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上位后就处死了和珅 和珅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好嘉庆

嘉庆上位后就处死了和珅 和珅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好嘉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24 更新时间:2024/3/14 23:18:44

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嘉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赏识。和珅怎么说都是聪明之人,乾隆皇帝去世之前,和珅为什么不去投靠嘉庆?和珅与嘉庆之间有什么过节吗?

和珅是有名的贪官,同时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能人,乾隆皇帝在位60多年,什么事没遇到过,也是阅人无数,和珅能够深得宠信,说明他是真有两下子。但是,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就直接收拾了他。他那么聪明,就不能在嘉庆皇帝上位前,多做做工作,提前搞好关系吗?或者做点其他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实话讲,他不能,他和嘉庆皇帝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了。他的死是唯一的结局。

一、和珅太能贪了

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皇帝终于可以亲政了。在办完了乾隆皇帝的丧事后,就着手收拾和珅。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八亿两白银。八亿两,这个可不是小数目,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得财产相等于当时清代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和珅的家简直就是小国库,说和珅富可敌国都不过分,放到现在和珅财产的购买力可以达到2300-2400亿元左右。如果和珅是个商人,获得这么多财产无可厚非,但是和珅是朝廷命官,这就是个赤裸裸的贪腐行为。

和珅这么贪,乾隆皇帝肯定是了解他贪的,为何不收拾他呢?和珅太会讨好乾隆皇帝了,乾隆真的不忍杀他。嘉庆皇帝则不一样,不杀了和珅,人人效仿,清代有多少钱够贪的。最主要的是人心不稳,只要杀了和珅,才能刹住贪腐之风,才能赢回人心。这就不难看出,嘉庆皇帝为何如此急切地要收拾和珅了。

二、清代已经开始变穷了

清代有一段鼎盛时期,那就是康乾盛世(也有说康雍乾盛世的)。对于这100多年的盛世,有人认可,甚至颂扬的。也有认为是虚假盛世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日子,清代是真的强,该一统的一统了,该平定的平定了,该收复的也收复了。正是因为有这些积淀,乾隆皇帝才敢说自己是十全老人。但是,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连年征战,太损耗国力了。乾隆皇帝后期也开始有志得意满的想法,毫不客气地说他就是天宝年间的唐玄宗,只不过那个时候清代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嘉庆皇帝也不傻,朝廷啥情况肯定比已经老糊涂得乾隆清楚。对于和珅的贪腐行为,他也一定是有耳闻的,钱不够的话,需要从和珅的手里拿银子。这个就是抄家。通过抄和珅的家,达到了和珅倒,嘉庆饱的目的。事实上,乾隆皇帝给嘉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嘉庆一生都是在收拾烂摊子。

三、和珅已经成为权臣

和珅如果贪污点钱或许不至于杀头,但和珅真的是弄权,成为一代权臣。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帝前脚刚死,就有人告发和珅谋反,说的和王莽曹操一样,有不臣之心。这些连嘉庆帝都不信,因为和珅没有造反的条件,清代的天下被爱新觉罗家族把控得太严了,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插进来。和珅没有一兵一卒,肯定就没有反的资本,谋反是假,弄权是真。

和珅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肯定是聪明的,在感受到权力魅力之后,和珅会自己膨胀。这就是权力的优惠,和珅也不例外。结党营私成为权臣的标配,在乾隆时代,和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形成了所谓的同盟,并且是真正的结党营私。嘉庆皇帝掌权后,绝不会甘心自己的权力受到掣肘,只有扫除和珅这个障碍,才能牢牢把握权力。

以和珅的聪明才智,他能不能提前和嘉庆帝搞好关系,等乾隆皇帝一死,实现平稳过渡。其实,这是完全不具备条件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一个皇帝,就需要重新确立一批朝臣。和珅作为乾隆非常倚仗的臣子,在新皇帝那很难有位置。在中国古代,真正的政坛“不倒翁”几乎不存在的。新皇帝掌权需要重新洗牌,这种洗牌是要确定自己的势力,要用原来并不重要但却忠于自己的臣子。这就是所谓的封侯拜相,通过自己的封赏,确定自己的忠臣圈子。很显然,对于和珅这样的过去的宠臣,嘉庆帝的封赏和拉拢,并不一定能够换来忠臣,对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放心的。

