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昭王李暠志为何不想当皇帝?

武昭王李暠志为何不想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77 更新时间:2024/3/28 5:03:53

武昭李暠

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他博学多才、有志,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手,摆脱后凉,李暠被众人拥护建立西凉。

李暠图片

武昭王李暠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建立西凉后,政治上善用贤者,经济上重视务农,制度上执法宽简,赏罚分明。他放宽制度,鼓励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并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给他们特殊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这项政策实施后,很快就吸引了上万户居民返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地区,李暠派宋繇四处征战,并多次取得成功。不久,在李暠的治理下,敦煌就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在那样一个纷争四起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明君,真是人民的福气。

李暠在化方面重视弘扬汉族文化,因而制订了许多措施来宣扬这些汉族思想。不仅如此,他还建立县学、州学等,招收热爱汉文化的学生,使得他统治境内一时学风四起。他又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到西凉,他都重用并加官进爵,于是中原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靠于他,当时的西凉得敦煌成为文人名流的聚集地。敦煌也成为西部的文化中心,李暠的文化举措为汉文化的发展做了杰出的贡献。

李暠家训

武昭王李暠,西凉太祖,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代,唐朝李氏将李暠视为祖先。李暠从小就热爱文学,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肯定会教书授课或者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只可惜,生逢乱世的他不得不走上政治舞台。建立西凉后,在李暠的领导下,敦煌上下形成一股学风,弘扬汉族文化,学习汉族思想在西凉境内盛行。在这段时间,李暠写《诫子书》来宣传李家的家训,在当地广为流传。

李暠浮雕

这篇文章语重心长,句句箴言,表达了自己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希望自己离世后子女可以严格按照李暠家训行事。其中有“动念宽恕,审而后举”,意思是要懂得宽恕他人,在制定举措时要先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远佞谀,近忠正”意思是让儿子亲近忠心正直之人,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刑法所应,和颜任理,慎勿以情轻加声色”意思是要用法来处理事务,判断事务有有理有据,不可根据自己情绪和喜好来断定;“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意思是富贵后做到不骄傲确实比较难,但一定要时刻将这点记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

李暠写下这些家训,可谓用心良苦,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教育他的后代,还给后人留下一笔值得珍藏的财富。可惜在李暠死后,其子李歆继位后,并没有遵守这些家训,而是大兴土木,不听贤臣进谏,独断专行,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在位才三年就遭到敌军偷袭,后不幸战死蓼泉。

李暠述志赋

《述志赋》出自《晋书》,是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的作品。李暠自幼好学,本想做一位步入仕途、潜心专研的学者,可是事与愿违,所处的环境处处兵荒马乱,百姓民不聊生。不得已才步入官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伸张正义,给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李暠画像

李暠满腹经纶,热爱文学,在十六国时期是著名的文学家。据史料记载他所著的有《槐树赋》,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槐树在西北难以种植的事实,有感而发,感叹自己身处这荒凉偏远之地,不是自己施展才能的好地方;还有《大酒容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恬淡豁达的胸怀;还有《靖恭堂颂》、诗赋数十篇,以及为前妻写的诛文。可惜的是,流传下来的只有《述志赋》,其他的佳作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没被保存下来。

李暠的《述志赋》是在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进攻西凉时所著。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李暠抒发的是自己身为文人的志向,而不是一个君主治国的志向。李暠胸怀大志,可惜生不逢时,看尽世间沧桑,面对国家分裂,内心无比煎熬。于是李暠多次上书东晋朝廷,视东晋王为正统,表达自己对恢复晋室的信心。《述志赋》中他的志向是不图世间荣华,只求清净高洁,隐居深山。而另一种情感就是表示自己愿在东晋的领导下实现自己大统一的抱负和决心。

标签: 李暠志

更多文章

  • 鲁肃曾预言三分天下 最后竟真的实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鲁肃

    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远人,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是鲁肃提出并且积极的实践了东汉末年的孙刘联盟,是在鲁肃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积极的谨慎的维护着孙刘联盟,鲁肃死后,孙刘联盟很快破裂,曹操一方很快就将孙刘两家各个击破。鲁肃画像鲁肃

