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初年奸臣丁谓,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北宋初年奸臣丁谓,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20 更新时间:2024/1/19 2:47:51

对那些喜欢阿谀奉承领导的小人们,我们常常用溜须拍马这个词来形容,但是大家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其实,这简单的四个字成语却来源于两个典故。

溜须的典故来源宋代,宋真宗丁谓是主管财政事务的副宰相。而当时的宰相是名相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言听必从的。

在一次宴会上,寇准喝汤把自己的胡须弄脏了,丁谓立马起身为其揩拂胡须,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就是“溜须”的由来。

至于拍马则是来源于元代,元代是游牧的蒙古民族得的天下,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

一方面是蒙古人对马钟爱有加,另一方面马也是他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

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后来,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创造出溜须典故的小人—丁谓,是为何一步步高升成为一国宰执的,他到底有那些过人之处?

自古以来能在斑斑史册留下大名的人,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其都是一些能力出众之人。而丁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人才华出众,多才多艺,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天才。

丁谓(966~1037年),字公言,小字谓之,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河北。从小丁谓就表现得很优秀,机敏聪颖,过目不忘。

早年,丁谓随做官的父亲丁颢在泾州。其父亲同僚窦见丁谓聪明机灵,颇有才气,称赞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于是将女儿相许。

而才华出众的丁谓也确实不负众望,淳化三年,年仅二十六岁的丁谓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

淳化年间(990-994年),峡路一带少数民族因不堪压迫,在边境地区纠众造反,年轻的丁谓奉命前往处置。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占州县,掠夺男女,与官府为敌。

他一到此处即下令停止进军,孤身冒险入溪洞会见其首领,晓谕朝廷安抚之意,并宣称带有皇帝诏书,一律赦免不杀。

并且赠以锦袍、银帛,使他们感激涕零,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表示愿意世代奉贡朝廷,并将誓言刻录石柱,竖在边境上,西南地区从此得以安宁。

此时的丁谓的表现完全是一派名臣作风,有勇有谋,孤身犯险,以一己之力平息干戈,真可称得上不惧艰险的英雄。

而后丁谓采用以盐换粮的办法,解决夔、万诸州军饷之弊,同时也减轻了边民长途解送皇粮的劳苦。他又奏准黔南边民养的马,可以到市场上自由交换。还亲自规划经营建筑夔州城寨,以增强边防。

可以这么说丁谓治理地方的政绩十分突出,他也是凭借自己傲人的政绩一路升迁,进入中央,担任三司使,成为朝廷的重臣。正是在这个位置,丁谓在理财上的天赋得以充分的发挥。

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每年征收数量不一,并随意加码,百姓苦不堪言。丁谓担任三司使后,专门调查,制定相应政策,并奏议以咸平六年户口和财赋收入为标准,此后每年按此数据征收,并报朝廷备案,以利国计民生。

并结合实际情况,编订了一本《会计录》,确定了赋税基数,稳定了税额,结束了财政管理长期混乱不堪的局面,成为后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

宋真宗时期,宫中着火,皇帝将重修宫殿的任务交给了丁谓负责。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挖土筑建砖窑烧砖,从外地运输材料进京,还要清理工地上的废墟,任务可谓十分艰巨。但是作为天才的丁谓运用系统规划的思路,想出了一个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他首先在皇宫前开沟渠,然后利用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直达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沟中,复原大街,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难题,使工程如期完,并为朝廷节省了不少经费。

工程建设的过程,同现代系统管理思想何其吻合。丁谓主持的皇宫修建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智慧的管理实践。

单单从此事看丁谓的话,此人是是个难得实干型的政务天才,所以当时的宰相寇准也对丁谓颇为赏识,若是丁谓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估计也是一代名臣。

但是慢慢地丁谓性格中缺陷却暴露了出来,此人品性狡狭,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做事没有底线,不仅没有将自己的理财的天赋用于国家建设上,反而是用在了迎合皇帝的私心上。

当时宋真宗要在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朝中大臣皆都上疏劝谏反对,认为此举浪费民脂民膏。丁谓却劝告宋真宗:“陛下有天下之,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群臣如有阻挠,我愿意与他辩论。”从此便无人再敢劝谏。

于是善于逢迎的丁谓成了宋真宗眼前的红人,不久其又领建造会灵观、玉皇像迎奉使、修景灵宫使、天书仪卫副使,为皇帝建造了一批豪华宫殿,利用其理财的天赋,为宋真宗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用于宋真宗的挥霍上。

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被朝中诸人斥为“奸邪之臣”。人们将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为“五鬼”。

而且丁谓此人心胸非常狭窄,他和寇准本是良师益友,深受寇准提拔重用之恩,但是因为开头所说的溜须的典故,丁谓便对寇准怀恨在心。再加上此时丁谓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而宰相寇准为政严正,丁谓为了清除异己掌握大权。

便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极力排挤,天禧四年(1020年),将寇准赶出朝廷,被贬为相州知州,后又贬为道州司马,丁谓还不满足。

