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哪国最后灭亡?派荆轲刺杀秦王是哪个国家?

战国七雄中哪国最后灭亡?派荆轲刺杀秦王是哪个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04 更新时间:2023/12/12 20:30:48

在名篇《六国论》里面,写到六国败亡是因为自私,最终被秦个个击破,事实上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很正常,不过要算真正最自私,最爱贪小便宜的话应该是燕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在西周时期称为北燕,是召公奭的封地,位于诸侯国的最北面,现在北京一带,当时与山戎等少数民族接壤,属于比较荒蛮的地区。召公奭也姓姬姓,是周王室的旁族。

西周初年,召公奭本人并没有就封北燕,他负责管理宗周,即周朝大后方,他执行力强,规划力却弱,但会办事,放在他所处时代,他的身份,就够了。

燕国的统治者继承了召公会办事的传统。春秋时期,少数民族山戎进犯燕国,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得胜而归,燕庄公送齐桓公,一直送到了齐国境内,当时有规定诸侯相送不得出境,齐桓公就把这片土地送给了燕国。齐桓公当然是为了收买人心,但是在燕国看来由于他们自己会来事,结果得到了好处。

燕惠公的时候,燕国人靠小聪明获得利益的思想再次得到了证明。燕惠公有一个宠姬,名叫宋,深得惠公宠爱,惠公答应她把大夫们全部解职,任用她的亲戚们管理国事,结果大夫们共同起事,杀掉了姬宋的亲戚们,惠公害怕了,跑到了齐国,一番甜言蜜语之后,齐国联合晋国出兵燕国,燕惠公又回到了燕国,可惜他刚刚回来就死了。但是这件事给燕国的公卿大夫们留下了一个印象,靠甜言蜜语就可以办大事,靠小聪明就可以获得利益。

战国时期,专靠游说诸侯吃饭的纵横家苏秦,在别的国家一再碰壁,但是在燕国却大获成功,他的一番合纵抗秦的计划得到了燕文公的认同,燕文公给他车马礼物高官厚禄让他游说诸侯,基本得到了诸侯的认同,秦惠王感到大事不好,赶紧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燕国的太子,来离间牵制各个诸侯国,但是对燕国来说毫无疑问得到了好处。不久,燕文公死了,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易王。齐国进攻燕国,夺走了十座城池,苏秦出使齐国,把十座城池又给要回来了。此时,苏秦在燕国很受人崇拜,连燕文公的夫人都和他说不清,后来自己也害怕被人抓住,跑到了齐国。燕国人本来就有靠小聪明获得利益的思想,苏秦能够从全天下的战略角度看问题,比他们技高一筹,尽管苏秦合纵抗秦的计划非常不现实,但是燕国人当时不知道,其实苏秦早就发现自己的问题了,他趁燕国人还没有彻底明白的时候,就打着祸乱齐国的名义远走高飞了。

燕国人长期耍小聪明,终于耍出了大麻烦。燕易王死后,燕哙即位,任用子之为相,子之看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进行得都很顺利,又看到燕哙软弱无能,就长了野心。此时,齐宣王派苏秦的弟弟苏代出使燕国,本来苏秦就与子之有姻亲关系,苏代也与子之交好。燕王问苏代:“齐宣王是什么样的人?”苏代说:“肯定不能称霸。”燕王说:“为什么?”苏代说:“他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这话是欺骗燕王让他信任子之,结果燕王加强了对子之的信任。事后,子之赠送苏代了两千多两银子。子之夺得燕王的天下,但太子平不服,最终二者相斗,参与的人数达到几万人!战乱持续了几个月,死了几万人,全国惊恐,士民离心。要不是孟子劝齐王出兵,燕国就差不多完了。说白了,子之就是个骗子,但是燕王的信任,让燕国步入深渊,幸好燕昭王上位后极力收拾旧河山。

