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后下嫁是怎么回事?孝庄文皇后的传奇人生!

太后下嫁是怎么回事?孝庄文皇后的传奇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4/1 1:15:54

太后是指清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民,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一六二五年)嫁给后金仔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为妻。一六二六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一六三六年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一六三八年生第九子福临。一六四四年福临即位,顺治皇帝福临尊其生母为皇太后,一六六二年福临之子玄烨即位,康熙皇帝玄烨尊其祖母为太皇太后。由于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的妃子,谥号孝庄,又因博尔济吉特氏的儿孙都做了皇帝,故称她为孝庄文皇后。

“太后下嫁”是指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九子,皇太极的亲弟。一六四四年福临即位,称顺治帝时只有六岁,因此由叔父多尔衮摄政,故称摄政王。孝庄文皇后是否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由于在史书上没有明文记载,因此,长期以来,众说不一。

按照当时蒙满人的婚姻习俗,弟娶兄嫂,妻姑侄媳是不足为怪的。但从汉人的伦理观念看,弟妻兄嫂是极不光彩、不文明的事。而太后下嫁就更不光彩了。因此,有人认为,太后下嫁没有明文记载的原因是由于清朝皇室子孙受汉族风俗习惯的影响,认为太后下嫁不光彩,为了遮盖太后下嫁的事实,毁书灭迹,致使后人难以弄清事实真相。认为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是确有其事的。太后下嫁的目的是为了缓和矛盾,保住儿子福临的帝位。

从当时实际情况看,一六四三年皇太极死后,诸王争夺皇位的斗争十分激烈,出现了“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的局面。在诸王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最有希望,两人开展了激烈的争位斗争。足智多谋的孝庄文皇后,也不甘心袖手旁观,听人摆布,想利用这次斗争,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为此她施展巧妙的政治手段,笼络各方力量,求得同倩和支持。迫使多尔衮让步,使之主动提出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帝。因此福临就成了清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即顺治皇帝。

福临的即位,是以诸王为首的各派政治力量暂时平衡的产物。年幼的皇帝不仅受诸王的控制,而且随时都有被废的危险。尤其是摄政王多尔衮想当皇帝的野心不但没有消除,而且随着权力的扩大,做皇帝的欲望也随之增加。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十月多尔衮被加封为叔父摄政王,建碑记绩,顺治二年,命史官按照帝王礼制为他记摄政王起居注,以皇帝自居,顺治三年,多尔衮私取大内信符贮入王府,顺治四年,停止御前跪拜礼,私制御用服饰,并罢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年),逼死政敌肃亲王豪格,自称皇父摄政王。至此多尔衮实际上一人独揽清廷大权,顺治帝不过徒有虚名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孝庄文皇后感到多尔衮随时都有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皇位的可能。因此,她只有依照蒙满的习俗,下嫁摄政王多尔衮,才能缓和矛盾,保住儿子福临的皇位。

太后下嫁虽无明文记载,但对一些史料的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太后下嫁是确有其事的。清末刊行的《苍水诗集》中有“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太后婚”是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这件事。诗作者是清初人张煌言,与多尔衮同时,从而说明太后下嫁是可信的。据蒋良骥的《东华录》说: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清史稿》中也有“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大有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的记载。无疑多尔衮已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了。如果太后没有下嫁,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多尔衮死后,竟被破例追封为成宗义皇帝,这就十分清楚太后下嫁确有其事了。另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仁祖二十七年(一六四九年、清顺治六年)二月,清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李棕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朝使臣:“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使臣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在这里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一个有力旁证。另外,在《清史稿》中有顺治五年,多尔衮逼死肃亲王豪格后,纳肃亲王豪格福晋为妻的记载。豪格为皇太极长子,福临亲兄,多尔衮的亲侄。多尔衮对侄媳都可以无礼,就更不用说嫂嫂了。从而可以推知,多尔衮冠以“皇父”之称,必是多尔衮妻顺治之母,而顺治尊之为皇父的。

