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坑杀40万赵军真相,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降兵吗

白起坑杀40万赵军真相,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降兵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2/29 15:03:21

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真相

长平之战秦坑杀赵国的人数虽不一定有40万之众,但是也不会差很多,同时秦军也在此战中损失了四五十万的兵力。当时坑杀赵军是在现在上党范围内的多个地方,并非以前很多人认为只在永禄一地。坑杀的方式并非活埋,而是先击杀,然后随意埋葬。坑杀的人中,并非全都是赵国士兵(早期史料也没有说都是赵国士兵),而是赵国的士兵加上当时上党的人民(上党被秦从韩独立出来后没有归秦而归赵,这是长平之战的起因)。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赵生死之战,作为当时排名前二的军事大国,秦赵都倾尽全力了,特别是赵国,丢了长平关,就相当于丢了门户,所以聚集四十万大军来守是可能的,而秦军据考证可能最后动员了百万人(十五岁以上的人都去了)。

很多人都是质疑这点,认为古代战争并不能动员如此多的士兵,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在古代,战争时期都是全民皆兵的,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在战时皆要出战虽然是口头说法,但是以男丁数量的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数量来征兵是很常见的政策,木兰辞刚开头大家都记得吧,古代的人口统计制度中,户作为基本单位,一般一个“成丁”和其配偶加上其子女算作一户,每一户在战时出一个兵员,想象一下就知道征兵比例之高。

长平之战,是赵国保护上党的战役,除了赵国从各地征集来的士兵外,上党本地可能使用更加严酷的征兵制度,据说在坑杀时白起曾经下令270个赵卒因年纪过小而没有坑杀,以当时的局势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白起只是偶尔在某个坑杀现场遇到了270个年纪过小的人动了恻隐之心,那么是不是,有更多年纪过小,或者其他在一般并不符合征兵条件的人,在长平之战中被坑杀,这些人可能都是上党的平民,被迫卷入战争中的。

中国古代如果说游牧民的兵力,游击的兵力或者远征的兵力,动辄几十万的,一般都是掺了水分的,因为古代战争的士兵调动能力很差,所以看到远征,大多几万人已经是大军,就算真能动员那么多人,将领也不一定愿意带如此多吃干饭的,更愿意带精锐。

但是长平之战不同,从地理上,就是现在的陕西打到山西,秦军最初的十万人,从侯马进入山西,一路进军到长治附近,这并非很难的事情,而后来三年中兵员一直在增加。赵国就更近了,长治以东都是赵国的地盘,仅仅以战争动员力来说,双方的兵力都非常可观。

还有一点,无论赵军的四十万人,还是秦军的一百万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军最早进攻上党,也不过十万兵马,而赵军以廉颇迎战,士兵数量也必然不会特别多,但是战争从上党归附赵国开始,持续了3年,秦军不停增兵,到最后以至于动员十五岁以上的国民全都过去阻隔赵军兵粮,赵军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不停的征召士兵派往前线,所以最后六个月决战时,才能有如此之规模。

天下形势:

赵国:不像之前一位知乎朋友所说,是属于第二梯队,而是属于第一梯队。这是一个经历了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变革后的赵国在当时打败了匈奴。可以想像赵军实力之强。要知道,秦灭后,汉朝一直到武帝时,才真正可以打败匈奴。可见赵军实力之强。后虽说赵武灵王虽然离去,但赵军仍然在。

其它国家情况:

燕齐两国:在长平之战前20多年,燕国打败了齐国,占据齐国70多城,但后来名将乐毅被接人被替职位,田单复齐,从此,燕齐两国两败俱伤。燕齐两国从来再没有崛起。

再说魏,韩,楚:这三个国家一直靠近秦国,经常被秦国欺负,尤其是楚国,被白起打得迁都,无力反抗。韩魏在伊阙之战中,被斩首24万,相继割地求和。

因此,长平之战,原本是韩国要割让上党给秦国。但上党郡守不愿意,将上党献给赵国,由此引发了秦国不满并展开军事报复,长平之战开

在此战中,在破解双方战争人数的质疑,是否是真的只有像前面赵刚同学所说的仅几万人参战。就要理解上述的时代背景。

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衰败,只有最后一个军事上的威胁(不能说强国,赵国实力远没有秦国强)。秦国借此战,灭赵国最后的反抗力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双方军事统率极为小心,战争共持续三年,对峙阶段就是前面长达二年半。如果不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用赵括取代廉颇地位,战争可能仍然会继续对峙下去。而对峙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将兵力累积的力量,将战争提升到国战规模,而不仅仅是为争夺上党,长平这些小地方的战争。----国战,输了可是亡国,无论秦国商鞅变法后军事经济多牛逼,这场战争输了,百年变法基业将毁于一旦。而廉颇更深知赵军整体实力略逊于秦,因此,在对峙阶段,就是只做两件事,加固堡垒和训练。

廉颇此法,秦军白起没法。进攻方,在冷兵器时代是相当吃亏的。白起生平所战,无一不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故不会让士兵白白送死去进攻。因此秦军后来才用反间离让赵括替代廉颇。

在代替廉颇时,赵括是手握45万军队的。因为前面对峙双方都在打酱油,实质交战很少。

后来,到底赵括这45万人是怎么死的呢?坑杀人数真的有四十万吗?

