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最后怎么死的?韩信被杀原因分析

韩信最后怎么死的?韩信被杀原因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98 更新时间:2024/2/6 0:57:48

导读:对于刘邦来说,韩信永远是他的心头之痛、心腹之患,韩信功高盖世,活着对他就是危险,当韩信要求当假齐王时,刘邦心里便已经动了杀机,于是刘邦遇到了一个南巡的机会开始对韩信实施秘密逮捕。刘邦之所以要实施秘密逮捕韩信的计划,主要考虑到韩信毕竟是有功之臣,有用之才,更何况韩信将兵多年,在军中有一定威望,多少也有些心腹,骤然杀了韩信,也许会引起兵变。所以刘邦对于自己能不能战胜韩信没有一定的把握。

然而,就在这时,韩信自己却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他把钟离眜的人头献给了刘邦。但是韩信并没有因为出卖朋友,而保全自己,这反倒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此时的韩信,其实已经是刘邦手里可控制的一粒棋子,要杀要剐任有刘邦处置。但此时的刘邦不但没有处置他,还封他为淮阴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韩信最后走上了绝路呢?

汉初元年,楚汉两军在中原大地拉开了历时五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由于刘邦的知人善任,韩信的才华横溢,君臣携手打败了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韩信也因为功高盖世,先被刘邦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由齐王变成了楚王,韩信也算是衣锦还乡,但是就在韩信春风得意之时,刘邦却不断地挤兑、打压韩信,这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刘邦的软硬兼施,韩信是步步败退,最终落了个“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这又是为了什么?

韩信由齐王变成了楚王,衣锦还乡,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个漂母,那个拍絮的大娘,送给她千金。也找到了他曾经混饭吃的那个南昌亭长,给他一百钱,说你老人家是个小人啊,好事没有做到底。第三件事情,就是找到了当年羞辱他的市井无赖,让他蒙受胯下之辱的那个流氓地痞,这小子这会儿趴在地上是吓得浑身发抖,因为韩信此刻是楚王了,要他的小命那跟捏死一个蚂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也等着看韩信怎么处分这个人。韩信封他为中尉,中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是负责国都治安的,也就是楚国的公安部长,大出人的意料之外。于是韩信就解释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可以,但杀之无名,他当时没有什么罪,我不能杀他,所以忍到现在。

韩信这一招非常高明。因为这个时候韩信和这个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那个人是个市井无赖,韩信是个破落贵族,是个游民,是个布衣,地位基本上是相等的。那个时候韩信如果是奋起抗争,去杀他也好,打他也好,大家会同情韩信,因为韩信是被欺辱的,被羞辱的,是受欺负的人。要知道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同情弱者,所以韩信那个时候杀他,是获得同情的。现在韩信身为楚王如果来杀他,大家就不同情他,大家会同情那个人,说韩信就是以强凌弱,你是仗势欺人,所以韩信很聪明的,没有杀他。韩信还让他做中尉,这也是很高明的。因为这样一来,这个人会感恩戴德,这个人他能够死里逃生,他已经是阿弥陀佛了,现在不但死里逃生,还做了楚国的公安部长,那叫做喜出望外,别说他这辈子,他下辈子,他下下辈子都忘不掉,他一定会到处说,韩信这个人太好了,天底下最好的人就是韩信,他会到处跟你做广告,这不是可以收买很多人心嘛?

当然韩信也可以说不杀他,或者给他一点小钱,但是韩信高明就高明在这儿,人情做足,做人情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很多人做人情,但是很小气,结果你人情送出去了,你还不落个好,韩信就懂这个道理,我不做则已,要做得你永世难忘,何况我们中国文化里的传统,叫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等等。

那么韩信做的什么事情?全部是报恩,对于漂母,掷以千金是报恩。对南昌亭长给他百钱,那也是报恩。现在让这个市井无赖做了中尉,那也只能理解为报恩。既然是报恩,就说明当年这个人与韩信无仇,这个人当年与韩信无仇,就说明韩信没受侮辱,等于给自己平反,所以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刘邦以“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为名,把韩信打发到今江苏省邳州市做了楚王。韩信带着赫赫战功,衣锦还乡来到了楚国,他找到了当年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中尉,以洗刷当年的耻辱。但是韩信不杀这个市井无赖,不等于刘邦不杀韩信。对于刘邦来说,韩信永远是他的心头之痛、心腹之患,韩信功高盖世,活着对他就是危险,当韩信要求当假齐王时,刘邦心里便已经动了杀机,于是刘邦遇到了一个机会开始对韩信步步紧逼。

