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遵孝不死,卧龙不出”是被大多数三国史爱好者奉为准则的格言。这是什么意思?郭嘉,字奉孝,颍川主义,颍川自古出谋士。除了郭嘉,颍川还出过习智才、荀彧、荀攸、许舒等人才……曹操,他到底有多大本事,以至于人们把他的才华置于武侯诸葛亮之上?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从郭嘉短暂的一生就可以看出。如果仔细分析,甚至可以认为郭嘉若并没有英年早逝,而且很有可能改变汉末三国的历史。如果郭嘉没死,就不会再提三国了。
01
首先,郭嘉改变汉朝的能力历史的走向体现在他独特而准确的判断上。我们都知道正是因为郭嘉,曹操才一步步统一了中国北方,打败了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袁绍。虽然郭嘉本人并没有活下来可见曹操在北方称霸,正是因为曹操借用了郭嘉的“最后一计”,才有了初步争霸世界的资本。可见郭嘉对曹操早期崛起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
郭嘉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亮相,将是在处理袁绍问题的军事会议上提出的“十胜十败论”。其实,郭嘉所谓的“十胜十负论”,与荀彧此前鼓吹的“四胜四负论”有很多借鉴之处。只是前者在后者的观点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归类,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十胜十败论”。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客观上推动了曹操对袁绍开战的决心,同时初步确立了“曹操集团”早期争霸的战略重点,利用郭嘉夺取袁绍家产的计策是为了巩固现有版图的发展,进而在北方攻打与袁绍关系好的乌桓、鲜卑等北方部落,彻底夺取北方,进而图谋南方和西方。这个时候,郭嘉的提议显然是符合曹操对争霸战的长远打算的,而曹操也确实是按部就班的郭嘉战略,虽然郭嘉的计划实现起来花了很多时间,但是,从从未来历史的角度来看,郭嘉曹操普韦所谋划的长期战略都是极为正确的。
02
另外,郭嘉在对待临终前投奔曹操的刘备时,也有着非常认真的分析和考量。众所周知,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带走后,无处可去,只能依附于不断扩张的曹操。当时,曹操正在犹豫是留刘备还是杀刘备。刘备,因为荀彧看得很清楚,刘备不是一般人。他的野心迟早会让“曹操集团”吃亏。这个时候再不杀他,后患无穷。
不过,郭嘉并不这么认为。长此以往,刘备此时并不具备与曹操抗衡的条件。如果贸然杀了刘备,势必会引起社会的恐慌。毕竟,刘备的社会基础和民间影响力是深厚的。其三,曹操在徐州征讨吕布,郭嘉的作用再次显现。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吕布选择了固守城墙、清场久战来抵御曹操。关键时刻,贺氏主张曹操用水攻活擒吕布,果然奏效。吕布被杀,徐州沦为曹操的囊中之物。
一向主张“先北后南”战略方针的郭嘉,在处理吕布问题上一反常态,力劝曹操不要只顾眼前的强敌袁绍,而是忽略吕布背后的不稳定因素。事实证明,郭嘉的毒辣眼光给曹操省了不少麻烦,郭嘉的威望和名气也迎来了高潮,只可惜这么难得一见的人才,最后却病死了。突然。据传闻,郭嘉死于肺结核。虽然郭嘉身体确实不好,但这样的结局着实令人遗憾。
结语
从以上三点来看,郭嘉的能力毋庸置疑。试想,如果郭嘉在这三件事上不站出来,或许这三个国家的历史真的会被改写,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嘉若支持荀彧杀死刘备的意见。恐怕不会再有“孙刘操”瓜分天下的故事了。在曹操的敌人看来,郭嘉绝对是一个谁都不想面对的存在。在曹操自己看来,郭嘉的到来犹如上天赐予的礼物。哪个领导不想要郭嘉这样眼光独到,总能在最关键时刻为领导排忧解难、工作积极的部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荀彧没有向曹操推荐郭嘉,那么曹魏的称霸也会相应延后,北方的局势还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