乾兴元年(1022年),丁谓又勾结宦官雷允恭,修改“诏书”,把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再将他贬为雷州),最后导致寇准客死贬所。丁谓更是趁机将朝中凡是与寇准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宋真宗晚年,由于身体每况愈下,政事多由刘皇后代理。丁谓看到这个情况,果断跟刘皇后结成政治同盟,借助刘皇后之手权倾朝野,将李迪冯拯等对手一一扳倒,如愿以偿登上自己朝思暮想的宰相的位置,可谓是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宋真宗驾崩后,宋仁宗即位,刘皇后成为刘太后,以摄政之名,统领朝中大政。丁谓本是刘太后的同盟,他还以为其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不料刘太后深知丁谓为人,知道不能对其委以大任,借口其为真宗修建皇陵时出现错误,将其罢相外贬。

其实,照实说来丁谓虽然是有奸臣之名,但是其并未做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非但如此,其还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之所以有此恶名,主要是因为其善于逢迎皇帝,没有坚守为臣的底线,满腹才华全都用在了讨好皇帝的身上。

再加上此人心胸狭窄为了打击政敌不择手段,尤其是陷害了于国有大恩的寇准,故此才上了宋史的奸佞录,留下千古的骂名。

标签: 丁谓北宋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庆恭皇贵妃是乾隆后宫最幸运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庆恭皇贵妃,清朝

    她曾经站在紫禁之巅、风光无限的女人,因惹怒大清天子而失去圣宠,落得一个不废而废、惨死冷宫的结局。曾是乾隆后宫最幸运的女人,她就是庆恭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两淮盐政普福自掏腰包为庆恭皇贵妃的父亲陆士隆捐官,忻嫔戴佳氏的姐夫江苏布政使安宁便将此事报告给了乾隆,乾隆下令让庆恭皇贵妃的族人入内务府镶黄旗佐领

  • 因大笑得皇帝宠幸,尚寿妃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寿妃,明朝

    明朝时期,一共有过16位皇上,明世宗嘉靖皇上可谓是最任性的一个皇上了。因为在明朝长达几百年期间都是以嫡长子来继承皇位,而嘉靖却不一样,他是以先帝堂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而且嘉靖皇上在皇位上坐了长达45年之久,这也是明朝当皇上当的最久的一个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嘉靖当

  • 永宁公主:15岁就守寡,27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永宁公主,明朝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每当看见电视剧里那些养尊处的皇子和公主,心中都会从由内而外生出一种羡慕的感情。因为在中国古代时期,出生于皇室的王子和公主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人了,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有着尊贵的身份,还有着像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活。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之中,这些皇子和公主们后来的生活都非常的不

  • 唐武宗李炎毁佛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何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武宗李炎,唐朝

    唐武宗李炎毁佛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佛教在东汉时期就传入我国,至今也将近两千年。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如今全国信徒最多的宗教,佛教也算是历经坎坷。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曾经有过四次毁佛事件,每一次都让佛教元气大伤。唐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那时候的皇

  • 唐末宦官张居翰是什么出身?他又是如何挽救近千人性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居翰,唐朝

    每当一提起唐末宦官张居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张居翰是在唐朝末期比较出名的的宦官,大家一听宦官都带有歧视的态度。毕竟比较出名的宦官都没干什么好事,今天的主角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张居翰。他是皇帝的心腹,为无辜之人免去了杀身之祸。他不追求功名和财富,他做事问心无愧。

  • 李世民一共有多少儿子和女儿 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子女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世民儿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世民有14个儿子和21个女儿,也算是高产帝王了。毕竟这哥们没有汉武帝寿长,却比汉武帝多子多孙。李世民的14个儿子里,有3个都是他的嫡子,也就是长孙皇后所生。这概率也是蛮大了。他们分别是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

  • 被称为第一功臣的洪承畴为何会被天下人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洪承畴,明朝

    你们知道被称为第一功臣的洪承畴为何会被天下人唾骂?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众人眼中,功臣名将是皇帝的依仗和人民歌颂的对象;而为建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更是名垂青史。可是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却有这么一位大功臣,他打江山的功劳堪称第一,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却被天下人唾骂,连他侍奉的皇帝也瞧不起

  • 靠着郭圣通才能东山再起的刘秀,为何会废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每个朝代或开国或兴盛,都有一个千古明君,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是否贤明?对国家的富强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东汉来说,最值得骄傲的皇帝就是汉武帝刘秀了。原本西汉已经灭亡,他又为大汉王朝续命两百多年,但是我们在称赞这个皇帝的

  • 汉宣帝追谥祖父刘据为戾太子,是有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宣帝,汉朝

    汉宣帝不追封祖父刘据为帝,却追谥为戾太子是为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追封或追谥,不是新任皇帝的个人行为,而是要经过朝堂上下讨论、要君臣达成一致的。明朝就有著名的“大礼仪之争”,起源不过是新皇帝要追封生父为帝,而群臣坚决不同意。刘询对祖父刘据感情如何,是同情,是不满,是感激

  • 帝辛有哪些成就?他为何会成为荒淫无道的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帝辛,商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帝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帝辛,子姓,名受(一曰受德),商朝最后一位君主,谥号‘纣王’。三千余年来,一向被视作暴君的代名词,口诛笔伐,言其过非,牢牢地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上,真实的帝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