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赫赫,为什么没当上继承人?

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赫赫,为什么没当上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07 更新时间:2024/1/31 7:28:45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偶尔会有一些因为君王的个人喜好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他们为了稳定,往往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忠实拥护者,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长子朱标去世后,他没有选择他最喜欢的燕王朱棣做太子,而是直接选择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储君。

所以开国皇帝往往不会因为个人喜好来选择继承人。但是也并非没有例外,例如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选择的继承人皇太极。大家都知道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那努尔哈赤的长子呢?他为什么没有选择他的长子为继承人呢。努尔哈赤的长子名叫褚英,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褚英十八岁。

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这年他第一次率兵出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获得的战绩是成功兼并二十多个小部落。九年后,褚英跟随叔叔舒尔哈齐等前往蜚悠城收编归顺的策穆特黑所部,在乌碣岩遭遇乌拉部落布占泰率领的一万兵马拦截。战斗打响了,舒尔哈齐率部将常书和纳齐布作壁上观,褚英与弟弟代善冲锋陷阵,最终以少胜多,拿下了乌拉部落。

由此努尔哈赤愈发器重这位长子,褚英也在二十九岁这年,如愿以偿获得了国事处置权。努尔哈赤这是默认褚英为自己的接班人了,同时也是对自己长子的信任和回报。努尔哈赤的事业方兴未艾,极需得力后人,而褚英无疑是上佳人选。就在大家都认为褚英可以成功接班的同时,矛盾就此展开。

有九个人对褚英说“不”,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还有金国“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这九个人是后金的顶梁柱,他们同时对褚英说“不”。这意味着努尔哈赤选储的失败,一旦他百年之后,褚英与他们九个人的火拼将无法避免。

世事为何如此纠结?努尔哈赤不解了,他不明白,骁勇多谋、战功赫赫的褚英怎么会这么招人恨?是他努尔哈赤错了还是褚英错了?亦或是“四贝勒五大臣”错了?他必须要一个答案。答案很快出来——褚英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尽管父亲努尔哈赤已经默认他为接班人了,可褚英还是不放心。

担心他们不服从自己,担心他们会反叛,或者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反叛。为了未雨绸缪,褚英做了以下工作:强迫他的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向自己发誓“不得违抗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话告诉父汗”。另外,褚英还告诫这九个人:“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好的大臣,待我坐上汗位以后,均将之处死。”

这是警告也是恐吓,但对褚英来说,效果适得其反,因为九人团结如一人了,发誓要将他扳倒。他们将褚英的所作所为告诉努尔哈赤,表示这样的人,绝不能做王朝今后的掌舵人。努尔哈赤也觉得褚英不适合做掌舵人,一个掌舵人可以没有能力,但绝不能没有胸怀。再说,从领导艺术角度而言,褚英也太不明智了,上来就打倒一大片。

把自己推到孤家寡人的地步,做人不可以这样没有策略,更不可以这样没有亲情。随后努尔哈赤毅然决然将褚英废黯,如果褚英不再有非分之想的话,事情走到这还构不成悲剧。可是一个心胸狭窄者的悲剧就在于任何时刻都心胸狭窄,甚至身处逆境时还变本加厉。在被父亲努尔哈赤废黜后,褚英下了这样一件事。

诅咒出征的父亲、四个兄弟及五大臣,并且在纸上写下咒语,对着天地焚烧。褚英还扬言:“吾兵出征,愿其败于乌拉,战败之时,吾不许父汗及诸弟入城!”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希望父亲率领的出征之师被击败,击败后,他将不许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褚英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不齿,而努尔哈赤毫无疑问震怒了。

震怒之后他将褚英关入了牢中,并且一关就是两年多时间。让这个逆子面壁思过,也让自己找到一个最佳处置方法。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找到了他要的方法。这一年他五十七岁,褚英三十六岁。在处死亲弟弟舒尔哈齐四年后,努尔哈赤,这个已然变得苍凉的老人将自己的长子也送上了不归路。

努尔哈赤也曾经想过是否原谅这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心胸狭窄者。毕竟他们是父子,毕竟褚英也是一念之差,但是努尔哈赤的心硬了。在“你不仁,我也可以不义”的逻辑下,努尔哈赤在权力与亲情之间做出决绝的选择,如果亲弟弟可以去死,那么亲儿子为什么不能死。

更何况在未来,如果褚英还活着,毫无疑问将是“四贝勒”“五大臣”的死敌,是金国动乱之源。所以褚英必须死,这是努尔哈赤送自己儿子上路之前,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令人生畏的老者是不是还有一丝私心杂念掺杂其中,不为世人所知。

