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如何评价王保保,历史上王保保打仗厉害吗?

历史如何评价王保保,历史上王保保打仗厉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4/3/12 14:02:39

历史如何评价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独当一面,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帖木儿自山西退至甘肃,在沈儿峪被明军击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在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后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

历史如何评价王保保

《明史》:“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新元史》:“扩廓帖木儿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儿),然崎岖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谓之奇男子,谅矣哉!”

朱元璋:“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余烈,骤得重权,恢复山东、河南北诸郡,遽袭王爵,遂萌骄纵之心,岂有豪杰之见?使其能知礼义,欲为一代中兴名将,则必尽忠于元,凡阃外生杀之权,专之可也。……今王保保不此之务,自除官职,其麾下称左右丞、参政、院官,不可胜数,而各处钱粮皆收入军中,不供国用,此与叛乱何异?名虽尊元,实则跋扈,若一旦为敌国所败,天下后世,将谓何如?是遗臭也!古之贤哲,宁如是乎?”

“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荀)攸、(荀)彧,猛将如(张)辽、(张)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权衡:“嗟夫!平定江淮,大事也,而帝付之扩廓,扩廓受之于庚申帝,何其易哉!……观庚申帝漫尔而命扩廓,扩廓亦漫尔而受之,其根本已非矣。而又庚申帝宣淫于上,扩廓肆愚于下,上淫而下愚,上虐而下暗,处则昧经国之大计,出则失兵家之神机,及大兵一动,君臣俱及其祸,岂不宜哉!”

胡粹中:“扩廓玩寇养乱,厚自封植,挟天子以令诸将,其所以异于群雄无几,然其名犹曰元臣也。及分兵诏下,而不受命,则不臣之迹见矣。况屡诏和解,不从,又杀天子之使,其无君孰甚焉?律以春秋之法,扩廓为亡元罪人之首欤!”[44]

“扩廓苟有忠义之心,奖率三军,以收复为事,鞠躬尽力,毙而后已可也。夫何志得气满,徇身忘国,分立省部以自随,既不能谋谟于内,又不能敌忾于外,盘桓犹豫,径归河南,及京畿危急,遣兵徐驻济南,则是其心窃窥鹬蚌之胜负而欲收渔人之功者也。卒之大势已去,寰宇尽失,窜伏沙烟漠草之间,而欲以兴复为名。吾谁欺?欺天乎?人谓扩廓为元忠臣,吾不信也。”

高岱:“山西、陕西之虏,李思齐、张思道、扩廓帖木儿三人耳,如贺宗哲、孔兴等不足言也。李、张二虏虽拥众,然非我诸将敌,惟扩廓最强犷。扩廓一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儿养子也,勇略善用兵,故以逋播垂尽之势,犹能转斗千里,屡挫不衰。徐达自入中原,未尝少衂,独陇右之克甚艰,至多斩杀其部曲,则扩廓之故也。暨其祚终运讫,卒遁沙漠,而不为亡国之俘,此亦难能哉!我圣祖(指明太祖)激励诸将尝曰:‘王保保,天下奇男子也,岂非深羡之耶?使扩廓得从圣祖,功名不当在李(文忠)、傅(友德)、汤(和)、邓(愈)之下,而甘心从夷,没为胡鬼,良可惜也!虽然其失在委身之初耳,既巳受元命、食元禄,则元亡不死,即北从为当,是又可深非哉?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帖木儿等,战将也。”

和田清:“扩廓帖木儿在元末混乱时期挺身而起,对衰残的元室竭尽孤忠,曾一度讨平山东、河南的寇贼,两次打败山西韩店的明军,这里无需赘述。后来不幸随同元室北窜,退居漠北地方,但始终怀复兴之志,屡次威胁明边。尤其是洪武五年,在岭北歼灭明朝的征虏大将军徐达等的大军,使明人慑服,一时不敢进窥塞北。……当然,指挥败兵残卒的扩廓帖木儿,往往为新兴的明军所乘,几次尝到惨败的苦楚,但明人还害怕这个人,不敢轻举妄动。北元朝廷就靠他抱一线中兴希望。真可以说是孤掌支撑了将倾的天下。”

