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湾战争发生的原因,海湾战争的指挥官是谁?

海湾战争发生的原因,海湾战争的指挥官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308 更新时间:2024/3/1 16:28:09

海湾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关于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恐怕人们心中再清楚不过了,1月17日凌晨,平安、静寂的古城巴格达一片混乱,冲天的火光打乱了原有的祥气氛,美国酝酿已久的“解放科威特”战争发动了。

很多学者认为,因为萨达姆的毫不妥协而导致了战争的最后爆发。但是,也有不同意见。鲍勃·伍德沃德的新书《阴影》披露,在战争开始之前,布什根本就不想通过谈判让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撤军,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到打击伊拉克军队的借口。

海湾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在战争爆发前几天,布什打算派贝克赴日内瓦与伊拉克外长塔里克·齐兹谈判,这并非是布什的真正目的,他只是想公众显示,他在尽最大努力为和平而奋斗,他愿意为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方案而不惜一切代价。

若伊拉克同意撤军,美国部队就没有理由再继续驻扎在沙特,美国就会处于被动局面。斯若特罗夫特指出,谈判的胜利实际上会造成一次巨大的战略性损失,所以美国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使萨达姆的军队受到致命的损失乃至最终消灭它。

布什坦然地对幕僚们说“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战争。”显然这样的话是决不能向外界透露的。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日内瓦与阿齐兹进行长达6小时的会谈。事后贝克打电话告诉布什:“结束了,伊拉克不肯作出让步。”这正是布什所需要的消息,萨达姆的强硬是美国发动战争的最好的借口。

但布什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谈判的失败意味着战争,而战争需要以金钱和生命为代价。

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谁也无法预料。到现在为止,海湾战争己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海湾战争的影响还未消失。历史上的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大韩民国、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当然还有萨达姆的伊拉克,只不过他是被群殴的主角。

海湾战争的指挥官:施瓦茨柯普夫与萨达姆·侯赛因,双方兵力660,000人对360,000人,伤亡情况378人死、25,000人死,1,000人伤、75,000人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公孙瓒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瓒剧照《武神赵子龙》最新的剧情开播,赵云投奔公孙瓒开始自己的从军之路,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武艺超群的赵云却一直没有得到公孙瓒的重用。有说法是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一句话而影响了赵云的一生。到底历史上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什么?据悉,在裴松之注《三国志赵云传》当中曾经对公孙瓒临死时对刘备说了什么话有

  • 汉初三杰指的都是谁,张良和韩信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传奇》里的汉初三杰刘邦能够从一介布衣变身为九五至尊,他身边的三位贤才良将功不可没。曾有人问过刘邦夺得天下的原因,刘邦的回答是:我比不上张良的运筹帷幄,也比不上萧何安国定邦,更比不上韩信的战无不胜,这三个人都是出色的人才啊。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贤才良将被世人称为是汉初三杰。张良是刘邦身边最重

  • 晚清十大高手排名,晚清都有哪些武林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武林高手董海川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九华山下见一壮汉盘树绕行,顺逆转换之间辫子竟可立起(气血充足的表现),便向前询问。壮汉指引董海川去其师父云盘老祖处。自此,董海川在九华山云盘老祖门下学艺,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

  • 居里夫人的女儿是谁?居里夫人的女儿伊琳娜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居里夫人去世前,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儿伊琳娜接过了继续研究放射性的接力棒,但她却没能看到女儿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在其去世一年后因发现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伊琳娜曾是母亲的助手,并在工作中结识了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尽管两人性格不同,却结成了一个

  • 许文强的原型是谁,许文强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周润发版许文强二十世纪初,许多人来到上海“掘金”,上海为此被誉为冒险家的乐园。他们从各个地方来到上海,白手起家,一些人很快成为知名富商,至今说起上海的商界故事,他们都是不可忽略的主角。于是后来便有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虚构了许文强这个人物。其实在现实中并没有许文强这号人物,但是许

  • 宇文成都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宇文成都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成都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宇文成都这个人吗宇文成都,《说唐》、《兴唐传》等隋唐小说中所描绘人物,史实中并无此人。小说描绘,宇文成都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被隋炀帝封为天保大将军之职,外号天宝大将,号称大隋第二条好汉,武力仅次于李元霸,“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凤翅镏

  • 宇文成都外号是天宝大将吗,宇文成都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成都外号天宝大将,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历史上并未有此人,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人物,小说中说他是大隋丞相宇文化及的儿子。那么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使用的兵器和坐骑是什么?他有老婆吗?老婆是谁?最后,宇文成都是怎么死的?宇文成都的老婆:历史上的没有宇文成都这个人,当然也没有什么老婆了。而在张卫健

  • 萧美娘真正喜欢的是谁,萧美娘跟过多少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迷君倾国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像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其中的经历可谓无人能及。萧美娘,小说《说唐》、电

  • 历史上有李元霸这个人吗?李元霸是被雷劈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李元霸简介李元霸(603619)本名李玄霸,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弟李元吉),母窦皇后。后世因李元霸画像(勿改)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李元霸是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注:《说

  • 杨侑是谁的儿子,隋朝末代皇帝杨侑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之孙,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在位半年,武德二年去世,年仅15岁,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生平概述杨侑是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辽东时,命他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跟从隋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