敬畏。但在皇家宗室,庶子有如此威望终究会招致祸事,隋文帝曾对皇后独孤伽罗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