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和晋文公能迅速称霸中原的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和晋文公能迅速称霸中原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4/1/29 9:58:05

对齐桓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其中,就《史记索隐》和《荀子》的版本,应该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同度。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这两个版本的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榜上有名。尤其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更是被后人称之为“齐桓晋文”,也即类似于秦皇汉武这样的称呼。

对于齐桓公和晋文公来说,都是在成为君主之后就迅速称霸准备中原了。齐桓公在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灭掉谭国,谭国君主逃向莒国。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这无疑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了。对于晋文公来说,晋文公五年(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那么,问题来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何能迅速称霸中原?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要感谢他们的父亲。

首先,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在即位之后,可以迅速称霸中原,自然离不开齐国和晋国的综合实力。不过,在此之前,不管是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还是晋文公的晋献公,都为他们儿子日后的称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就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来说。齐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齐釐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十八年(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二月(一作正月),齐僖公在中丘会见鲁隐公、郑庄公。二月二十五日,三方在邓地结盟,决定出兵日期。十月壬午日,齐僖公与郑庄公因郕国违背周天子会师攻打宋国的命令

,于是派出联军攻打并攻进郕国。

齐僖公十九年(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七月,齐僖公会合鲁隐公、郑庄公攻打许国。七月初一日,军队汇合攻打许城。七月初三日,便占领许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早在齐桓公之前,齐僖公就多次会盟诸侯,并联合郑国、鲁国等诸侯国展开行动了。齐僖公二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国太宰华督弑杀宋殇公。同年三月,齐僖公和鲁国国君鲁桓公、陈国国君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

齐僖公二十六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秋天,齐僖公联合郑国、卫国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齐僖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冬天,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蔡国、陈国攻打郑国,郑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对此,在笔者看来,齐僖公在位期间,可以说是把齐国周边的诸侯国都教训了一遍。而这,无疑提升齐国在中原地区的威望,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齐僖公在位时期,曾先后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与郑国击败狄戎,后讨伐鲁国和郑国,使齐国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公元前698年十二月丁巳日,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最终让齐桓公登上了齐国君主的宝座。

对于齐桓公来说,即位之后重用管仲,对齐国上下进行了变法。自此之后,齐桓公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对此,在笔者看来,齐桓公会盟诸侯的策略,无疑受到了齐僖公的影响,也即齐僖公通过多次会盟诸侯,已经巩固了齐国在中原诸侯国中的地位了。另一方面,就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来说。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

晋献公在位时期兼并邻国,开拓疆域,除消灭虢国和虞国外,又先后消灭了北边的霍国(今霍州市西南)、杨国(今洪洞县南),南边的芮国(今芮城县西部和陕西大荔、朝邑一带)、魏国(今芮城县中部和东部)、郇国(即荀,今临猗县南)、耿国(今河津市东南)、冀国(今河津市东北)、骊戎(今陕西华县)、赤狄(即东山皋落,今垣曲县境)等国家和部族,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与齐国、楚国、秦国成为当时四强。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应该是消灭诸侯国最多的一位君主了。比如秦始皇嬴政,主要是消灭了山东六国。再比如楚国虽然吞并周边的小国,但是,这一过程历经了多位君主。

最后,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让晋国拥有了辽阔的疆域,这无疑是晋国日和和楚国争霸中原的重要基础。没有晋献公奠定的基础,晋文公也不敢即位之初就和楚国进行了城濮之战。并且,在笔者看来,晋献公虽然在位后期出现了昏庸的行为,也即想要废长立幼。但是,在大部分事情内,晋献公这位君主任人唯贤。起用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诛杀“富氏子弟、桓庄之族”,彻底地解决了“公子作乱”的问题,削弱了晋国公族大夫。

虽然晋献公削弱晋国公室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结果,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卿大夫家族的崛起,让晋国人才济济,这是晋国能够在春秋时期遥遥领先其他诸侯国的重要原因。对于晋文公重耳来说,即位之后重用的卿大夫,往往也都是在晋献公时期就得到用了。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晋献公无疑为晋文公重耳留下了众多可造之材。和齐桓公类似,晋文公在父亲去世后,也没有马上即位,而是历经了其他君主和内乱,这才获得君主之位的。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于城濮之战击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标签: 齐桓公春秋

