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湾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海湾战争爆发爆发的时间

海湾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海湾战争爆发爆发的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91 更新时间:2024/1/24 7:18:30

海湾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关于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恐怕人们心中再清楚不过了,1月17日凌晨,平安、静寂的古城巴格达一片混乱,冲天的火光打乱了原有的祥气氛,美国酝酿已久的“解放科威特”战争发动了。

很多学者认为,因为萨达姆的毫不妥协而导致了战争的最后爆发。但是,也有不同意见。鲍勃·伍德沃德的新书《阴影》披露,在战争开始之前,布什根本就不想通过谈判让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撤军,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到打击伊拉克军队的借口。

海湾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在战争爆发前几天,布什打算派贝克赴日内瓦与伊拉克外长塔里克·齐兹谈判,这并非是布什的真正目的,他只是想公众显示,他在尽最大努力为和平而奋斗,他愿意为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方案而不惜一切代价。

若伊拉克同意撤军,美国部队就没有理由再继续驻扎在沙特,美国就会处于被动局面。斯若特罗夫特指出,谈判的胜利实际上会造成一次巨大的战略性损失,所以美国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使萨达姆的军队受到致命的损失乃至最终消灭它。

布什坦然地对幕僚们说“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战争。”显然这样的话是决不能向外界透露的。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日内瓦与阿齐兹进行长达6小时的会谈。事后贝克打电话告诉布什:“结束了,伊拉克不肯作出让步。”这正是布什所需要的消息,萨达姆的强硬是美国发动战争的最好的借口。

但布什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谈判的失败意味着战争,而战争需要以金钱和生命为代价。

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谁也无法预料。到现在为止,海湾战争己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海湾战争的影响还未消失。历史上的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大韩民国、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当然还有萨达姆的伊拉克,只不过他是被群殴的主角。

海湾战争的指挥官:施瓦茨柯普夫与萨达姆·侯赛因,双方兵力660,000人对360,000人,伤亡情况378人死、25,000人死,1,000人伤、75,000人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美娘跟过多少个皇帝,嫁了6个皇帝的萧美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迷君倾国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像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其中的经历可谓无人能及。萧美娘,小说《说唐》、电

  • 宇文化及是怎么死的,宇文化及当了几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怎么死的?隋朝时期,宇文化及也是一代英雄豪杰,一直想要当皇帝,“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因为这句话,也值得让人钦佩。那么,历史上的宇文化及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宇文化及简介宇文化及,隋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年少时不守法

  • 陈天桥个人简历生平,陈天桥老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陈天桥,男,浙江绍兴人,1973生5月生。现任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青联副主席等职务。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上海陆家嘴集团和金信证券。1999年,陈天桥以50万元

  • 罗成怎样死的,罗成是被万箭穿心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罗成是怎样死的?隋末天灾人祸,各路义军崛起争霸天下,在这众多英雄梦中,有一个做的最久,也最痴,那就是关于罗成的梦。罗成,他勇,武艺高强,隋唐英雄谱上排名第七;罗成,他帅,意气风发玉树临风,引无数红颜竟折腰;这两点,构成了一个“美”的罗成,而这“美”,经

  • 宇文护杀害了几位皇帝,唯一一位杀死过最多皇帝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护杀害几位皇帝了?宇文护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杀死过最多皇帝的人。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泰

  • 历史上的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兰陵王高长恭是被谁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兰陵王》不仅描绘了北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兰陵王跌宕起伏的人生,更展示了隐藏在战火纷飞和皇室斗争背后的人性挣扎、兰陵王与“天女”杨雪舞之间的缠绵痴恋。冯绍峰版的兰陵王最终结局是什么?历史上的兰陵王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剧中二人最

  • 历史上的花木兰是怎么死的,花木兰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

  • 冬至为啥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的来历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传统习俗追溯: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故事。12月22日是2014年冬至,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冬至一定要吃饺子,防止耳朵冻,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呢?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虽小,却包含着营养健康的学问,那么,

  • 花木兰的丈夫是谁,花木兰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花木兰是商丘人,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雄事迹,不但《商丘县志》、《虞城县志》和《河南通志》上都有记载,而且在商丘民间也有不少传说。花木兰参军归来的生活如何呢?花木兰从军十二年,回来时应该已经是个老姑娘了,历史上的花木兰嫁过人吗?传说,花木兰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到边关杀敌,为国家立过许多战功,后来年纪大

  • 人体自燃现象是真的吗,神秘的人体自燃现象怎么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人体自燃事件在科学上没有权威性的解释,有生物学家认为酮症和静电作用可能导致人体自燃。人体自燃或人体自焚描述的是一种超常现象,即人体可在没有与任何火源接触下,体内突然起火,甚至可以烧化为灰烬,但周围的东西(包括可燃物体)却可以没有烧掉。不过,这现象的存在性和科学性却引起不少争议。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