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房玄龄是怎样的一个人?房玄龄不愧是一代治国良相

房玄龄是怎样的一个人?房玄龄不愧是一代治国良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78 更新时间:2024/1/15 12:24:07

在隋末唐初的动乱中,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廓清海内;局面安定下来之后,又辅助李世民建章立制,休养生息。虽有大功,却常怀淡泊之心,勤于政事,不愧是一代治国良相。

一、善谋大事

房玄龄自幼聪明机敏,又勤奋好学,博览经史,特别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就已经对世事有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十四岁时,他随父亲去了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当时还是隋文帝时代,长安歌舞升平,一片大好的太平景象。但房玄龄却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了问题。他私下对父亲说:“皇帝不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他的儿子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骄奢淫逸之徒,最终一定会相互倾轧诛杀。现在看起来国家强盛太平,但灭亡的日子已经翘足可待了。”

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时,每次战役胜利,军中许多人都全力搜求珍宝钱财,而房玄龄却四处寻访英杰人物,并把他们推荐给秦王李世民,并倾心结交这些谋臣猛将,使他们为秦王效力。

唐朝建立后,由于秦王李世民功勋显赫,手下猛将如林,谋臣如雨,威望日盛,使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感觉受到了威胁,为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先后奏请高祖李渊将秦王府的谋臣猛将陆续调离。房玄龄及时提醒李世民说:“他人调出,不可惜,唯独杜如晦是辅佐您不可缺少的人物,您如果还想成就大业,富有四海,没有此人的辅佐是不会成功的。”李世民于是竭力留住了杜如晦,为日后的谋划大事打下了人才基础。

公元626年的一天,太子李建成请秦王李世民喝酒,疑在酒中下毒,幸好李世民有防备没有多喝,有惊无险。房玄龄知道后,当即找到长孙无忌(也是李世民的谋臣,还是他的小舅子)说:“现在仇恨已经积累很深了,祸乱会随时爆发,不仅会危及秦王府,也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现在应当劝秦王反击了。”俩人联合劝说李世民立即行动,消灭太子的威胁。李世民依计而行,在皇宫的玄武门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世民继承了皇位,史称唐太宗。房玄龄因功官拜中书令(宰相之首,当时的宰相不止一名)。

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决意对高丽(今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发动一场宣扬国威的战争。已近七十高龄,又重病缠身的房玄龄听说后,认为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于是自己口述,由儿子代笔,上书痛陈发动战争的利害。不久,房玄龄病情加重,死在家中,唐太宗闻讯悲痛不已,暂时中止了这场战争。

善谋大事使他成为秦王的超级谋士,成就了李世民帝王大业,也使他自己成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千古名相。

二、淡泊名利

房玄龄虽有大功于国,却把名利看得很轻。他认为自己长期身居高位,不利于国家社稷,多次提出辞掉宰相的职务,都被唐太宗拒绝了。公元642年,他又以年老为由申请退休。太宗说:“辞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国家突然失去贤良的宰相,就像一个人失去两手。你如果精力还行,就不要这样辞让。等到你感到确实衰老无力的时候,再另奏明。”

公元637年,唐太宗下诏赐封房玄龄为首的十四位开国功臣为世袭刺史。房玄龄被封为宋州刺史。作为首辅大臣,房玄龄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裂土分封的世袭制度,必然会导致“重裂山河,下扰百姓”,而不利于国家的安定统一。他想自己身为宰相,应该为其他人做出榜样,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贪图私利。于是主动向唐太宗坚决辞谢:“我已经担任宰相,再赐封世袭刺史,这样恐怕会使其他大臣们争相追逐名利,使朝政大乱。我的儿女都已长大,自当为国家出力,不需要为他们考虑。我所做的都是作为臣子应当做的,您的封赏让我十分不安,请您罢免给我的刺史封赏。”由于房玄龄德高望重,于是授封的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请求罢免封赏。就这样,一场可能使国家分裂动荡的隐患被消除了。唐太宗十分感慨地说:“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天能有这样的行动,都是房玄龄的功劳!”

从627年到648年。他执掌朝政二十多年,始终为唐太宗信任和倚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谦和,不居功自傲,自律,淡泊名利。

唐太宗每次同房玄龄商议国家大事,房玄龄一定说:“非如晦不能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用的仍是房玄龄的计策。房玄龄善谋,杜如晦能断,二人忠心谋国,珠联璧合,琴瑟和谐,从没有过失误。虽然杜如晦当了不到两年宰相就死了,但房玄龄将二人共定的典章制度坚持执行并有所发展完善。当时人们誉称为“房杜”,留下了“房谋杜断”的千古佳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和秦武王是什么关系?是父子还是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昭襄王和秦武王是什么关系?是父子还是兄弟两人是兄弟关系。秦昭襄王是秦武王之异母弟。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

  • 秦武王的母亲是谁?秦武王母亲秦惠文后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武王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是秦惠文王(也就是芈八子的丈夫)与王后秦惠文后所生的儿子。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赵氏,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

  •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三个职位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宰相《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宰相最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

  • 孟获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孟获的老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孟获是乱世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首领,这个部落位于三国时期南中一带。系东汉末益州建宁郡(今云南晋宁东)大姓。孟获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关于孟获的史料记载非常简略,《汉晋春秋》仅记载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他到底是汉人还是彝人?长期以来形成两种观点。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的民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说谁的?对曹操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荡群雄,称雄海内。因为他,百万流民得到安居;因为他,君主不再奔走逃亡;因为他,多少文人墨客能够续写华章。他敢为人先,他移风易俗,他弘扬文化,他有大功于天下。一、匡世雄才曹操从小就愤世嫉俗,任侠好义,凡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顽劣,但孝顺父母,不贪财,被当时知识阶层的领袖桥玄认为

  • 惠文后生了几个孩子?秦惠文后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秦惠文有一个儿子:秦武王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

  • 秦武王嬴荡怎么死的,扁鹊见秦武王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扁鹊见秦武王,替秦武王医治的典故折射出了秦武王偏听,没有自己主见的性格。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秦武王的死是秦武器偏听导致的。那么,秦武王怎么死的呢?李傲睁眼看秦皇版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

  • 宣太后弟弟是谁?芈戎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芈戎(?-公元前262年),又称辛戎,楚国人,秦昭襄王舅父。初封华阳,号华阳君。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秦取楚新城后,又封新城,号新城君。其被封侯主要是因效力于其姐秦宣太后,与异父兄弟穰侯魏冉(楚人),其姐秦宣太后芈氏长期执政秦国,形成亲党专政格局,打破秦国重用客卿的惯例。与高陵君嬴市、泾阳

  • 魏冉为何叫穰候,芈月与魏冉的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魏冉为何叫穰候呢?前291年,魏冉在夺取了楚国两座城池后,积劳成病,便请求免去丞相一职,于是任用寿烛为丞相。第二年,魏冉再次担任丞相,寿烛被免。魏冉任职后就将穰邑赐封魏冉,加封陶邑,号穰候。芈月和魏冉是同母异父的姐弟。芈月的生母向氏是一个不被楚国重视的公主,改嫁给魏国的魏甲生下了魏冉。魏冉因父母地位

  • 隋炀帝杨广是个暴君吗?杨广是个禽兽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是个臭名昭著的衣冠禽兽,荒淫、奢靡、残暴……这是世人皆知的一面;话说回来,他能爬到皇帝宝座上,绝非运气,而是苦苦地下过一番功夫,那种暗中咬牙的韬养手段的确是千古少有。隋朝的历史典籍里储存了杨广为老爹杨坚特制的“迷魂汤”,儿子冒充傻瓜、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