那么刘邦又遇到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就在韩信当上楚王之后的第二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这次谋反根据我的研究和分析,我认为是诬告。因为韩信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要反,也没有什么条件要反,他做楚王做得也挺滋润,日子过得很快活,回到自己家乡,他干嘛要反。所以我估计、猜测是诬告,这种诬告的事情,历史上多得很,经常会发生的。

刘邦拿到这份举报信以后觉得是个机会,至少是敲打敲打韩信的机会,于是他就上朝把这个举报信拿出来给大家看,有人举报韩信在楚国谋反,大家看怎么办?异口同声说,发兵,灭了他,活埋了那小子。书上说法是“击而坑之”。刘邦并没有轻举妄动,刘邦跟陈平商量,陈平,你看这个事怎么办,陈平说:请陛下想一想,您的兵比韩信的兵精吗?刘邦说,那不如。那么请问陛下,您的将比韩信的将强吗?那不如。陈平说,那就对了,那你兵不如人家精,将不如人家强,你现在发兵去打人家,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人家可能本来不想造反,不反也得反。刘邦说,是啊,但是也不能这样不了了之。陈平说,四个字,秘密逮捕。刘邦说,怎么秘密逮捕?陈平说,我们历来有一个规矩叫天子巡狩,就是做皇帝,做天子可以到诸侯各国去巡视一下。陈平说,臣请陛下南巡。于是陈平和刘邦就定下了南巡,定在南巡期间秘密逮捕韩信的计划。

刘邦之所以要实施秘密逮捕韩信的计划,主要考虑到韩信毕竟是有功之臣,有用之才,更何况韩信将兵多年,在军中有一定威望,多少也有些心腹,骤然杀了韩信,也许会引起兵变。所以刘邦对于自己能不能战胜韩信没有一定的把握。然而,就在这时,韩信自己却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这个错误直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那么韩信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刘邦南巡当然是公开的,要发诏令的,通知全国的。韩信接到通知以后,慌了,莫名其妙地就慌了,说这个皇上突然南巡是怕冲我来的吧?那他来了以后,按制度、按规矩,我应该到国境线上去迎接,是去还是不去呢?我如果去,他把我抓起来怎么办?我如果不去,那他肯定认为我谋反,这个事情不好办。

这个时候有人就他出馊主意,说你可以带着一颗人头去?谁的人头?钟离眜.这个人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多次打败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项羽兵败以后,钟离眜就逃到了韩信这里,因为他们都是楚人,是老乡,就藏在韩信家里。这个时候就有人出馊主意了,你把钟离眜的人头带去见皇上不就没事了吗?韩信想,好像也是,于是韩信就去找钟离眜,要借他一颗人头用用。

钟离眜这个时候非常伤心,我是觉得你韩信是朋友,是哥们儿,是靠得住的人,是一个厚道的、仁慈的、讲义气的人,我才来投奔你,没想到你要把我卖了。他叹着气说,韩信,韩信,你要想想清楚,刘邦为什么不发兵打你,是因为我钟离眜在这个地方,他知道,他一旦发兵来打你,我会挺身而出带兵去迎战的。现在你把我的人头拿去了,下一个要取的人头就是你脖子上的。然后拿出宝剑架到脖子上说,你不是个厚道人,自杀了。

韩信的这个决策完全错了,有什么错误呢?有三点错误。第一,卖友求荣,在道德上输了一招棋。我们要知道,韩信和刘邦这个时候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刘邦感谢他,毕竟韩信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嘛;另一方面刘邦又猜忌他,韩信毕竟是功高盖主嘛,所以刘邦才把他齐王的军权夺掉,由齐王改为楚王,那意思也就是希望他能够就此安分守己,得到一个善终就罢了。而韩信这个时候一方面觉得刘邦对自己还算厚道,虽然齐王变成楚王了,毕竟还是衣锦还乡。但是从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抱怨,觉得自己的功劳没有得到足够的犒赏,所以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就刘邦而言,还是很想把这个刺头给拔了,但是下不了手。

为什么下不了手?刘邦并不是一个喜欢杀功臣的人,他和勾贱也不一样,他也知道勾践和文种大夫的故事,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死”这个典故,他也不想背上这个恶名。但是现在不要紧,为什么?韩信已然由功臣变成了小人,出卖朋友的小人,按照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小人,人人得而诛之,小人是可以随便杀的,杀小人在道德上是不受谴责的,韩信在道德上输了一把,这是第一。

