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事件
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同样是秦始皇死前一年,据说有一颗陨石坠落在了东郡。不知道是不是人为,在这颗陨石上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箴言,此事传开之后引起一片哗然。秦始皇知道之后立刻让人将陨石销毁。不过这已经在人们的心头蒙下了一层阴影。
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地区落下一块陨石,上写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这辈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扫除六合,在全国范围内行郡县之制。
东郡是秦王政五年设置的,彼时蒙骜帅军拔魏二十城,初置东郡。距离出现这块带字的石头,已经过去了31年。
31年后,有了这么个东西。
“始皇帝死而地分”,算是谶语之类,所谓谶语,其实就是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对一方不宜公开讨论,另一方就大张旗鼓地宣传。
这么清晰的秦篆,不可能是石头自己长出来的,肯定是人刻上去的。
把作为人的意愿,刻到象征着上天启示的陨石上,体现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交流方式。
古代皇帝声称自己是天子,代表昊天意志,管理九州百姓,百姓都是他的子民。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有充当最后责任人的义务。
这就是“万方有罪,责在朕躬”。
既然上天把管理百姓的权力让渡给了君王,如果有什么不合上天心思的,当然得追究责任。追责方式不是直接大火焚城,先要示警,频繁示警。直到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也看不下去了,才另立中央,恭行天罚。
天降陨石,就是示警的一种方式。
《史记》里说:有一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所谓“黔首”,是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给老百姓起的一个新名儿。“黔首”,黔者,黑色也。字面意思为,黑色面孔的人。不管那个王朝的老百姓很幸苦的,天天劳作,皮肤幽黑。不要说秦朝时的中国,就是现在还有许多乡下农民,也是因为过度劳作,日晒然后雨点淋,要么是身体不好,肤色幽黑,要么是太阳把皮肤晒成“黔首”。秦始皇三十六年,一不知名的黔首,拿陨石作文章,他在天降陨石上刻曰:“始皇死而地分。”
这黔首可能是六国故族漏网之鱼。(当时的教育水平还没有能普及到普通黔首都能识文断字的水平.)他对秦始皇也是恨到骨子里了。所以他咒始皇两件事:1。始皇死;2,地分。黔首把他的咒骂刻在天降陨石之上,引来了许多来看热闹的闲人,他们都在看当时中国最早的反动标语:始皇死而地分。这一事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轰动效应。大臣把这件事上奏到秦始皇那儿。秦始皇大怒他先下令捉拿元凶。但大伙都不知道陨石上的字,是何人所为。秦始皇更怒!下令:“尽取石旁居人诛之!”把陨石降落地区的民众全部诛杀!此命令下达后秦始皇觉得不解恨,又令“燔烧其石。”把陨石烧成了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