  • 郭威和柴皇后:虽仙逝多年依然是他唯一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威,柴皇后

    这世界上叫郭威的人不计其数,但有名者却寥寥无几。曾经有一名叫郭威的人,可谓是荣登九五至尊,享否极之位,此人便是名扬四海的后周太祖郭威,今天咱们就来追忆一下这位伟人,看看郭威是如何登上后周皇位,成为后周太祖的。后周太祖郭威郭威,出生于河北省的某家,当时历史进程正处于唐朝末年,他幼年丧父,跟随母亲一起生

  • 雍正和允祥两好兄弟 他们的儿子却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

    如果说众兄弟,谁最得雍正心,最受雍正喜爱的,十三爷允祥说第二,估计没有人敢说第一了。这兄弟俩的感情算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雍正从小性格不喜于形色,康熙都说看不透他,唯有在自己的十三弟面前,什么真性情都显出来了。当然,允祥也值得雍正真心相待,在雍正还是四阿哥时,就全力支持他争储,雍正登基后,更是呕心沥血,

  • 齐妃:为雍正生下唯一存活女儿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妃

    齐妃是雍正皇帝的妃嫔之一,也是雍正妃子里少有的汉人妃子,她父亲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还没登基之前,就进了当时的雍亲王府,成为侧福晋。齐妃早期也颇受雍正宠爱,在十年间为雍正生下四个孩子。儿子有弘盼,弘均,弘时,不过三个儿子,只有弘时活了下来。还有一个女儿是齐妃在康熙三十四年为雍正生的第一个孩子,和硕怀格

  • 大清最悲惨的女人 死后才当了半年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巴亥

    当我们提起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这个名字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被逼殉死”,的确在皇太极等人的胁迫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没有任何选择。尽管阿巴亥的死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背后也隐藏着皇太极一个深藏多年的秘密。阿巴亥是在九部联盟攻打建州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嫁给努尔哈赤的,那一年刚满十二岁的阿巴亥嫁

  • 明成祖为何要把皇位从侄子身上抢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成祖

    明成祖统治期间曾经让明朝的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民生以及对外联合和战争等方面,他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他五次亲自征战让明朝的版图变得更加稳定和牢固,大运河的疏通则有利于交通和民生,而他的改革制度不仅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而且也让他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定。那么明成祖是谁呢?明成祖朱棣图片

  • 刘弗陵死亡真相探秘:为何寝宫突然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弗陵

    刘弗陵,即汉昭帝,是汉武帝之后的下一个皇帝。昭帝生于公元前94年,是汉武帝刘彻和宠妃赵婕妤所生,是他年龄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画像在刘弗陵三岁的时候,朝廷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导致之后几年武帝一直不愿轻易立太子。直到刘弗陵长到五六岁,武帝开始偏爱于他准备立他为太子。因为担心刘弗陵继位后皇权落到他的母亲手中,

  • 隋炀帝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太急功近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

    说到隋炀帝这个人,他基本上和王莽一样都属于悲剧人物。当年的东汉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极力抹黑王莽。在唐朝时期也是这个德行,唐朝人变着花样的黑隋炀帝,后朝黑前朝自古以来就是这个德行。网络配图 其实仔细分析隋炀帝的一系列政策,不难发现在唐朝时期仍在沿用。隋炀帝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太急功近利,没有做到一步步来

  • 年羹尧曾是雍正得力大臣 却因一只老虎闯而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年羹尧

    年羹尧曾是陕甘总督,雍正皇帝得力大臣,雍正赋予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却只因为一只老虎闯进家中而被雍正赐死,可谓,成也雍正,败也雍正,这是为何?网络配图 据说年羹尧出生的时候有白虎托梦,寓意年羹尧是一头老虎,而雍正年间闯进年羹尧家中的这头老虎凶残被官兵打死,雍正就下圣旨说年羹尧该死,可是,年羹尧是

  • 史上千方百计拒绝皇上召幸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拒绝皇上召幸的皇后

    几千年来,皇上的后宫妃嫔众多,妃子们为得到皇上的临幸,都是不择手段恶斗争宠,都以能获皇上的召幸为最大的奢望。道理很简单,只要得到皇上的宠幸,就能成为后宫主人,就可取得荣华富贵,就可拥有一切。不过居然有人拒绝皇上临幸,听来不可思议。这拒绝临幸的就是元武帝的皇后宏吉剌。网络配图宏吉刺皇后生性节俭勤奋,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