第二,讨好献媚,在心理上输了一招棋。韩信杀钟离眜,拿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意图很明显,就是巴结讨好刘邦嘛,因为刘邦恨钟离眜嘛。那么你去巴结他,说明你什么呢?说明你理亏呀,你如果不理亏的话,你干嘛要去巴结他,说明你自己不把你和刘邦放在平等的地位,你自己矮了人家一头,心里犯怯,底气不足,理不直,气不壮,不坦荡,你的心理上就输了一把。这是第二。

第三,主动投降,战术上又输了一招棋。刘邦没说要怎么样,也没有处分你,也没有派人来抓你,他只是要南巡一下嘛,他来看看你不行吗?怎么着了嘛!你怕成这个样子,你主动跪下来,仗还没有打,你就下跪了,你还打什么仗,这是不是战术上又输了一把。

韩信就拎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哪里会因为你送来这么一份礼物就不抓你了?来人啊,抓起来。立马就在国境线上逮捕了韩信,然后把韩信扔在自己的车上,回去了,不南巡了,回京师。于是韩信在这个时候,在车上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忘;敌国已破,我固当烹矣”,说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狗,我这个狗也该被你煮着吃了,我活该嘛。刘邦说,少废话,你以为你谋反的证据不足吗?回去说话,带回京城。

但是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因为韩信这个时候谋反没有证据。说韩信谋反的举报八成是诬告,这个刘邦心里也很清楚,你在建国之初没有任何证据,你就把这样一个功臣杀掉,肯定是不行的。刘邦也很聪明,先把他关着,杀杀他的威风,灭灭他的志气,然后宣布,大赦天下。所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韩信也赦免了,不过你毕竟是有问题的,楚王不能当了,降两级,淮阴侯,淮阴是韩信的家乡。王以下是公、侯、伯、子、男,降两级,留用,以观后效,但是不能“之国”。就是你不能到你的封地去,留在京城听候差遣,厉害吧。从此韩信就变成了淮阴侯。所以司马迁的《史记》,韩信的传叫《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的《史记》,他记人物是三个等级,第一等最高的等是本记,是记帝王的。比如说秦始皇是本记,汉高祖是本记,项羽也是本记;第二等叫世家,是记诸侯的,记国王的,所以越王勾践是世家,甚至萧何、张良也记为世家;韩信是列传,第三等。

所以自从韩信做了这么一件蠢事以后,他和刘邦之间的那个形式地位,本来是这样的,甚至韩信还略高一点的,现在变成这样了,刘邦在形式上完全超过于韩信。所以韩信出卖自己的朋友并没有落好,反而坏了自己的事。

韩信并没有因为出卖朋友,而保全自己,这反倒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此时的韩信,其实已经是刘邦手里可控制的一粒棋子,要杀要剐任有刘邦处置。但此时的刘邦不但没有处置他,还封他为淮阴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韩信最后走上了绝路呢?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之后的表现,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非常不痛快,称病不朝,长期请病假,当然了,这个病也有两说,病嘛,可能有一点,打了那么多年的仗,风餐露宿的,还不能落点病,什么风湿关节炎之类的,什么胃溃疡之类的,估计会有一点。另外有心病,郁闷嘛,不痛快,不高兴,生闷气,心里有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觉得上朝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他本来是王爵,因为我们知道,古人上朝是按照官位大小排队的,叫做列,王、公贵族是一列,侯、侯爵、大夫,将军这些是一列,韩信本来是高级的那一列的,把他降到低级那一列去了,就像坐飞机,本来是坐头等舱的,给降到经济舱去了,他就觉得很没面子,只是想想看那些坐经济舱的低级的行列里面都站些谁啊?羞于为伍,所以他不上朝,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骚不断。

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七逛八逛的,逛到了樊哙家里,樊哙也是汉初的风云人物,也是汉初的一大功臣,但是樊哙这个人厚道,一看韩信来了以后,扑通跪下来,表示欢迎,说大王居然肯来光临小臣的寒舍,感到无比地荣幸,因为樊哙也是封了侯的。韩信说什么,哈哈哈哈,哎呀呀,我没想到,我韩信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什么话嘛?樊哙是什么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当年鸿门宴上不是樊哙出来,刘邦命可能都没有了,鸿门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项羽请刘邦吃饭,说要杀刘邦的,派了一个叫项庄的人舞剑,准备一剑刺到刘邦身上,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用自己能吃,能喝,豪言壮语震住了项羽,使项羽没有了杀心,才救了刘邦的一条命,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你跟他为伍怎么就丢人了,不合适说这个话。这倒也罢了,大家也知道他委屈,冤枉,发发牢骚,大家哈哈笑笑就算了,可是他这个时候又往绝路上走了一步。

