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去世后,他的葬礼活动有多复杂?后宫嫔妃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皇帝去世后,他的葬礼活动有多复杂?后宫嫔妃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1/26 12:55:13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后宫嫔妃的章,希望你们喜欢。

人固有一死。皇帝也免不了,虽然他们一生都在求仙问药,但是死神一样仍会如约而至,那么皇帝死后是怎么处理的呢?是否也像黎明百姓一样直接就入土为安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皇帝的老婆最少得有“3000佳丽”,这“3000佳丽”又当如呢?“改嫁”对她们而言是否行得通呢?

其实人生还是很公平的。至少在死亡面前,人人都逃不过这个命运,就算是皇帝也得面对死亡。但皇帝毕竟是皇帝,皇帝的死法怎么着也跟黎明百姓有很大的差距的,皇帝死后要按照一套严格的丧礼仪式,举行极为浩大而隆重的丧礼活动。

整个活动大约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不管你是皇室或是民间,都必须停止一切娱乐、婚嫁活动。嗣皇帝(即继任皇帝)、皇室成员以及百官军民一律身着丧服为死去的皇帝致哀。这种情况给人的感觉是:皇帝死了,天下百姓不论何种身份,都要表现得比你父亲死了更加伤心。

从一任皇帝死去直到入墓(皇帝的墓叫做陵),皇帝此时被称为“大行皇帝”,按照佛语的意思,大概就是说皇帝“极乐世界而行”的含义。一旦定下谥号,皇帝就不再称为“大行皇帝”了。

按照古代封建礼制,“生有名、死有谥”,皇帝死了,就要在宫中为他举行上一次上谥典礼,整个朝廷要根据此皇帝生前所做事迹为他评定一个谥号,换句话来说,他们必须要为死去的皇帝歌功颂德、盖棺定论后,才能入殓葬进皇陵。

皇帝死后,其灵柩会被暂时安放在后宫,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治丧活动,包括发丧、入殓、发引、遗奠、安神等。

发丧就是向皇帝所统治的领土内所有百姓发布皇帝的死讯,类似于今天的通知吧。宫中举丧时,以嗣皇帝为首的皇族成员,要在礼仪官的引导下,捶胸顿足、高声痛哭,仿佛自己十分不愿意继承皇位一样。

侍从太监等人用热水为皇帝的遗体沐浴、整容后,将之安放在床上。在遗体的枕头下面,通常会有一个小袋子,袋子里面盛着死去的皇帝平时掉下的头发和剪下的指甲。这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们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观念影响、认为这是父母精血之产物,应当珍藏而不可丢弃。要在大殓的时候一同纳入棺中的。

为了让皇帝死后也与生前一样享用丰盛的食物,侍从太监们还要在死去的皇帝口中纳入“饭含”,就是掰开死去的皇帝的嘴,在其中放入一些珍贵的珍珠,(更有甚者会放入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然后在往耳朵里塞进宝玉,手上套以金玉指环;再套上手衣,脚上穿着鞋。

最后一层层套入上殓衣服,最多的时候要穿12重殓衣。在汉代时,甚至还要给死去的皇帝穿上用玉石和金缕连缀而成的“金缕玉衣”。

折腾完上述事项后,紧接着便要给死去的皇帝举行大殓,这是整个治丧活动的高潮部分,参加者包括先帝的所有亲人。嗣皇帝按照礼仪官的奏请拜地而哭,所有在场者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要紧随其后放声痛哭,以示自己伤心欲绝的模样,另外还能表示忠心。

大殓之后,还要在宫中举行皇帝的“遗体告别仪式”,让公大臣们最后一次瞻仰先皇帝的遗容,这时的灵柩称为“梓宫”。宫中的治丧活动结束后,再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将先帝的灵柩“发引”(也就是送往陵园)。

明代规定,发引之前,要先将先帝安葬日期告之天地、宗庙、社稷。发引的前一天,还要祭祀金水桥、午门、端门、承天门(今天安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以及通往皇陵沿途的清河桥、沙河桥等处。发引前一天晚上还要举行辞灵礼,嗣皇帝、先帝的后妃、皇子、亲王等都要身着哀服依次序致祭。百官还要先行戒斋三日。

最后,灵驾往皇陵而行。嗣皇帝、先帝后妃、皇子、亲王等一行人一哭上哭天喊地,依依难舍地将灵驾送至皇陵。到了预定的吉时后将梓宫抬入墓中(玄宫),并将谥册、宝印、冥器及随葬物品一起放入并封闭墓门后,整个皇帝的丧仪才算全部结束。

皇帝虽然已经安葬完毕,但是别忘记了,皇宫内的那些,先皇帝的“女人们”该如何处理?她们当然不能“改嫁”他人,怎么办?

