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陈郡袁氏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陈郡袁氏的发展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1:37

陈郡袁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姓。陈郡袁氏与谢氏、王氏、萧氏联姻,王、谢、袁、萧并称四大盛门。据《晋书》、《南史》等书记载,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袁湛又娶谢安侄子、东晋名将谢玄之女为妻;袁湛的外甥,是陈郡谢绚;袁粲的母亲,是琅琊王氏、太尉长史王诞之女。因为这层关系,彼此相互提携,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坛上发挥作用。袁宏本是一介平民,后得到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陈郡人谢尚的提携,进入仕途;袁湛、袁豹在仕途上的升迁,也得到陈郡谢氏的帮助。

陈郡袁氏还与南朝皇室联姻。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斋妫即是东晋太尉袁湛之女,南朝宋武陵内史袁觊的女儿嫁给齐武帝子竟陵王萧子良为妻。陈郡袁氏是南朝皇帝依赖的重要政治力量,自袁湛在东晋末期出任太尉始,袁粲、袁昂、袁枢、袁宪等先后在南朝担任宰相之职。

陈郡袁氏比琅玡王氏、陈郡谢氏虽非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但袁氏自汉至陈,代不乏人,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为东晋、刘宋、萧齐、梁、陈王朝所重视,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天下袁氏出太康。西汉时,袁姓人开始在官场上显现,地位显赫,成为阳夏当地的一大望族。秦朝把原陈国设为陈郡,阳夏是陈郡下辖的一个县,所以袁氏族人以陈郡作为郡望,是为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家世显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敛私财,没有什么大的雄心,没有过多地搀和各种政治势力斗争,与其他大家族没有产生冲突,使得从袁滂开始,家族成员连续13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职务,一直延续到唐朝,活跃政坛近600年。后世袁氏,主要出自陈郡袁氏。

东汉时,从陈郡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的袁氏族人发展为当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历代汝南袁氏封爵的有6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个。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生献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

《殴阳修全集》中,有一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主人袁良卒于永建6年(131)二月,立碑时间在阳嘉2年(133)。北宋嘉佑8年(1063),欧阳修将碑文收入《集古录》中。这是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有关袁氏的族传记录。

碑文中提到的袁生、袁干、袁良等,他们在西汉和东汉中功勋卓著,位列高官。

袁生为刘邦效力,谋略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荥阳(今河南荥阳市)逃出,进入关中整顿军队后,想再次东进攻打项羽。

这时,袁生献策,建议汉军改变出击方向,从武关出兵,吸引楚军主力南下,到时汉军坚守不战,拖住楚军;同时,派韩信去安抚赵国,联合燕国、齐国,使楚国在北方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楚军要应付多方,兵力必然分散,汉军可灵活机动打击楚军。

刘邦采纳了袁生的建议。袁生的策略,使汉军对抗楚军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汉军最终战胜楚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生在刘邦建立政权后,功成身退。他回到祖籍地阳夏,重振家门。他的曾孙袁干在汉武帝时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世袭三世,因王莽篡权而爵止。陈郡袁氏,逐渐兴旺起来。

汉初袁盎,无双国士直言劝谏

西汉初年,袁姓人中出了一个著名的"无双国士"袁盎。吕后时期,袁盎曾当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汉文帝即位后,袁盎在朝做官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官。

周勃担任丞相后,汉文帝对他非常恭敬。袁盎对汉文帝说:"丞相傲慢,陛下谦让,君主关系搞反了,都违背了礼节。我认为啊,您不该对丞相采取这样的态度。"

汉文帝听进了袁盎的话。周勃对袁盎说:"我和你哥哥袁哙有交情,你小子却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

后来,周勃被免掉丞相职位,有人告发周勃谋反,周勃被抓。朝中一干大臣公侯,都不敢替周勃说话,只有袁盎站出来说周勃无罪。周勃能被释放,多亏了袁盎。周勃非常感动,与袁盎成了好朋友。

因袁盎老是直言相谏,惹得汉文帝心头不舒服,把他调出京城做官。最初,袁盎出任陇西郡都尉(相当于如今省级军区司令员),他对士兵们仁慈友爱,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命。

不久,袁盎先后调任齐国、吴国为相。袁盎的侄子袁种提醒他说:"吴王刘濞有反心,您千万要多加小心。您啊,每天就只管喝酒,别的事情啥都别管。"袁盎听从了袁种的话,刘濞对他很是厚待,并未加害。

袁盎干了一段时间后,告老还乡。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御史大夫。袁盎与晁错关系向来很僵,派人调查袁盎,说袁盎收受了刘濞的钱财。汉景帝赦免袁盎为平民。

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刘濞联合刘姓诸侯王,以"杀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打算趁机再整治一把袁盎。袁盎得知消息后,请求面见汉景帝。

袁盎说,诸侯王叛乱的目的,是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杀了晁错,赦免他们的罪行,恢复原来的封地,就可消除叛乱。汉景帝于是杀了晁错,封窦婴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职)。

"七王之乱"平定后,袁盎被任命为楚相。不久,袁盎因病辞官,闲居在家。汉景帝想立小儿子梁王刘武为储君,袁盎劝谏说要不得。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刺杀了袁盎。