努尔哈赤的王朝就这样在血泪中日益丰满,而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在悄然间走向杀伐决断,在伟业与功利之间找不到一个清楚的边界。毫无疑问,努尔哈赤是个令人生畏的强权人物,但又让世人产生了些许怜悯之情,毕竟这个人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雄杀妻!好一副梁山好汉的残忍嘴脸!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水浒传,野史秘闻

    杨雄杀妻!好一副梁山好汉的残忍嘴脸!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背心书刽字,衫串染猩红,问事厅前逞手段,行刑处刀利如风”,病关索杨雄,本非良善之人,其杀妻手段冷酷至极。杨雄与潘巧云是二婚,原著道“巧云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晚嫁得杨雄”,潘巧云出身屠

  • “明清第一牛人”王守仁做了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王阳明,风云人物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的学说,不同学说代表着不同的思想,而有很多思想也是影响了很多时代的。儒家学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学说了,由此又引出了不少学说,比如明朝时期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而王守仁被后世称为明清时期的第一牛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王守仁做过些什么样的事情,后世人为何会如此尊重他呢?

  • 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她的故事为何令人不得不敬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人物的确很多都是男性,但历史却不是只有男性,很多女性的历史人物同样非常出彩。今天要说的便是“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秦淮八艳之名,你可能曾经有所耳闻,她们是明末清初时期,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她们都在才学、容颜方面非常出众,虽然对于究竟是哪八个人有很多版本,但作为排在第一位的柳如是,她的故事,

  • 定军山之战为蜀汉和曹魏分别带来了什么?蜀汉胜利最大的功臣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定军山之战,法正,战史风云

    说到定军山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提到定军山,一开始知道它的人,可能是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吧。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黄忠曾在汉中之战

  • 母亲去世后,徐庶为什么不回到刘备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庶,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歇后语,它来源于我国名著《三国演义》,说的是三国时期,原本投靠刘备的谋士徐庶因为母亲身在曹营,被逼无奈前往归顺曹操,但进入曹营之后一言不发,不为曹操出谋划策,以示对刘备的忠心和对曹操卑劣手段的鄙视。因为小说中的这一桥段,徐庶在后世广受赞誉,许多人替他感到可

  • 姚玉京的生平如何?割耳铭心,矢志守节,一代名妓寄情燕子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姚玉京,晋朝,野史秘闻

    南北朝时南朝宋末襄州,有一名妓姚玉京。与南朝钱塘名妓苏小小齐名。此女美艳绝伦,风姿绰约,虽误入风尘,但心慧如兰,清丽脱俗,擅长诗歌和酬唱。当时襄州有一位小吏(书记官)卫敬瑜,薪俸不高却仰慕其美艳高雅,每月倾其所有一睹其笑。姚玉京见其年轻英俊,又对自己真情实意,遂自掏银两赎身,脱离妓院与其成亲。婚后夫

  • 吕雉与窦漪房对西汉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窦漪房,汉朝,风云人物

    窦漪房和吕雉,其实二人有过一些交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窦漪房原是赵国清河郡人,汉初被选秀入宫,刘邦顾不上临幸,于是她便做了吕后(吕雉)的侍女。当时窦漪房二八年华,妙龄少女,而吕后已为年近半百的中年妇人。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精简后宫,于是将诸如窦漪房一类的年轻漂亮宫女,分批赐给

  • 白居易的《长恨歌》究竟恨谁?为何源头与唐玄宗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最近很多人也读到了这个《长恨歌》,在《长恨歌》里面有很多著名的诗句,这其中就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等,都非常的脍炙人口了,那么也有很多人问了,这个长恨歌谁恨谁?长恨歌又恨什么?又为什么要恨?其实一切一切的源头都在唐玄宗李隆基了,为何这么说,到底怎么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王翦都有哪些功绩?他是如何大败楚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盎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

  • 史上最荒唐昏庸的皇帝:北齐后主高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高纬,南北朝,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期,北方分裂为北周和北齐,北齐的最后一位国君是齐后主高纬,北魏和东魏权臣高欢的第九个儿子高湛(北齐武成帝)的儿子,高纬是北齐的第五个皇帝,因为写过一首在北齐非常有名的《无愁曲》,也被称为无愁皇帝。在历史上很多人认为北齐的皇帝都是疯子、残暴昏庸,那么齐后主到底干了哪些荒唐奇葩的事呢?北齐后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