汉十年,陈豨拜为钜鹿守,有一个叫陈豨的人被封为钜鹿郡的太守,这个时候叫郡守,叫太守是后来的事情,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就跟他在院子里散步,韩信就拉着陈豨的手在院子里散步说,陈豨,我能跟你说两句心里话吗?陈豨说,请指教。韩信说,陈豨,你知道你现在去当郡守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吗?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而且也是个军事力量很强的地方。你去了以后一定会有人告你谋反,这个是经验之谈,韩信一当楚王不是有人告他谋反嘛,反正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兵权,你又是在一个重要的地方,反不反都有人去告,有人告你谋反,等到第一次告你的时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时候皇上就会将信将疑,第三次又有人告诉你谋反的时候,我们皇上一定是勃然大怒,带兵去打你,你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与其被逼得造反,不如你自己策划好了先反他一下子。陈豨老弟如果决计在巨鹿造反,兄弟我为你做个内应。陈豨说,好,就这么说了。于是到了巨鹿以后果然就反了,自称大王,果然刘邦一怒之下,自己带兵去讨伐陈豨了,留下吕后、刘盈、萧何镇守京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这个系列讲座前面一开始就讲到的那一幕,就是韩信准备把监狱的人放出来去攻打皇宫,擒拿或者谋杀吕后。这个时候吕后就采纳了萧何的建议,骗韩信说,前方传来捷报,皇上在边境大胜,群臣都要进宫去祝贺,你虽然现在是生病,但是这样的大事,你也勉勉强强地要去祝贺一下。于是韩信就去祝贺,于是就被擒拿,就被吕后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一个战功显赫,为大汉王朝的建立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最终也没有逃脱“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公元前196年,就在汉高祖刘邦带兵讨伐巨鹿郡守陈豨时,吕后以韩信“判乱”为名,将他杀死在长乐宫钟室。当刘邦得知韩信死的消息时,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刘邦是如何处置曾经鼓动韩信造反的蒯通的?

这是本案最后一个谜团。刘邦从前方回到京城以后,吕后向他报告,韩信被我杀了,刘邦的态度,司马迁用了这几个字来形容叫“且喜且怜之”,司马迁是非常地伟大,他往往几个字就传神了,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刘邦的矛盾心理和微妙心理。因为韩信毕竟是刘邦的爱将,两个人一起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你说一点感情没有这是讲不通的。当然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推出自己的饭菜给韩信吃,这带有收买人心的成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秀,不能不承认他不是没有做秀的成分,但是老实说有时候秀做多了,也能有点感情,日久生情的事,假戏真做,做着做着就做成真的了,何况刘邦确实赏识韩信,韩信也确实是优秀的人才,也确实是功高盖世。所以他得到韩信的死信以后,他的心情是非常地复杂,是又高兴,又觉得可惜,于是刘邦就问吕后,说韩信临死之前有什么遗言吗?吕后说,他说了一句话,我悔不听蒯通之计。刘邦说,我知道了,这个人就是齐国的一个辩士,然后传令,给我把这个人找来。

找来刘邦就问,蒯通,听说你鼓动韩信自立为王,是不是有这个事儿?蒯通说,是啊,那个小子不听我的,他要是听了我的,他今天会这样,你还能活着吗?刘邦说,“烹之”,给我扔油锅里去,蒯通就大喊一声,“冤枉”,刘邦说,回来,明明是你教他造反,我杀你,你怎么冤枉啊?蒯通说,秦王朝王纲解钮,天下大乱,所有的豪杰风起云涌,举兵灭秦,这个时候天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呢?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就是秦王朝丢掉了自己的梅花鹿,天下的英雄都来追逐他,在这个时候谁的个子高,腿长,跑得快,谁就抓到鹿了,这就是“逐鹿中原”的出处,所以“逐鹿中原”就是这个意思。那时候都是自由竞争,谁都有资格去竞争,谁都有可能胜利,所以谁的身边都有一帮人马帮助他们,这些人去帮助这些英雄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君主,不知道有别的君主的,我那个时候是帮韩信,我当然只知道韩信,我不知道陛下,这叫做“各为其主”,这就是忠心耿耿,我怎么不对?再说,在那个时候,天底下磨快了刀子,想干陛下干的那些事的人还少吗?陛下难道能够把这些人都抓来杀了?刘邦说,“置之”,放了他,说得对啊,所以刘邦不是糊涂人,刘邦是个明白人,刘邦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蒯通虽然鼓动过韩信谋反,但是蒯通说得有道理,刘邦就把他放了,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所以刘邦最后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那是有道理、有原因的。