牟复礼:“在为元王朝效命的地区性领袖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历史中肯定是这些领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扩廓帖木儿。”“和他的养父一样,扩廓身材魁伟,有英雄气质,虽然他承受了双重文化遗产,但他对草原上武士理想的兴趣多于对汉族政治家的理想的兴趣。”“他的整个一生都受到巨大的压力,要他力求符合大草原的理想而不去与招致他敌人嘲笑的汉族身份认同。这就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于了解他的个性和事业的兴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和吕蒙的关系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吕蒙吕蒙(公元179年-公元220年),字子明,是东汉年代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是汝南富陂人(也就是现在安徽阜南吕家岗)。他在少年时期依附着自己的姐夫邓当生活,后来跟随着孙策成为一名将领,为人正直且一身胆气,后来被封为别部司马。从孙权开始统领事物的时候开始逐渐受到重用,最著名的是在逍遥津之战中吕蒙奋勇抵

  • 法海确有其人吗,历史上的法海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白娘子和法海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佛家众人的印象就是慈悲为怀,但是一部白蛇传却彻底地颠覆了所有对于佛家弟子中的法海的形象,众多人都以为法海是一个冷酷无情、阴险歹毒的人,但这只是民间演绎出来的爱情故事。白蛇传中对于一名金山寺的得道高僧法海的描写,那么历史上的法海是什么样子的呢?法海确有其人吗?还是说一切

  • 王保保一生做过什么事?王保保生平事迹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扩廓帖木儿(Köke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

  • 张飞的死根本原因,张飞到底是被谁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剧照张飞的死历史上说是被范疆、张达两人所害,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两个人能害死张飞,所以就大胆揣测张飞的死另有阴谋,下面我们切来说说看这些推断的缘由,看看到底是哪些疑点让人们会怀疑张飞的死存在一个天大的阴谋。首先,有一种说法是张飞的死根本原归根于关羽,因为关羽的刚愎自用,自恃英勇无敌,不依孔明之计

  • 太上老君的师父是谁,太上老君的徒弟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太上老君很多神化故事里面都会有太上老君的身影,而在人们的心中太上老君就好像是万能的,有什么事情都会去求助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三界中法力相当高超的一位,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个师兄弟,他们三个人是由同一缕清气中分化而来的,因此他们可以说是亲兄弟也可以说是师兄弟。因为他们的师父是同一个,那么太上老君的师父是谁

  • 金田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历史上对于金田起义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金田起义,是在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人的领导之下发起的武装起义,但是金田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金田起义图片金田起义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也就是说金田起义并不是单方面引发的,那么金田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金田起义的根本原因来说,金田起义是社会矛盾尖锐的结果。首先是政治上的因素,当时的中国是

  • 三国庞德简介,三国庞德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庞德庞德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一员猛将,他武力超绝,曾经力战关羽而不败,每次出战都身先士卒,勇武过人,后来在和关羽作战的时候被关羽水淹七军,当场擒获,因为誓死不降所以被杀。庞德年少的时候就很骁勇善战,当时他在马腾的手下办事,跟着马腾一起抗击外族,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后来庞德跟着马腾一起对抗袁尚,当时有个

  • 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奸臣严嵩是怎么垮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严嵩是怎么死的?严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的仕途生涯都决定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严嵩入阁二十一年,任首辅十五年,在任相期间,蛊惑世宗,贪污受贿,却深受世宗信赖。严氏父子奸险误国,而世宗却无动于衷,在世宗的纵容下,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如此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奸臣严嵩是怎么垮台的

  • 郑成功的后代今何在,郑成功的后代现在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郑成功的后代:郑成功,中国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家,郑成功毕生的最大的成就在于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郑成功的后代。郑成功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ld

  • 清朝皇帝顺治之死,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帝死因新解,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一位23岁的皇帝正当年富力强,却突然撒手人寰历史上关于清朝皇帝顺治之死,一直有许多猜测。他因何而死?得天花,还是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请看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对顺治死因之新解。顺治之死是清朝十大奇案之一。之前流传较广的有顺治出家并圆寂于五台山,但更多学者认为顺治死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