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文帝拓拔宏属于哪个民族?孝文帝拓拔宏有什么功绩?

孝文帝拓拔宏属于哪个民族?孝文帝拓拔宏有什么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83 更新时间:2024/1/17 7:26:21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哪个民族?

魏孝文帝拓跋宏对北魏的功绩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史称“魏国”,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

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北魏的前身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该民族自东汉以来,经常与汉人接触,不仅占据匈奴故地,而且据有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大片土地,由于拓跋氏的掘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由少数民族为主人的北魏政权。

鲜卑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拓跋部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自拓跋珪后的强大,原始社会解体,步入了奴隶社会时期,又由于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在奴隶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很快就过渡到封建社会了。

拓跋氏本系游牧为生,由北向南推进中,接触到汉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从游牧业转向农业的同时,亦必然弃逐水草而居转向汉人的定居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于是,为进一步改变落后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在孝文帝时代掀起汉化运动的高潮,亦就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登上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其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

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和意义。自拓跋珪定都平城以来,这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但是平城地位偏北,很难控制整个北方,加之北方柔然的骚扰,在军事战略上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很不利,再者常年发生自然灾害,水旱疾病肆虐。

公元487年,皇帝下诏言道:“春旱至今,野无青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卖儿卖女,流浪逃亡者甚多,可谓民不聊生!加之北方均为少数民族贵族居多,保守势力强大,不迁都不改革将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发展。于是乎孝文帝于公元493年借口南伐迁都至洛阳。孝文帝在对任城王元澄说道:“国家兴自北土,从居于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由此可见孝文帝的宏图大志之心。

再次进行官制的改革,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三公、尚书、中书、四征、四镇和九卿等中央的文武官吏;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且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是一项惩制官吏腐败的良好措施,另外,取消王宫贵族世袭所设假爵位。在孝文帝实施汉化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莫过于禁止胡语胡服而倡导民众说汉语,穿汉服了。

作为一国之君的孝文帝为了强国富民,他带头讲汉语,穿汉服,这从孝文帝对胞弟咸阳王禧谈到汉化重要记载中可见一斑,“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穷,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语……。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于是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诏令,制定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的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说汉语,才能更好学习汉人的经典著作。

在改制胡服方面,孝文帝改制汉人的衣冠,经能工巧匠六年完成,无论男女均需改为穿汉装。一次,孝文帝至邺城考察,他看见一位妇女在车上没有穿汉服,他责令返,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才犹少。”帝曰:“任城欲令著乎?”可见孝文帝对于禁胡服,穿汉装之重视程度。

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各地宗族坞堡林立。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实行宗主督护之制。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因而必将与豪强地主争夺户口和劳动力。李冲提出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后,在朝廷中引起激烈争论。坚持宗主利益的中书令郑羲和秘书令高佑是反对派代表。

他们对主持辩论的冯太后说,三长制看来很好,实际行不通。朝臣中支持郑羲、高佑意见的大有人在。李冲和太尉元丕据理力争,指出实行此制对公私都有利。最后,冯太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出发,认为实行三长制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三长制终于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施。

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但较之宗主督护制,它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当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孝文帝在改鲜卑姓氏和通婚方面实施了重大举措,孝文帝率先将拓跋姓氏改为元姓,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过程。

公元496年,孝文帝改帝室拓跋氏为元氏,北魏太祖以来的作大著姓,皆改为汉姓;在通婚方面,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同姓内部通婚的陋俗。并且孝文帝自己带头积极倡导和推行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他自己即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女,以充后宫。又以陇西李冲之女为夫人,孝文帝众多兄弟和一些鲜卑贵族亦娶汉家女为妻为妾。

并将皇室公主和鲜卑贵族的女儿嫁给中原士族,这样通过异族间的通婚关系,进一步融合了鲜卑族与汉民间的关系,也使鲜卑贵族和汉人名望士族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不仅消除了双方存在的民族予盾,而且使二者血统达到融合,支持北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