战争总人数:

在战争中,赵国军队大概出动了四十五万人,秦国是五十五万。(国战,举国之力,因此,在人数上,没有太大质疑。)

但从战争损失的结果来看,赵国不可能一次被坑杀40万人。

原因如下:

从战争损失来看:秦国损失,约15万人。众所周知,商鞅变法后,秦国战场上士兵勇猛,成为七大国中战力第一强国。秦国在此战中,由著名歼灭战创始人白起担任统率,秦国损失了15万人,俘虏了40万人。

因此,假设赵军真有40万俘虏,则在赵军被俘虏前,秦赵的损失比是3:1.。秦国死亡15万,赵国死亡5万人。在赵军投降后,秦军40万,赵军俘虏40万。

这个数据显得非常不正常,因为在长平之战中,白起通过地形,以包围了赵军。赵军只有几个出口可以逃出去。而白起将重兵防守几个出口即可。在冷兵器时代,进攻的一方,一般来说,损失要远远超过防守方。更何况是无一败绩的白起任统率,对于这种歼灭战肯定是早有准备。在突围中,防守方如何损失比赵国还大,那赵军有投降的必要吗?

从史书记载来看,当时战争状态极为惨烈。秦王得知赵军被围后,发15岁以上男子全力参军,发动战场最近秦国百姓全力在后援上为秦军效力。这表明,虽然被围,但赵军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突围的可能性无时不在。

秦王的担忧不无道理,此时的赵国,不像之前一位知乎朋友所说,是属于第二梯队,而是属于第一梯队。这是一个经历了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守卫北部边界的军队依然可以抵挡匈奴的进攻,可见,赵军是有一定实力的。

既有如此实力,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赵军可以拼死一战,突围。

赵军统率赵括是死于突围中,可见当时突围战状况惨烈。冷兵器时代没有狙击枪,统帅躲在后面,不能轻易被击杀。而赵括战死于突围中,可见当是突围战之惨烈,赵括可能亲自前往最前沿指挥突围作战被杀。

据此推断,秦军的损失应该是防守过程中造成的。按照防守过程中,赵军死2人,秦王死1人的大概比例(防守方占优,可以少死人),赵军在突围中死亡人数应该在30万左右。

由此推断,大致赵军投降人数在10--20万左右。

之所以坑杀40万的传言,大致是因为恐吓的成份。秦国意图瓦解所有抵抗者的信心。

之所以会发生坑杀降卒的事件,是因为商鞅变法后,军功是以论杀人数量来计算的。以杀人数来论赏赐和军功,没有杀人的,会受到处罚,甚至处死。因此,商鞅变法成就的就是在秦军中,人头成为硬通货(后改为割右耳以统计杀人数量),史书上记载过秦军曾经发生过士兵杀害另一士兵以抢夺其战果的事件。

在战争持续三年多的情形下,秦军迫切需要立更大的功,这也使得包括白起在内的军队高层一致通过杀降的决议。

当然,这个数目估计只有20万左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怎么死的?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

  • 揭秘陈圆圆风流艳史,名妓陈圆圆被多少人轮番占有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揭秘陈圆圆风流艳史:被多少人轮番占有过一代名妓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少女时便艳惊乡里。她的一生与数个男人纠缠,更因与吴三桂的艳事而留名历史。在此,本文为你揭秘陈圆圆的风流艳史。色美艺绝名倾吴下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身于货郎之家,少女时便艳

  • 孙悟空为什么姓孙,菩提祖师为什么给取名孙悟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为什么姓孙?菩提祖师是怎么取名的?四大名著之所以为四大名著,就是因为作品不但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四大名著当中,《三国演义》战略层面最高,《红楼梦》在兼具思想性的同时艺术性最足。《水浒》则在人物描写方面无出其右。《西游记》在所有小说当中,思想境界最高,须通释儒道。因此,把《西游

  • 庄子养生的主张是什么,庄子养生四个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的先秦时代,他竟活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要算是十分高寿的人了。他为人达观,从容自得,善于养生。他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少私、寡欲、静心、超然4个方面。少私他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必定斤斤计较

  • 李园为什么杀春申君?春申君是被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春申君是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二十余年,竟然死于自己的门客李园之手,令人扼腕,发人深思。楚国的楚考烈王不能生育,相国春申君遍寻能生育的妇女献给楚王,未果。赵国的李园为了取得权势,先是拜在春申君的门下,后又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楚王攫取更大的权力。但考虑到楚王不能生育,

  • 庄子是哪里人,庄子出生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庄子是哪里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这里的“蒙”究竟在哪里?庄子故里之“蒙”以及“漆园”又是什么地方?学术界对

  • 战国四公子都有谁,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四公子,即指信陵君(魏国)、孟尝君(齐国)、平原君(赵国)、春申君(楚国)。战国末期,“秦王扫六合,挥剑决浮云”,秦国日益强大,各诸侯国岌岌可危。各国的贵族为了对抗强秦的入侵,改变灭亡的结局,大肆网罗人才,豢养宾客,求“士”(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

  • 庄子是哪个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 春申君黄歇是什么样的人,历代人士对春申君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黄歇之义。”这是司马迁对春申君的综合评价。在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个不是王室的人就是他了。但他和考烈王的关系却和兄弟无异。从他和太子时的考烈王一齐入质于秦到后来的为考烈王谋妻生子,他付出的不仅仅是对楚王的忠心,而更重要的是那种真诚的关怀。

  • 马陵之战魏国失败的原因,庞涓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中期,分晋独立后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邻国用兵。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围魏救韩。庞涓率军回师后,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宠涓为将,率部十万迎击齐军,齐军诱敌深入至齐境,于马陵设伏,大败魏军,生擒魏太子申,庞涓自杀,魏国从此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