刘邦在楚国的边境上逮捕了韩信以后,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刘邦经常找他聊天。有一次刘邦就问韩信:说韩信,你看看我要是带兵打仗能带多少人马?韩信说十万,那要是你带兵打仗你能带多少人马呢?韩信说,多多益善。就是说我带多少人都可以带,我带的兵越多越好。刘邦说,呵呵,奇怪了,我就只能带十万人,你是多多益善,你怎么被我抓起来了?韩信说,陛下虽不善将兵,你虽然是不善于带兵的,但是善于将将,你虽然不会带兵,你会带将啊,所以带将的才是最大的人才。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韩信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在最不可能反叛的时候却涉嫌谋反。有专家据此认为,有勇有谋的韩信不会出此昏招,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步步紧逼,无路可退,才出此下策。韩信到底是否谋反,为何而反,至今还有争论,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民族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他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差强人意是什么意思,差强人意成语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小编本人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形容现实的到的效果跟自己想要的效果差距很大,隔得很远。直到今天用这个成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好像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儿?那正确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差:尚,略,还。强:振奋。原指还算振奋人心。后多指尚能使人满意。解

  • 兴庆宫是哪个皇帝的府邸?兴庆宫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兴庆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宫殿群(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之一,称为“南内”。位于长安外郭东城春明门内。唐代的兴庆宫范围,东至今仁厚庄与理工大西部,西至今兴庆西路,南至今咸宁西路中段,北至今东关长乐坊路南,今遗址开辟有兴庆宫公园。兴庆宫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

  • 古代是如何储存冰块的?古代怎么保存冰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看惯了古装剧的骚年们,是不是从来没看过这样的镜头:三伏天,热气蒸蒸之时,太监突然递给皇帝一个冒着凉气的“冰淇淋”?然而,这并非恶搞,而是历史上的确能够出现这样的一幕……说起来,世界上最早的冰饮是起源于中国的,那么古代的夏天,人们又是如何在没有冰箱的

  • 谁击毙了奥萨马·本·拉登? 本·拉登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2011年5月1昼夜,在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年夜约50千米处的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豪宅内,基地组织头号人物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击毙,长年54岁。拉登之去世竣事了美国对他开展的长达十年之久的追捕。但他的去世,也给咱们留下了五个未解之谜。一、到底是谁

  • 门前摆放石狮子是什么寓意? 大门前放的石狮子有何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在街头我们不难的看到,很多高大雄伟的建筑物门前,都会矗立这一对威武的石狮子,为何石狮子会如此的流行,发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上?探讨中国石狮艺术的起源,那就与狮子的传入有关。狮子原产于非洲、西亚和美洲,并非是我国本土产物。许慎《说文解字》并无“狮”字,古代将其音译为&

  • 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请客吃饭有时当不得真,历史上的鸿门宴就是这样的饭局,吃饭的想杀死被吃的,可见吃饭有风险,入座需谨慎。不过鸿门宴上项羽并没有杀掉刘邦,多少叫人有些匪夷所思。当时项羽虎视眈眈,陈兵霸上,几欲置刘邦于死地。不过刘邦很有办法,结果逃脱掉了。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ldqu

  • 伍子胥是怎么死的,伍子胥为什么会掘墓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在逃亡的途中,楚平王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

  • 毛岸英有儿子吗?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儿子的,毛岸英跟刘思奇结婚的时候,刘思奇还在读大学,两人没有孩子,刚结婚一年毛岸英就去朝鲜战争了,后来身亡……守寡十二年后刘思奇改嫁了。倒是他的弟弟毛岸青有个儿子叫毛新宇,是毛泽东唯一的孙子。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1925年10月举家迁往广州

  • 古代中国有哪些有名的刺客,荆轲被评为史上最佳上镜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最拽刺客TOP榜,荆轲被评为史上最佳上镜刺客一、最佳上镜刺客:荆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二、最佳创意刺客:专

  • 赵云的马叫什么?三国名将的战马名字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长坂坡上,令赵云七进七出,而落于不败,落入陷坑生,而又能飞跃而起的那匹马,名叫照夜玉狮子。说法一:照夜玉狮子:赵云之马,裴元绍因它被赵云刺死,长坂坡跃出陷坑,人说是阿斗之福,实际是此马之功。具有奇特力量的名驹,踏雾登云气力长。三国名将坐骑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而与英雄息息相关的宝马,也由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