孝文帝在上述汉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刑法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斩刑之前的男女皆除衣裸体之法,北魏刑律制订上承汉晋,并且由国君亲自制定律令,据《魏书·李冲传》所载:“及义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高祖虽自下笔,无不访决焉”,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也由此可见孝文帝重视礼法制度的程度,呕心沥血,潜心汉化用力之勤也。

孝文帝对汉族的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兴趣。他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孝文帝不仅改革鲜卑贵族的生活习俗,还教育他们学习汉族文化,从更深的文化层次改造他们。

孝文帝对自己民族的落后有清醒的认识,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虚心学习。他积极创办学校,传播文化知识,还搜集整理天下书籍,使因战乱而衰落的北方文化开始复兴。在他的带动下,鲜卑人进步很快。

孝文帝对北魏宗教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就是个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也崇信佛教。因此,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迅速发展起来。

佛教的发展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当时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形式,就是石窟艺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就是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那一年开始开凿的。另外,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也是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为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跋陀修建的。也是在孝文帝时期,五台山的佛教得以兴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彩云怎么会看上贾环,彩云贾环怎样好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因为彩云和彩霞都和贾环关系密切,我以为她们是同一个人,曹老先生的笔误而已。直到第七十二回,看到旺儿家的想把彩霞说给儿子做媳妇,才觉得是时候认真梳理一下这个问题了。一梳理不打紧,却发现,熟知非真知,彩霞和彩云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认为曹雪芹的笔误更是说不通。首先,我们要看到,在《红楼梦》里,彩

  • 闻仲是怎么死的,闻仲是什么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闻仲,又称闻太师,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也是民间信仰中的“雷神”或“雷祖”,但历史上并无其人,为小说虚构人物。闻仲亦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弟子,深谙道术、法力颇深。闻仲本来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朝中的太师,乃国家三朝元老大臣,文武双全,威仪并

  • 樊哙最后的结局,樊哙被刘邦杀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樊哙的下场是什么?樊哙,汉初著名大将,跟随着刘邦打了天下,官位不断上长,手握军中大权。刘邦登基为帝后,樊哙是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俸禄不断增加。除此之外,樊哙还娶了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生下儿子吕伉,跟刘邦的关系越来越亲近。那么樊哙的下场是什么呢?刘邦成为皇帝后,随着异性王的不断反叛,刘邦担心

  • 大明奇才解缙是怎么死的?大明奇才解缙死得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方孝孺与解缙有着本质的区别,方孝孺是建文帝削藩的始作俑者,若他起草了这个诏书,那才是真正的叛臣反贼;而解缙不同,他是洪武时的大臣,朱元璋的宠臣,他没有必要至死忠于建文帝。拟完诏书后,解缙被封为侍读,官阶七品。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五年(1407年),即34岁到38岁这段时间,是解缙一生最

  • 吕布的兵器是什么,吕布的兵器是方天画戟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吕布,几乎每个人立即在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的悍将形象来。说起吕布来,大概是离不开赤兔马和方

  • 蒙古开国四狗都是谁,成吉思汗四杰四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博尔忽:以智勇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主儿乞败亡后,被月伦收作养子,充当“那可儿”,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并与汪古儿等同典御膳,五年,受命与博尔术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战败乃蛮部曲薛吾军。嘉泰三年,在合兰真沙陀中,与克烈部对垒,只身营救汗子窝阔台于危难中。四年,以蔑儿

  • 千里走单骑的主人公是谁,三国演义关羽千里走单骑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简述三国演义关羽千里走单骑故事:千里走单骑典故来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叙述关羽在曹操处,当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起去寻刘备。因无丞相(即曹操)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降兵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先我们不考虑到历史上夸张的问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所云“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而也有记载赵在长平之战后,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所以秦国60万,赵国45万的数字基本是属实的,可能略有夸大吧。只是我估计两边的军队,这个数字应该

  • 暗度陈仓的故事,暗度陈仓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韩信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

  •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暴毙真相,雍正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在雍正七年的时候,雍正皇帝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半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