袁盎以直言劝谏的形式,和陆贾贾谊等一起奠定了汉初儒家治国的理念,成为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先声。

陈郡袁氏,崇尚清虚家世显赫

在西汉和东汉之交,陈郡袁氏中的袁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人物,为东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袁良的两个儿子袁昌与袁璋,分别缔造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两大宗支脉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袁璋。袁璋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扶乐县(县治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他的儿子袁滂历任大司农、司徒,位居高官,一生清心寡欲,从不说他人的是非,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对哪方都不得罪,对任何事情都不发表意见,使得他一直平安无事。

袁滂的儿子袁涣,最初在陈郡任功曹,后来被举荐为谯县县令,但没去上任。刘备任豫州牧时,曾推荐袁涣为秀才。

东汉末年,战乱不已,袁涣避难于江淮一带,在袁术手下做事。吕布攻打袁术时,袁涣被抓住。吕布想让袁涣写信骂刘备,袁涣不答应,吕布只得作罢。

建安3年(198),吕布被曹操诛杀,袁涣跟随曹操。袁涣劝说曹操要用仁义的思想去感化他人,而不是凭借武器去屈服人。曹操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袁涣说,应顺着百姓的心意,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去的不应勉强。曹操采纳了袁涣的意见,百姓们非常高兴。

建安18年(213),袁涣出任郎中令,行使御史大夫职权。袁涣对曹操建议说,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途径。当时有人传说刘备死了,大家都表示庆贺。袁涣因曾被刘备举荐,只有他不去庆贺。几年后,袁涣去世,曹操为此伤心流泪。

相比汝南袁氏,陈郡袁氏在东汉这一时期世系上似乎有所断代。

标签: 陈郡袁氏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想杀了功臣,他的10岁小孙子说了一句话,后来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费聚,明朝,历史解密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路起义军四起,最终出身最底层的“草根”朱重八(即朱元璋)在各路英雄中脱颖而出,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帮朱元璋打江山的将领中有这么一位,他叫费聚,五河(今安徽五河)人,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费聚相貌不凡、武艺高强,参加红

  • 为什么很多清朝皇子死于天花疾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的皇子很多死于天花疾病,为什么当时皇子那么容易得天花?我们小时候再看还珠格格的时候,紫薇和尔康已经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名字叫冬儿,长得也是古灵精怪的,很是让人们喜爱。但是不幸运的是,这个孩子半路生了一种病,那就是天花。对于这个病症,我们现在可能不会听说,因为现在已经差不多没有人会得这种病,基

  • 三国中最先称帝的袁术,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术,三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姓袁的皇帝有两个,一个叫做袁术、另一个叫做袁世凯!然而,这两个相差了十几个世纪的人,称帝后的际遇简直一模一样,都是众叛亲离,愤忿而亡。不过,相比于袁世凯的开历史倒车,自掘坟墓,袁术当年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作为四世三公家族,汝南袁氏的嫡子,他的起点在当时的群雄之中,基本是最高的,形势也是最

  • 千古孝子闵子骞实际出生地在哪里?最后又葬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闵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闵子(公元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首批弟子,德与颜渊齐名——《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同时,作为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对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被列为圣门十二哲之首,明朝编撰的《二十四

  • 古代也有地域黑吗 为什么宋国人会找人黑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宋国,历史解密

    奇了怪了!宋国为什么这么招人黑?其实,古代也有地域黑。在春秋战国时代,最容易被嘲笑的国家是宋国。当然,楚国和早期的秦国,也容易招人黑。楚国和秦国地处中原之外,在中原诸侯的眼里,那就是蛮夷之族,被人看不起也就罢了,那么宋国为什么老是被人嘲笑呢?宋国可是中原大国,而且是地位不低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宋国

  • 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明清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段落之一,加上前面的“失街亭”,后面的“空城计”,三段凑在一起,又是戏曲(特别是京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节目之一。故事说的是诸葛亮领大军北出祁山,意图统一关中等地。马谡主动请缨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并立下军令状。当时诸葛亮很赏识他的才干

  • 揭秘:孔门弟子樊迟为什么不受待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樊迟,春秋,历史解密

    懒栽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寝安,志满忧愁大。无福享荣华,有分受贫乏。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桑麻,山中宰相家。刘庭信这个人,长相怎么样,史载“身黑而长”,但颇有才华,也是朝廷中为官,而且此人风流蕴藉,超出伦辈,中原文人气息浓厚,当时还算是个人物,其对隐居田园亦有渴望,可见在朝中

  • 慈禧真的是和珅转世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出现了极少数站在权力顶峰的女子,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她虽然没有登上帝位,却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掌控大清政权数十年,是真正的统治者。然而,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许多人都认为她是和珅转世。和珅是谁?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乾隆时期的权臣。公元1799年,乾隆刚过世,嘉庆便罗列二十条大罪

  • 雍正时期国库剩6000万两,乾隆留下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正统王朝,“康乾盛世”也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所造就的“盛世”。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纵观历史,似乎很多王朝都难以逃脱这个定律,清朝的皇族也同样如此。康熙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自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

  • 美法准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美法准战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美国,法国,历史解密

    美法准战争(英语:Quasi-War,法语:Quasi-guerre),也被称作美法短暂冲突,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全程在海上进行。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战争背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兰西王国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联盟者。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