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军队吃人是真的吗?保守估计十年吃掉三十万人

黄巢军队吃人是真的吗?保守估计十年吃掉三十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64 更新时间:2024/1/28 9:43:48

黄巢起义

几十年来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都把黄巢定性为:唐朝末年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带领无法生存的农民进行大起义的革命领袖,是带着耀眼光环的正面形象。事实果真如此吗?从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儒生在屡次科举不第之后,发出的杀气腾腾的誓言。若干年后,这个儒生实现了自己这个充满血腥味的誓言,真的做到了“我花开后百花杀”。于是,数百万人在他的屠刀下丧生,数十万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捣磨成肉酱而大快朵颐。这个曾经的儒生与贩私盐的头领,就是被如今的教科书描绘成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实际是吃人魔王的黄巢。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成为唐末那场农民起义的发起人之一,并在王仙芝战死后,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这个从一介书生,到贩私盐头领,再到农民起义的领袖,最后成为食人魔王的人的变化,是一言难尽的。窃以为,暴民往往是因为暴政而产生的,如果能够吃饱穿暖,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当那个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暴民的。但黄巢却是那个绝大多数人的例外。祖上三代以贩私盐为业的黄巢,家境殷实,吃得饱穿得暖。他之所以成为暴民,只是因为他想造反,想成为暴民,就像他当初的誓言一样,“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或许是他屡次名落孙山之后,对社会不满而产生的极端复仇心理,也或许是他后来不加选择地实施屠杀破坏的主要原因。历史规律证明,没有信仰的农民起义,往往在小有成就之后就走向衰落。秦末的陈胜如此;汉末的张角如此;明末的李自成如此;清末洪秀全也如此,黄巢当然也不能例外了。

起义之初,黄巢和他的义军可谓爱民如子,甚至因此获得“率土大将军”的美称,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他攻陷长安。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当黄巢前锋未受到任何抵抗,顺利进入长安城时,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义军将士皆披发,束以红绫,身穿锦袍,手执兵器,簇拥黄巢而行。而黄巢则乘坐黄金肩舆,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对唐末酷政已忍无可忍的长安市民夹道欢迎黄巢和他的起义军,黄巢们也被当时的气氛感动得涕泪纵横。黄巢的副将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义军将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贫民,“往往施与之”,很有几分“黄巢来了不纳粮”的意思。以至民间甚至编出“正月十五挂红灯”,“端午时节插艾草”的故事来褒颂黄巢和他的起义军。

但是,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并于翌日,在含元殿登上皇帝宝座,建国号“大齐”,建元为金统起,作为分界线,黄巢和他的起义军就此变质了。黄巢几乎全盘接收了唐末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封其妻为皇后,尚让、赵璋等为宰相,郑汉璋为御史中丞,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孟楷、盖洪等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并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则官复原职。可见,大齐是由农民军文武官员与唐朝官员混合而成的一个政权机构。农民军憎恨官吏,对唐宗室、公卿士族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唐宰相及左仆射、右仆射、太子少师等藏匿民间,被义军搜出后“皆杀之”,连投降黄巢的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因匿公卿于夹壁墙中,事发后亦被杀。黄巢这时露出了他“我花开后百花杀”血腥的峥嵘面目。他的起义军,则开始像强盗一样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抢男霸女。或许他们本来就是明火执仗,肆意妄为的强盗。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已无法进行下去,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随之而来,黄巢的本性也开始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显露出来。有人题诗讥讽黄巢当了皇帝后,开始变得昏庸残暴。黄巢立刻组织人去查其作者,但是没有查出来,于是黄巢索性把长安城中三千多无辜的儒生砍了头;随着唐军的反攻,长安被唐军占领。但没几天又被黄巢夺了回来,对于长安的失而复得,黄巢却大光其火,他将之前的那次失利归罪于普通的长安平民,这个曾经被长安市民夹道欢迎的“率土大将军”,举起屠刀,血洗长安,将城中八万余名男丁杀戮殆尽。当黄巢于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再次被赶出长安后,率部出蓝田入商洛山。五月,黄巢派左军中尉孟楷为先锋进攻蔡州(湖北枣阳),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后投降齐军,孟楷随即由蔡州移师转攻陈州(今河南淮阳)。

