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丁汝昌简介生平事迹,丁汝昌在哪场战役中牺牲

丁汝昌简介生平事迹,丁汝昌在哪场战役中牺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81 更新时间:2024/2/29 15:23:59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200名北洋水师官兵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大东沟海战,后舰队退保威海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情况下,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主要成就

海军事业

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一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清政府在英订购的"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任职期间对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有所建树。

光绪十七年(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政府再购新舰,增强北洋海军实力,以防外患,未被采纳。

甲午拒敌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的丰岛海战后,命令加强各舰防护,以备再战。九月中旬,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送运兵船队赴大东沟,十七日准备返航时发现日本舰队,即令舰队起锚迎敌。由于舰队所取接敌队形严重失当,加之负伤后中断指挥,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十一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株守港内消极待援,终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相关争议

丁汝昌战后长期背负罪责,至今仍争议不断,有很多不实之辞应当加以澄清。指责丁汝昌的不实之辞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说丁汝昌能力不强、指挥无方。这主要是指他不懂海军专业,领导管理能力不强,造成舰队管理不善。另外,有人认为丁汝昌担任北洋舰队提督,完全是李鸿章“任人唯亲”的结果。

诚然,丁汝昌出身淮军,并非海军,专业知识不及留洋培训将领。但北洋舰队的重要性决定了提督一职在李鸿章心中的分量,他不可能不用自己人,也不可能不用“能人”,不用自己人不足以控制这支舰队,不用能人不足以驾驭这支舰队。

与北洋舰队科班出身将领相比,丁汝昌是资历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最多的将领。行内人都知道,创建一支新军与接手一支老部队完全不是一回事,作为统领舰队的提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舰队成军,并投入作战,其责任、压力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实际上,丁汝昌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直在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从他留下的大量亲笔件可以看出,他海军专业术语熟练,表达准确,相当熟悉舰队业务,具体到上午操炮、下午操枪、逐日轮流打靶的训练安排,甚至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抓落实。

某次,运抵军中的煤炭短少10吨,丁汝昌硬是5次追讨,直至补齐,从中可以看出丁汝昌对舰队建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二说丁汝昌“怯战”,消极保船,贻误战机。这一指责实际上是朝廷大员推卸责任、寻找战败替罪羊之举。

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几乎参加了北洋舰队除丰岛海战外所有的战斗和重大行动,黄海海战中,他负伤后还不肯进舱,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而在抗敌过程中,丁汝昌时常遭受无端指责及处分。

他有许多机会推诿卸责脱离战场,但他从未这样做,有些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顶着来自朝廷的问罪、处分和言官们如潮的声讨、谩骂,抱定必死决心,忍辱负重坚守指挥岗位,直至自杀殉国。

丁汝昌在指挥上深受李鸿章“保船制敌”消极防御方针的束缚,但他仅是这一方针的执行者。将“怯战”、消极保船和贻误战机的帽子扣在他头上,显然有失公正。

三说丁汝昌是主要的投降派,是失败的祸首。这是当时光绪帝和一些朝臣为推卸战败责任对丁汝昌的指责,什么丁汝昌“一贯畏怯避战”,“旅顺危急,率兵舰望风先逃”等,

现代还有人提出他是“先降后死”,称他自杀不是“以死报国”,而是自知罪责重大,以死卸责,以免家族遭到诛罚。

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将劝降书送至丁汝昌手中,威逼利诱他投降,丁汝昌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在威海保卫战中,丁汝昌以北洋舰队残余兵力多次击退优势日军的猛烈进攻。“定远”遭袭时,他正在舰上与诸将议事;“靖远”中弹时,丁汝昌正在舰上督战,并意欲随舰俱沉。仅用“以死卸责,以免家族遭到诛罚”来解释原因,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冼星海简介生平事迹,冼星海人物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

  • 红丸案是怎么一回事,红丸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韶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

  • 打牙祭是什么意思,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打牙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ǎyájì。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泛指吃肉或会餐加菜。打牙祭意思是偶尔享用丰盛的菜肴。做牙,又称牙祭、做祃、年终餐会,是指传统中每月两次的财神祭祀活动。通常当地财神即为土地神(土地公),因此民间认为,土地神能够保佑商家生意兴隆

  •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初唐四杰谁的成就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朝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旧唐书·杨炯传》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

  • 邹衍是哪个朝代的,邹衍简介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人物生平邹衍,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

  • 关羽为什么要叫美髯公,关羽被称为美鬓公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关羽其实还真的是有超多的外号的,有什么关二爷啊,有什么财神啊,有什么武圣啊,还有什么关公啊,反正都是他的外号了。但是其实关羽还有一个外号叫“美髯公”了,那么这个关羽为什么要叫美髯公呢?关羽美髯公是谁先叫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其实为什么关羽会叫&ld

  • 郑成功的故事事迹有哪些,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郑成功(1624年(天启四年)8月27日-1662年(康熙元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

  • 陈圆圆是个怎样的人,陈圆圆的情史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陈圆圆(1623(癸亥年)―1695(乙亥年)),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少女时便艳惊乡里,圆圆冰雪聪明,诗词歌赋,一点就通。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圆圆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

  • 傅作义将军有多少子女,傅作义将军后代子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傅作义将军的原配夫人是张金强,他们生育了傅东菊、傅西菊、傅瑞元三个子女;第二任夫人是刘芸生,2016年8月去世,享年106周岁。她与傅作义育有傅恒、傅立、傅克庄、傅克诚、傅克谨、傅克莉两子四女。这六个子女均考入名校,其中四人考入北京大学,两人考入清华大学。一、大女儿傅冬菊傅冬菊,1924出生。傅冬菊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争,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则天对李治的儿子们极力打压,就算是自己所出也不客气,可以说因为武则天的野心,李治的儿子们活得很苦,杀的杀,贬的贬,活着的人也整天提心吊胆的,总怕哪天死期到来,而对于太平公主,武则天却非常宠爱,这也使得太平公主权力很大。过了两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