燕昭王即位以后,发奋图强,招揽贤人,弔死问孤,与民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富强,以乐毅为将进攻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齐湣王出逃,只有三座城池没有攻下。此时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乐毅被骑劫取代,齐国的田单趁机反攻,又把丢失的城池夺了回去。燕国和齐国的战争事实上使双方两败俱伤,只是有利于正在图谋统一天下的秦国。齐国似乎吸取了教训,对燕国的战争中采取了有限征战的政策,田单后来进攻燕国,占领一座城池就撤回了。

但是燕国人好占小便宜,缺乏全局观念。秦国在长平活埋了四十万赵国的降卒以后,燕昭王看到了机会,先派使者谄媚赵王,然后起兵伐赵,想捡点便宜,赵王派廉颇为将,大败燕军,追杀燕军五百多里,包围燕国国都,燕国献出国相之后才讲和。燕国人没有吸取教训,认为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是因为看走了眼,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他们不可能吸取教训。

后来秦王嬴政已经即位,秦国统一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显了,但是燕国人看不到,燕赵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赵国只好奉陪,但对燕国采取有限战争的政策,应该说是正确的。燕国看到赵国多次被秦国打败,占小便宜的激情又来了。燕王发兵进攻赵国,结果主将被杀,损失了两万多人。

等着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赵国,秦军兵临易水,已经到了燕国边境了,此时燕国人终于看清了形势,知道谁是自己的真正敌人了,但是他们不愿意正面接战,他们选择的是派遣刺客。燕太子丹收养了二十个勇士,派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军进攻燕国,太子丹被杀,燕王跑到了辽东。四年后,燕国灭亡。

咱承认燕国的生命力很顽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皇钟有什么用?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东皇钟有什么用:东皇钟,天界之门,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壁文记载: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一般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壁文记载: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东皇钟是无处可考的

  • 项梁兵败的原因?项羽的叔父项梁在哪里被谁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薛城会议后,以项梁为首的项氏集团成了反秦的中坚力量和绝对领导。为了保持这种优势,项梁在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一,内政方面保障自己的地位。现在的楚怀王是原楚怀王的嫡孙熊心,也有叫芈心的,都是一个人。因为楚国是芈姓,熊氏(先秦时的“姓”和“氏”是两

  • 甘罗为什么被秦始皇封为丞相?甘罗是哪个朝代的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吕不韦掌管秦国后,有一次想攻打赵国,扩张封地,于是打算平派张唐出使燕国,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可是要去燕国就会经过赵国,而张唐曾经打过赵国,赵国对他恨之入骨,所以不愿意去,弄的吕不韦很生气。这个时候有个小屁孩来了,问清原委后,说他能让张唐去。吕不韦以为消遣他呢,气的冲这个小屁孩吼道:“走

  • 昆仑镜是谁的神器,昆仑镜原为西王母沟通人间的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一次西王母诞辰的蟠桃大会中,神镜被盗,从此下落不明,此后虽曾转世为宇文拓,然自宇文拓西行身故之后,宝镜行踪再无人知晓。天之痕中首先提出十神器之说,在此后的轩辕剑作品中也有所涉及。昆仑镜原为西王母沟通人间仙境穿越时空的法宝,因某事转入人间。春秋时存放于秦国陈宝祭庙后的昆仑界一重天的华池之台,对存放

  • 秦桧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秦桧是病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陷害忠臣的秦桧是死于何人之手呢。大家都知道岳飞是被秦桧这个小人害死的。可是却鲜少有人知道秦桧这个恶人是怎么死的。那么,秦桧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

  • 雍正是如何当上皇帝的,他改过先皇的遗诏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是如何当上皇帝的,他改过先皇的遗诏吗。不管是在哪个朝代,皇位一直是众多皇子角逐的位置。那么,雍正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他是通过改变先皇的遗诏当上的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熙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雍正嗣位,长

  •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刘邦影视剧照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第二年,韩信被小人告

  • 贾似道怎么死的,死于厕所的一代奸相贾似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宋理宗时权臣。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

  • 贾似道的小故事,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说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宋理宗时权臣。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

  • 贾似道的生平简介资料,历史如何评价贾似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宋理宗时权臣。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