陈州刺史赵犨是唐朝的著名将领,本人多次参加过围剿黄巢的战斗,是大齐军队的夙敌。赵犨担任陈州刺史后,就对部下说过:“黄巢若不死在长安,必定向东走,陈州是他必经之路,不可不防。”看得出,他刚上任就已预见到黄巢的失败,并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孟楷刚入陈州境内,赵犨趁其不备,果断出击,齐军大败,孟楷被俘。赵犨为表示与黄巢绝不妥协的决心,命人将孟楷斩首。孟楷是最早追随黄巢起义的重要将领,素为黄巢宠信。黄巢异常悲愤,立即与秦宗权合军将陈州团团围住,并“掘堑五重,百道攻之”,大有不拿下陈州决不罢休之势。

赵犨刚任刺史之时,就一直不断地修筑城堑,积蓄粮草,缮治兵器,在黄巢到来之前,就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方圆六十里内的居民迁入城中,同时募集大批勇士,由其弟和儿子分头统领,加固城防。赵犨对陈州保卫战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和到位,因此,黄巢攻打陈州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黄巢见自己带着几十万大军,却连小小的陈州都攻不下来,非常生气,干脆在陈州城下扎起营寨不走了。竟在陈州城下建起一座类似于皇宫的“八仙营”,并设置了百官曹属,“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结果,黄巢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却始终没能攻破陈州。而唐廷却不断调动军队,开始了对黄巢的围剿。

黄巢在陈州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唐军的进攻,而是没有粮食。他是在唐军的进攻下败出长安的,不可能带有多少粮食。赵犨在他到来之前就采取坚壁清野,也没有给他留下粮食。而他手上有着一支几十万的大军,这支军队人吃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可是这里没有粮食,那么,他们吃什么呢?黄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吃人。“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见《旧唐书》)“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见《新唐书》)“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见《资治通鉴》)

名词解释:舂:把东西放在石臼里去壳或捣碎;臼: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制成,中部凹下;碓: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有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会连续起落,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搞清了这些工具,就可以很清楚黄巢是怎么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了。黄巢的军队把人抓来,活生生地放入石臼里,然后像舂米一样,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以此来填饱士兵们的肚子。在围困陈州的三百多个日夜里,黄巢动用了数百个这样的巨型杀人机器,同时开工,流水作业,日夜不停。活生生地把大批无辜乡民,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碾为肉糜。陈州四周的老百姓都被吃光了,为扩大活人供应的来源,又“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于是,这支曾经被称为“义军”的黄巢军队,成了一群吃人恶魔。据最保守估计,黄巢军队在这段时间至少吃掉了三十万人。这种吃人不吐骨头,以人肉充当军粮的行径,其野蛮凶残程度,确实冠绝古今。黄巢和起义军的恶行,也注定了他的最终失败。在唐军的合围下,黄巢惨败。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五日,众叛亲离的黄巢,被其外甥林言,杀于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黄巢自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起义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被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有八百万人(其中大部分为普通老百姓)死在他和他军队的屠刀之下,原来人口稠密的中原大地,又变成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了。由此可见,一次暴烈的革命,不但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而屠杀了人类文明。

黄巢败亡后,有一细节,供读者思之: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秋七月,唐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甯节度使献上黄巢首级及其姬妾二三十人。唐僖宗问姬妾女子:“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一个为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女子,让她们喝醉后,再行刑。女子们边哭边喝,结果,都在醉卧中受死,唯独为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合德怎么死的,汉成帝的宠妃赵合德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汉成帝赵合德提起汉成帝这个人物来人们想到的就是他荒淫无度,致使朝政陷入不正常的境地之中,他在位期间后宫十分的混乱,就连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汉成帝赵合德之间发生的事情,那么汉成帝赵合德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母仪天下》赵合德剧照汉成帝赵合德之间的故事还要从赵飞燕开始说起,在汉成帝当时本来十分宠幸许皇后