只能是为死去的皇帝守陵。

唐代诗人罗隐写过一首《铜雀台》的诗。诗中最后两句是:“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这首诗表达的主旨是:哪怕当时为皇帝以身殉葬,都比这种守灵命运要好。在此守陵的妃子、宫女们,她们没有人身自由,守陵到死,花都凋谢,人更憔悴。

这些守陵的宫女也曾拥有青春美丽的容颜,但是命运多舛、薄命如叶。她们在后宫得不到皇帝的恩宠,只能长年奉守在陵园的宫室,在无尽的愁思中虚度年华,任凭红颜老去。不但是普通宫女,皇宫中那些有名分的后妃照样逃不掉为死去的皇帝守陵的苦命。

为死去的皇帝守陵作为制度始于西汉。直至唐代,被安排守灵的宫廷妇女仍有很多。其实守陵虽苦,好歹可以苟且偷生,最残酷的是“殉葬”。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还会像生前一样生活,而因人死后,将其生前用过的物品一同入葬。在原始社会时,人们还只是将日常生活使用过的工具或武器、日用品等同死者埋在一起,但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视妻妾、奴隶等为自己的私有品。于是便将自己的妻妾、亲信以及大量奴隶一同陪葬,甚至残酷地将奴隶活活杀死来祭祀死去的人。

标签: 西汉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干政现象 乾隆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宦官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宦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和之前的朝代比,连一个宦官干政的事例都没有。为什么对宦官会防范得这么好么?这得归功于乾隆皇帝。话说乾隆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对文武大臣的工作情况,也是明察秋毫。《高宗实录》中记载:“上录诸直省道府姓名,密记治行优绌。”也就是

  • 唐代名臣刘仁轨是如何戏剧性的获得李世民赏识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仁轨,唐朝

    大家好,说起唐代名臣刘仁轨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安史之乱前的大唐,整体呈现出积极、蓬勃、开放、进取的态势,为人才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平台;同时,得益于相对开明的君主、全面推行的科举制,初唐政坛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让人窒息的阶级屏障,出现了春秋战国后少有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繁荣景象。基于此,那时的唐

  • 历史上的香妃为何能得到乾隆的重视?她最后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香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香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还珠格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树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角色,有爱恨分明,任性异常的小燕子,还有一位绝世美人——香妃。在电视剧中香妃因“天色”“绝色”“体有异香”大受乾隆帝喜爱,那历史中真有这样的事情嘛?是有的,不过剧情和《还珠格格》大

  • 严嵩原本有一腔报国之心 严嵩最后是怎么遗臭万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严嵩,明朝

    对严嵩名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明朝嘉靖年间,最出名的内阁首辅当数严嵩,原因是他担任内阁首辅的时间最长,从嘉靖二十七年上位,到嘉靖四十一年才下台,整整14年的时间。原本严嵩也是一位大好青年,考取功名也是为了天下苍生,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可严嵩最终为了权势

  • 曹操的历史评价如何?李世民又是如何称赞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从这时起,曹操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虽然在此之后,曹操因为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而明升暗降,并在不久后因为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而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

  •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 雍正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清朝,康熙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烂摊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在他长达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涯中,先后经历了“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打败郑氏集团收复台湾、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以及三次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

  • 武则天对唐朝的贡献有多大 武则天为陷害王皇后杀女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王皇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和王皇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武则天,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是我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同时也会想到武则天的荒淫无度,残忍绝情。但是武则天确实为唐朝的历史做了许多的贡献。首先她彻底瓦解了关陇贵族集团,很多人都不清楚关陇贵族集团,当时的关陇贵族集团势力特别的大,隋文帝

  • 王皇后为什么会被武则天醉骨 王皇后真的死有余辜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皇后,武则天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皇后醉骨,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这个朝代的发展程度甚至比今天的中国还高,当时的朝代有一位女皇武则天。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在历史的进程中,武则天却是举足轻重的,武则天在唐朝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她的存在,唐史才显得如此顺利,

  • 忠义无双、忠贞不渝的肥义,为何会死在自己人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肥义,赵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肥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肥义,本为赵肃侯的大臣,深受赵肃侯赏识器重,被奉为贵臣。公元前324年,赵肃侯去世,其子赵雍继位,史称赵武灵王。当时赵雍年仅15,还不成熟。秦、楚、燕、齐、魏趁此时机,各派出精兵万人来参加葬礼,对势局未稳的赵国虎视眈眈。肥义以一己之力

  • 徐羡之迎立刘义隆为帝,为何晚年却以废弑君主的罪名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徐羡之,刘义隆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在古代的许多文臣武将中,有些人因从龙之功而荣耀一生,有些人却因从龙之功而被清理铲除。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徐羡之与其他辅臣迎立刘义隆为帝,为何晚年却以废弑君主的罪名自杀?徐羡之也算是将门之后,他的祖父是东晋的左将军徐宁,父亲则是上虞县令徐祚之。刚入仕时,就在荆州参军结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