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要立男宠的目的是什么?武则天究竟有多少个男宠?

武则天要立男宠的目的是什么?武则天究竟有多少个男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05 更新时间:2024/1/20 10:36:45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让我们对武则天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武则天这位拥有卓越政治才能的女皇更是心生敬意。然而电视剧的剧情是片面的,对某些武则天生活的细节并没有详细述说。一代女皇武则天与男宠之间的事与非是怎样的呢?而武则天要立男宠的目的又是为何呢?

武则天的开始。

武则天,14岁时入宫,被赐名“武媚娘”,初为唐太宗的才人,而且并不怎么受待见,所以在太宗当朝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么一个小人物。然而,聪明的武则天并不甘心就这么在唐太宗死后与一般后宫妃子一样,就此一生在感业寺中度过。于是她早早开始秘密接触皇储李治,即后来的高宗,等待有一天重回宫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回到宫中,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成为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深谙高宗的软弱,于是利用高宗这个弱点,不断网罗自己的政治势力,如许敬宗李义府,以此扫清了长孙无忌等宗族大臣的势力,在高宗逝世后不久,登基为皇上,并改国号为周,为封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当时的武则天已经67岁,可是这并没有成为武则天宠幸男宠的障碍。

登基后,开始宠幸第一位男宠薛怀义

薛怀义,是武则天赏赐的一个名字,原名为冯小宝,出身仅仅是一名社会底层的和尚,然而由于早年在感业寺时与武则天相识并有一段相处的经历,于是被召入宫中作为侍从,并且晚晚与他同床共枕。因为冯小宝出身卑微,为堵住大臣们的嘴,武则天给他安排了一个高贵的身份,那就是让高贵的太平的公主的丈夫薛绍称其为叔父。不仅如此,后来薛怀义还被担任大将军,多次为大总管,统领军队远征突厥。由于武则天的宠爱,薛怀义愈加嚣张,渐渐地引来文武百官的厌恶,有一次还被宰相苏良嗣命人扇了几个耳光。可是后来武则天并没有怪罪苏良嗣,说明英明的武则天也很清楚专宠和朝臣的分量,并不会胡乱降罪与国家大臣。于是薛怀义更加感到不满,在宫中更是肆意妄为,太平公主因此对母亲武则天说道“薛怀义这种市井无赖不值得那么重视,与其选择能人帮助圣上舒畅身心,何不选一些儒雅之士?”就这样,慢慢地,武则天开始宠幸其他男宠,薛怀义由于过度放肆,最终被武则天授命太平公主将其杀死。

新宠御医沈南蓼短暂登台。

其实在宠幸薛怀义的后期,沈南蓼已经开始被武则天看上。与薛怀义不同,御医出身的沈南蓼已过中年,温文儒雅,对武则天很温柔,遗憾的是,沈南蓼的身子底子很弱,不满足武则天的要求,这样武则天甚是烦恼。此时武则天因为男女生活不满意而感到心烦气躁,甚至喜怒无常,这一切都让女儿太平公主看在眼里。太平公主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就是把自己的男人奉献给了武则天,那就是张氏兄弟。

最受宠爱的张氏兄弟粉墨登场。

张氏兄弟原为太平公主的姘夫,即自己享受的男人,后来由于看到母亲如此烦恼,于是双手奉上。张氏兄弟二十出头,长相十分美艳,而且侍寝功夫十分了得,哄得武则天十分欢喜,因此张氏兄弟一直伴君两侧,以致慢慢接触朝野政权。后来名臣狄仁杰上书武则天,称“陛下一身英明,不应该让宠幸男宠这些污秽之名玷污了千年的盛名,以致让历史取笑,得不偿失!”其实狄仁杰是察觉到张氏兄弟对朝堂的危害,避免进一步扩大而委婉指出应该罢黜男宠。然而武则天并没有采纳,说明张氏兄弟对武则天的侍奉让她难以割舍。由于专宠,张氏兄弟仕途不断扶摇直上,屡屡被武则天提拔。况且因武则天也年过古稀,体力不如往前,许多政事常常让在身旁的张氏兄弟帮忙,这样给予了他们更大的机会把握朝政。二张仗着宠爱,横行后宫与朝野,就连武三思等人都不得不讨好张氏兄弟。最终,二张由于引起众怒,张柬之发动兵变复辟大唐政权时率先杀了二张,这在最近的电视剧中也有提及。

男宠,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一幕戏罢了。

最著名的男宠莫过于以上几位,而其他无名的也有不少。那么多男宠武则天并不是自己一一去觅来,那到底是由谁呢?其实前面已经稍微提到,那就是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高宗与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帮助中宗复辟大唐、与唐玄宗争权被杀的主角,在唐朝历史中占有重大的地位,此处就此简单略过。太平公主与她母亲武则天很像,心怀巨大的梦想,企图在母亲离世后效仿母亲,夺得大权。于是,为了更好地讨好母亲和掌握更多他人不知的筹码,太平公主看出母亲的心思,不断向其奉上男宠。从一开始的冯小宝(薛怀义),到后来的张氏兄弟,全是太平公主安排。当然,他们同时也是太平公主的内宠,也就是说,太平公主与母亲其实同时享用一样的男宠。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武则天要立男宠呢?