  • 李广是哪里人,李广与李陵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是哪里人李广是汉文帝以及汉武帝时期最优秀的武将,汉武帝北伐匈奴,完成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这其中有着李广的很大功劳;李广一生戎马,在与匈奴的大小七十多场战役中,李广连连告捷,军事方面的天赋很好的表现出来,多次在不利的情况下获取胜利,因此即使是对手,李广也赢得了匈奴的尊重,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称作

  • 毕升是哪个朝代的,毕升生平以及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毕升简介毕升,出生于约970年,是北宋人,不是高官达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平民,俗称“布衣”。他只是北宋年间一个平凡的印刷匠,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让他不再平凡的事情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像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他的生平以及事迹只在沈

  • 赵明诚简介生平,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赵明诚简介赵明诚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生,山东诸城人,其父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那么赵明诚简介中是怎么介绍这一人物的呢?戏剧中的赵明诚与李清照赵明诚简介中提到,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文物鉴赏收藏家,并且还是一位古文字的研究者。赵明诚青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居住在京都汴京,在太学院读书。一一零二年,

  • 董鄂妃叫什么名字,董鄂妃真实画像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董鄂妃叫什么名字董鄂妃在历史记载里面,其实是没有名字的,她是旗人,是董鄂氏,但也只限如此。可能她会有什么女子的闺房乳名,但那是史书里面不会记载的东西。所以,她的名字,只能靠我们后人来猜测了。董鄂妃剧照其中一个很常见的说法是董鄂妃的名字叫做“董小宛”。这其实是一种乱入,野史小说

  • 霍光辅政的评价,霍光是忠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霍光辅政汉武帝刘彻在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并让其辅佐新帝。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再加上霍光自己出色的才能使得霍光在当时的权势是无人可以媲美的。在新帝继位后,霍光一直遵循汉武帝刘彻对他的嘱咐,一直尽心辅佐汉昭帝刘弗陵。霍光辅政霍光十余岁时,便在其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的安排下入朝为官。霍光在服侍汉武帝期

  • 光绪瑾妃旧照,光绪瑾妃长得漂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瑾妃光绪瑾妃是礼部左侍郎长叙的女儿,生于1873年,享年51岁,是满洲正红旗人。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入选为妃,同时入选的还有其妹珍妃。瑾妃在宫中的生活平淡中有点曲折,先后以瑾嫔、瑾妃、贵人、瑾贵妃、皇贵妃的身份伴在君侧。光绪瑾妃旧照光绪瑾妃在后宫中只能算是中下之姿,所以入宫后与隆

  • 阮玲玉张达民什么关系,阮玲玉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阮玲玉唐季珊阮玲玉是我国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影星,也是民国时期四大美女之一,参演电影29部,但由于经历战火,仅有9部电影保留至今。阮玲玉唐季珊是情侣关系,阮玲玉成名后因为陷入了唐季珊和张达民的名誉纠纷中,不堪世人舆论而自杀。阮玲玉唐季珊剧照唐季珊原本是在东南亚做茶叶生意的富商,后来成为阮玲玉电影公司的

  • 戊戌变法是哪一年,戊戌变法的结果失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变法是哪一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这次变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法令,在这次变法中变法诏令几乎是每隔几天就颁布一个,让人目不暇接,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法遭到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阻挠,最终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是哪一年?这一

  • 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故事,赵光义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原名其实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宋太祖的名讳,才改名成赵光义。赵光义出生于公元939年,字延宜。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即位,即位后便改名为赵炅。赵光义剧照赵光义从小就聪颖不凡,小时候与同龄小孩子玩游戏,那些小孩子都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