即使嘉庆皇帝可以接受和珅的是殷勤,和珅也不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隆皇帝不会同意。中国历史最奇葩的职业交替就是皇帝和太子,双方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父子至亲,并且在父子相继的皇位继承情况下,儿子上位的前提是爹爹要归西。对于权力的渴望,儿子自然希望更进一步成为皇帝,却不得不为了孝道不断的煎熬。而老皇帝不到咽气的时候,绝不会把皇位交给儿子,因为皇帝谁都想坐,谁做不会坐够龙椅,最终是不得不把位置给继承人。

皇帝和继承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乾隆和嘉庆是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乾隆即使为了孝道,在位60年就退位了,但是继位的嘉庆还是没有获得实权,直到乾隆皇帝驾崩,嘉庆才完全掌权。从这一点也看出,在权力面前,亲儿子都不行,乾隆会容忍和珅倒向嘉庆吗?绝对不可以,未来的储君也不可以。在权力没有交出去之前,儿子都是竞争者。和珅如果早一步投靠嘉庆,估计早被抄家了。

嘉庆也确实不喜欢和珅,和珅太讨乾隆喜欢了,连他这个儿子都需要靠边站。他能不嫉妒吗?换句话说,在精神上,乾隆和和珅是父子,在血缘上,乾隆和和珅是父子。嘉庆不会接受一个父亲的宠臣,尤其和珅善于揣摩乾隆皇帝的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朝廷,对于有继承皇位想法的嘉庆来讲,是接受不了的。而且由于乾隆皇帝要避免皇位继承人与和珅这样的权臣站一个队伍,会要求和珅递投名状。可以说,和珅已经彻底被绑定,无法走出乾隆这个圈。

历史上很难有政治上的“不倒翁”,因为君主制情况下,皇权太过于唯一,也可以叫大权独揽。和珅只不过是乾隆权力路上的棋子,乾隆死后,和珅就是弃子,失去往日的荣光,并最终被抄家、身死。

标签: 和珅嘉庆

更多文章

  • 被世人误会最深的三国名将,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三国

    熟读汉末三国史,很多三国名人的真实形象与电视上所演绎的相差甚远。那么三国历史上被误会最深的名将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在真实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人,而且文武双全,有着卓越的战略目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却是一个嫉贤妒

  • 蜀汉共有三起叛逃,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蜀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所谓乱世出英雄,是这个道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是其中一位,他平民出身,没有背景,没有一寸土地可以立身,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出了三国中属于自己的天地,那就是蜀汉,说刘备的成功,这主要与他的仁德和品行有直接关系,

  • 已经成就霸业为何难以一统天下?刘备为何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三国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后,结果全军溃败,刘备知道后,遂南下投奔荆州太守刘表。刘表让刘备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备曹军南下。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由于当时身在新野的刘备引来了荆州无数豪杰拥护,因此刘备也引起了刘表的猜忌,刘表为此在暗中提防刘备。即便当时刘备有机会趁曹操远征北方

  • 钟会和邓艾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两人仅仅是死于兵变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钟会,邓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邓艾与钟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邓艾和钟会为什么会死于战乱?两人为什么会死?他们的死和司马昭有什么关系吗?景元四年秋,魏国举兵攻打蜀汉,当时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的钟会命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出兵,来牵制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

  • 辽国最英明的皇帝:耶律隆绪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耶律隆绪,辽

    耶律隆绪,辽国的第六位国君,他在位四十八年,被后人评为辽国最英明的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耶律隆绪诞于公元九七一年,他的父亲便是辽景宗,他则是家里的大哥。耶律隆绪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书,到了他稍微长大了以后,就已经能写一首好诗了。也是在他十岁的那一年,他被封为了梁王。之

  • 赵匡胤连开国功臣都没有下手 赵匡胤为什么狠心杀救命恩人张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匡胤,北宋

    还不了解:赵匡胤杀救命恩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当初做皇帝时都没有杀开国功臣,面对自己救命恩人的时候,赵匡胤为什么狠心下手?事情发生在乾德三年八月(965年),负责审理案件的大理寺接到一封圣旨,官员们不敢怠慢,赶紧来到监狱中,向一位罪犯传达皇帝的旨意

  • 董卓火烧洛阳城是怎么回事 董卓放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董卓,东汉,洛阳城

    你真的知道董卓放火洛阳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卓当初为什么要放火烧洛阳城?董卓到底是什么样的?董卓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存在?董卓的策略,首先是想办法消灭关东联军,如果消灭不了,那就想办法守和,如果守和不成,那就只有等着去死了。董卓要想消灭关东联军,他总共只有两个进攻选择:1、

  •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三国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

  •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毁了明朝的?他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 -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 ,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宣德”。。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让中国历史故

  • 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后代都有哪些人?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晏,三国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