更多文章

  • 乾隆帝的出生地到底在哪?为何说法各不相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皇帝,传说他出生时候天降祥瑞,还有传说他是龙的化身,这些民间传说都将这位皇帝神话了,那么真实的乾隆是什么样的呢?(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乾隆:生在雍和宫,我骄傲。关于乾隆帝的出生地

  • 说起康熙背后的女人,康熙为何对良妃的态度有些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良妃

    说起康熙背后的女人,有一位争议是比较大的,她就是良妃,不知为何,史料显示,康熙对这个女人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面,康熙将其单独册封为妃,使其成为出身辛者库封妃的第一人,这说明康熙是比较宠爱她的,另一方面,康熙却不止一次发表“辛者库贱妇”、或“出身微贱”这样的言论。小编推测,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两种,

  • 皇太极册封五宫后妃时,对公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太极,公主

    孝庄太后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她历经五朝,辅佐三位帝王,由此留下了不错的名声。一般说起来,与孝庄太后相关的,我们提到比较多的有皇太极、多尔衮、顺治这几位,尤其是她的儿子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孝庄能有这样的地位,也全仰仗这个儿子,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孝庄还有三个女儿,她

  • 张嫣与吕雉是什么关系?她为何在十一岁时就成为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嫣,西汉

    张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嫁给自己亲舅舅的美丽女孩,她就是西汉皇后吕雉的外孙女——张嫣。据史书记载:张嫣是西汉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的女儿。而鲁元公主就是西汉皇后吕雉的亲生女儿,也是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年仅16岁

  • 在后宫妃嫔的争斗中,祥妃这样的宠妃为何被道光降级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祥妃,道光

    清朝历任皇帝的后宫,道光朝绝对是最热闹的一届。有一个相关数据,道光一共有23位后妃,竟有多达13人被降过级,这就说明道光后宫妃嫔之间争斗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才经常有人降级,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讲的这位就被道光降过级,但是她曾经也是一名宠妃,她就是祥妃。说起这祥妃的出身,那还真不一般。祥妃姓钮祜禄氏

  • 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为什么都出自秦国和赵国 其他诸侯为何成为路人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四大名将

    很多人都不了解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喜欢看春秋战国的朋友肯定对战国四大名将不陌生,没错,他们就是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赵国的廉颇和李牧。逢乱世必出豪杰,这在当时就是铁打的定律,这个时代涌现出很多声名显赫的名将,就比如吴起、乐毅、赵奢等,但很好奇为啥只有秦国和赵国的入了战国四

  • 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戏志才至今为何却很少人知道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戏志才,三国

    说到三国时期曹操,就不得不说他手下的谋士,最出名的谋士分别是: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他们出谋献策,帮助曹操南征北战最后统一北方。其实,曹操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谋士,他的才智堪比鬼才郭嘉,曹操对他非常器重。荀彧在推荐郭嘉给曹操之前,就把他推荐给曹操,他就是戏志才,有人说:“戏志才不死,郭奉孝不出

  • 和硕端静公主被康熙视为掌上明珠,那驸马是一位良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和硕端静公主,康熙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是很有威严的,地位也是尊贵的,所以生在皇室的公主皇子们自然也是地位尊贵,公主相对于皇子来说应该会好一些,毕竟不要参与储位争权中。然能有好结局的公主也是少数的,毕竟受宠的人才会更能得到关注些。据有记载的后妃,康熙一共有65位妃嫔,他的皇子数有35位,皇女20位,这55位子女中,康熙的皇

  • 郭子仪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他为何能一直身居要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郭子仪是唐玄宗的将领,唐玄宗后期因为沉迷于酒色之中,很快唐朝就从开元盛世衰败下来,当时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有一个义子,叫安禄山,是一个胡人。随着权利的不断增长,安禄山起了反叛之心。导致了唐朝直接衰亡下来,当时作为大唐将领的郭子仪,

  • 永琏为何是最受疼爱的皇子?名字都是被雍正给取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永琏,雍正

    自古以来,为人父者,疼爱儿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即便是“最是无情帝王家”的皇室,也非常重视父子亲情,比如说康熙,最疼爱的儿子是皇次子胤礽,一岁多便将其立为皇太子,只不过,胤礽最终没有成器,被康熙废黜,算是清朝皇室父子亲情的反面教材了。中国历史故事网要讲的是乾隆最疼爱的儿子,他就是端慧皇太子永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