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在病重时,对,康熙说:“大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这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这说明她有难言之处,由于她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再同皇太极同穴合葬,怕世人耻笑。因此,孝庄文皇后死后不愿去昭陵与太宗皇太极同穴合葬。孝庄文皇后死后,康熙遵照祖母的遗嘱,把祖母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直到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正式葬入东陵地宫,称“昭西陵”。这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以上史料,从不同的侧面旁证和推测,得出了太后下嫁确有其事的结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魏冉和白起的关系, 魏冉如何发掘白起的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魏冉,是秦国的重臣,拥立秦昭王为王的核心人物。对秦国的贡献不可忽视,一生更是四次任宰相,为秦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人物。白起,战国时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统一六国贡献了力量。因为在长平之战中表现卓越,杀敌40万,被不少人称为“杀神”,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继孙武和吴起后,历史上又一

  • 朱元璋是怎么处罚贪官污吏的?杀尽天下贪官污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草根皇帝,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后又亲眼目睹前朝官员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杀尽贪官朱元璋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污吏。不想后来朱元璋果然登基,当上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于是便在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 宋庆龄的养女是谁?宋庆龄的养女叫什么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庆龄生前立有一份遗嘱锁在自己的卧室里,钥匙交给深得她信任的保姆钟兴宝保管,宋庆龄去世后,钟兴宝就把钥匙交给了中央处理宋庆龄后事的“八人小组”,宋庆龄在遗嘱中说把自己的一些物件在她身后赠送给隋永清和隋永洁姐妹,还要向她们赠送钱款。然而,宋庆龄视如己出的这两个养女,国人确实不大

  • 岳飞的战斗力怎么样?岳飞功夫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是一个不世出的优秀统帅和战略家,尤其是他的岳家军,更是让金人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将不在勇而在于谋”,优秀的统帅向来就不能靠匹夫之勇,但勇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决定成败,岳飞不仅谋略过人,他的勇猛一样让人震撼!接下来,我们

  • 宋玉师承屈原吗?关于宋玉的生平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

  •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评价,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与刘邦不同,正宗将门之后,根红苗壮,其家在楚国世世为将,且有封地,被封于项。帝王之相项羽相貌堂堂,虎虎有威,用相术语说生有帝王相。就因为楚汉之争刘邦当了皇帝,后人才谄媚依附地杜造出刘邦头上有“龙相”。其实刘邦走到项羽面前,他内心都发毛,除了实力不硬外,其相貌自卑已甘拜下风

  • 李自成有没有死于九宫山?揭秘李自成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自成,我们都知道,是明末年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著名的李闯王。关于李自成的历史事迹数不胜数,更是家喻户晓,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关于他在夹山寺的一个神秘传说。夹山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始建于唐朝,经历过几百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夹山寺香火不断,来来往往的朝拜者是络绎不绝。话说,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 李斯为什么擅自改遗照,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的遗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死亡,像癌细胞,一动就扩散了,可谁动了这一下呢?当然是李斯!胡亥有意,赵高建议,执行下笔的当然是李斯。这个刀笔吏头子,把持着皇帝文玺,捉刀代笔是他拿手好戏,出卖是他看家本事,当年,他出卖了主人吕不韦,就赚了一个廷尉。吕不韦门下,食客三千,就成就他一人。当游士被驱逐,纷纷离秦时,他赶忙上了一篇《谏逐客

  • 朱元璋算是一个好皇帝吗!朱元璋是不是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最底层,和刘邦比起来,不要说亭长,他在元朝的时候,连个芝麻绿豆长也没有当过,就是纯粹的一个老百姓。孤苦伶仃朱元璋十六岁,就先后死了父亲、大哥、大侄、母亲四口。面对父母哥哥的尸体,不仅无钱购置棺木,连安葬的坟地也没有。朱元璋去哀求地主刘德,被一顿臭骂轰出大门。邻居刘继祖主动提出葬

  • 汉成帝刘骜是怎么死的?刘骜最终弄了个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平心而论,汉朝的皇帝大多还是挺靠谱的。高祖刘邦,以平民身份,提三尺剑起义,反抗暴秦,后又打败贵族出身的项羽,创建了大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皇帝,非常了不起。武帝刘彻,胸怀大略,集全国之力,击破匈奴,洗刷了几百年来靠着女人向匈奴乞和的耻辱,扬我国威,也很了不起。与勇武的祖辈相比,汉成帝刘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