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传奇的英雄小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国时期,三股势力为争夺天下展开的一场又一场的斗争。其中,争夺荆州这个事件想必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孙权、曹操、刘备都想要拿下荆州,因为荆州对于取得全部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这部小说里,有一回,孙权让自己的手下吕蒙去抢占荆州,不过,孙权交代过吕蒙,拿下荆州以后,不要杀害关羽。但最后,吕蒙却杀掉了关羽。吕蒙作为部下,为什么要违抗孙权的意思而选择去杀掉关羽呢?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吕蒙攻荆州
历史上,关羽也是南征北战,是位很优秀的军事家。此外,他为人也十分仗义、重感情,为自己的兄弟刘备拿下了荆州,但关羽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为人狂妄自负,这样的性格也就造就了他会容易轻敌。
关羽占领荆州以后,东吴孙权可是非常不甘心的。因为荆州这个地方对于夺取天下至关重要,三个国家都想得到荆州,于是,孙权就派吕蒙去打关羽、夺取荆州。此时,关羽正在北伐,不过,关羽不可能不知道东吴会趁自己不在,打荆州的主意。
但关羽过于狂妄,认为东吴那群人都是胆小的鼠辈,肯定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于是,他就全身心地为北伐做准备。
可是不想,东吴的吕蒙趁这个时候白衣渡江,趁着关羽忙于别的战事,偷袭了荆州。关羽知道以后,大惊失色,因为他一人要同时面对两场战争,实在是过于凶险。
结果可想而知,吕蒙成功打败关羽,荆州失守,落入到了东吴的手里,而英雄关羽也被吕布杀害。
历史的真相
那么,吕蒙为什么要杀掉关羽呢?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明明告知吕蒙不可杀掉关羽,因此,吕蒙杀死关羽的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对于《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描述,我们大可不必当真,因为小说总是存在杜撰的成分的。
其实,通过分析当时战争的形势可以发现,吕蒙杀死关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主要是因为,关羽是荆州的首领,杀掉关羽,荆州群龙无首,自然方便收入东吴的手里,吕蒙杀掉关羽,不是出于什么私人恩怨,主要是因为战争的需要。
而且,在《三国演义》中孙权不让吕蒙杀掉关羽这段,其实是假的。根据现存的相关历史资料,东吴早就想占领荆州,从孙权的父亲开始,东吴早就打荆州的主意很久了,因此,为了战争取得胜利,孙权并没有不让杀害关羽。
孙权的野心
其实,在东吴,一直存在两大阵营,分别是鹰派和鸽派。鹰派的代表人如周瑜,主张用暴力手段吞噬刘备的势力,夺得天下。而鸽派的代表人如鲁肃,这一派的人主张用柔和的方式对待以刘备为首的势力,采取联盟的方式,共同抵抗曹操。
再来说说孙权这个人。孙权到底属于哪派呢?其实,孙权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孙权的父亲生前一直想要东吴强大起来,守住东吴大业,赢得整个天下。
因此,可以看出,孙权是比较倾向于鹰派的,史料上并没有说孙权提醒吕蒙不要杀关羽,而对孙权来说,夺取荆州、赢得天下、成就东吴的伟业才是他最关心的,至于杀不杀关羽,他并不在意,而且,如果是为了战争的胜利,杀死关羽又有什么关系呢?孙权要的就是统一天下罢了。
甚至可以说,孙权还希望关羽被杀,这样,刘备就少了一个得力干将,这对于东吴灭掉刘备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小说与史书是完全不同的,为了吸引读者,作者需要运用一些手段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因此,小说不免有大多杜撰的成分。所以,对于小说这种文体所讲述的事件,是不能完全相信的。我们要提高辨别事情真假的能力。
此外,在这件事上,有人说吕蒙是出于私人恩怨杀掉关羽,但吕蒙首先他是东吴的人,是孙权的手下,因此,他肯定要以孙权的利益为重的,他不会仅仅为了报仇杀掉关羽,更多的是战争的需要和孙权的意思。因此,《三国演义》的这部分叙述是完全不可信的。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