很多人可能会一位武则天也有人性荒淫的一面,况且当了皇帝,没有敢说什么反对意见,于是大胆公开地享用男宠。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武则天作为前无古人的女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权,应当像以往男性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一般,拥有自己的后宫。武则天凭借自己的聪慧与胆识,敢于登上皇位,书写了一段光辉历史。一个七十岁以上的老妇人,无论有什么生理欲望,可是体力也无法支撑,男宠或许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主要是为了告诉世人,我既然当了皇帝,那我就应该有自己的后宫,这只是政治上的需要。因此,读者认为,不要让这一点污渍盖住了武则天一代女皇的英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傅介子是谁?“昔有傅介子,手斩楼兰头”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死后,匈奴重整旗鼓,楼兰、龟兹等国家也开始倒向匈奴,在丝绸之路上截杀汉使者和商人。楼兰国王死后,匈奴让当初为人质的安归回去即位,如此,安归自然忠于匈奴。于是他大肆杀害汉朝的使者,连西域各国到汉朝的使者也杀,断绝大汉和西域的联系。手底下的小弟这么猖狂还得了,于是有一人挺身而出,自愿出使,这个人就

  • 三国贾诩都做过什么事情?贾诩惊心动魄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早年经历贾诩年少时并不出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谁说的?霍去病是战神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父亲是个小吏,母亲是公主的女奴,生下来之后,他爹还不敢承认,所以霍去病的身份只能是私生子。汉武帝曾经想教他兵法,但霍去病不学,还说:“知道战略大概就行,学什么兵法啊。”不学不代表不行,霍去病用他的经历告诉世人什么叫天才。元朔六年,17岁的他带着八百骑兵,奔袭数百里,杀敌202

  • 古代司命是什么官职?电视中大司命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司命,神名。汉族传说中掌管人的生命的神《云笈七签》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司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摄寿天之简札,太一变魂而符列,司命混合太一,以行籍而由之,故称丈人焉。名理明,初字元度卿,一名神宗,一名灵华。老君曰:左司命一人也,姓韩名思,字元信,长乐人也。司灵、司伐等属

  • 首创娘子军的谁?平阳公主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正史上,李世民的兄弟可并非坏人,李建成勇猛、仁厚;李元吉也是一员骁勇之将。这两位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抹黑了,小说里更是把他们写成“淫乱后宫”的小人。李渊的子女中,他的三女儿也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她就是首创娘子军的平阳公主。(《大唐双龙传》里的李秀宁)平阳公主嫁给柴绍后,就一

  •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公孙衍是连横还是合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因为官场勾心斗角而死。公孙衍又被人称之为犀首,出生年月不详,生于陕西华阴,是个

  • 铁铉是怎么死?铁公祠是为什么人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为与其侄子朱允炆争夺王位,并以讨伐削藩大臣齐泰等人为借口,从北京发兵南下“靖难”。兵至济南时,铁铉在大明湖誓师,抵抗燕军南下。大明支柱铁公祠,位于山东济南的大明湖边,是为纪念忠义不屈的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今河南人,性刚决情,熟通经史,深受明太祖

  • 苏秦刺股读书的故事 ,苏秦刺股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学者,六国联盟就是出自苏秦之手,苏秦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梦想变成现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从苏秦刺骨读书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苏秦的坚强与努力,我们也要想苏秦一样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人物,自行研究出一套合纵连横的学术,并将之实现,完成了六国联盟的伟大壮举,成为六国之相

  • 三国里面的黄忠厉害吗?黄忠为什么老了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中老年时赚到的,但老将也有年轻的时候,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何不为人所知呢?难道黄忠的功夫是老年时才学的,年轻时真的毫无建树。这个当然

  • 中了状元之后会做些什么官?状元及第者一般是几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舞台上有很多与状元有关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一唐一宋,一武一文,声名显赫。《打金枝》中的郭子仪,是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正气歌》中的文天祥,二十一岁状元及第,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