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一部志怪小说,是由蒲松龄创作的一本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部花费蒲松龄一辈子心血的“孤愤之书”。每个故事都能够体现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已经不简单的是一部描写鬼神的小说,这本书在蒲松龄40岁时《聊斋志异》就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来的阶段就是蒲松龄他后来还不断增补和修改。经过不断的完善才成就了这本伟大的著作。聊斋志异的很多故事情节我们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不熟悉的地方就是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这本书一开始只是在民间被广为传抄,但是直到蒲松龄去世之后的五十年才被制作成书籍在浙江成书问世。所以这本书最早诞生的地方是在浙江,也将这本书定名为《聊斋志异》这本书的名字来源也是有原因的是因为“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所以聊斋志异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是蒲松龄记述的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这本书一共16卷,共有491个短篇。这本书全书的体裁非常复杂,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唯一固定的就是每一篇都是故事的形式,全书以短篇小说为主,兼有杂记、寓言等多种文体,虽然全书都是在描述一个个故事但是故事的来源也不一,有的故事来源是听说的传闻,也有出自前代文献的因此制作出来的故事,但是这些都是一少部分,很多出名的作品较为有名的重要的作品往往是蒲松龄自己创作的,不得不说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水平是真的高。
聊斋志异从性质来看,这里面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篇幅短小同时不具有故事情节,只是对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另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这一类是有曲折情节的奇异故事,如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胭脂》、《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促织》等等。除了极少数居于这两类之间外,这两类的文章在这本书的篇数上各占约半数,整本书的大致分类就是这两类。。
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编写成了一部亦真亦假的志怪小说,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因此,聊斋的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尤其是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义愤、道德的思考、艺术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