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李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发生了什么?

为何说李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90 更新时间:2024/1/11 10:04:34

为何说李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密因出身“皆知名当代”的贵族世家,得以入宫充当侍卫。隋炀帝见侍卫中这个“黑色小儿”眼珠子总在滴溜溜乱转,遂将他赶出侍卫队伍。李密称病在家,“专以读书为事。”

李密曾在游人如织的长安街头骑着黄牛,左手揽缰绳,右手读《汉书》,反复阅读《项羽传》,忽而掩卷沉思,忽而手舞足蹈,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留下“牛角挂书”佳话。

长大后,李密志趣识见远超同辈人且“多策略。”他敏锐意识到乱世将至,未雨绸缪散尽家财“养客礼贤”,堪称隋版及时雨。他自评才能足以“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

公元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趁隋炀帝讨伐高丽且“天下骚动”之机,起兵反隋,恭请李密出任军师。

李密审时度势献上中下三策,继而劝谏杨玄感取消称帝之心,建议杨玄感“引军西入”以避隋军追击,竭力反对杨玄感围攻陕县弘农宫,表现出高超的战略眼光。

杨玄感兵败后,李密与心腹王伯当等“为捕者所获。”李密在途中煽动众人伺机脱逃,又收集钱财买通看守,“遂夜亡去。”逃到淮阳后,李密“变姓名为刘智远”,以“教授诸生自给”,过着“削木皮为食”的清苦日子。

刘老师“经数月,郁郁不得志”,与在江州服刑的宋江一般“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宋江醉后在浔阳楼题写反诗,刘老师也在陋室创作一首五言诗直抒胸臆:“‘……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成而泣下数行。”虽未如宋江似的直书“郓城宋江作”,但诗作传出后,被官府定性为反诗。李密为躲避追捕,再次潜逃,最终携王伯当等心腹投奔在东郡“聚党万余人”的瓦岗寨首领翟让

(二)瓦岗扬威

李密劝谏翟让:“当下君王昏庸,天怒人怨,征伐辽东使得精兵丧尽,绝交突厥导致自断强援,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良机再现。‘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马精勇,席卷二京,诛暴灭虐,则隋氏之不足亡也。’”

翟让如拨云见日,令李密到附近说服各路小股义军归顺瓦岗寨。李密凭仗先前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声威和出众口才,将周围大小义军悉数吸引到瓦岗寨,极大增强了瓦岗寨实力,也使自己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瓦岗军缺乏战略目光,一直做着“掠公私船,掠商旅”的山大王营生。李密决心改变瓦岗寨这种“耗子娶妻——小打小闹”现状。他建言翟让:“我军不应坐等围剿,必须攻取中原战略要地荥阳。荥阳西面的巩县,有朝廷的战备粮贮存基地洛口仓。我军如攻克洛口仓,不仅衣食无忧,且能威逼东都洛阳,处于攻守自如之地。然后休整部队,筹集粮草,发展力量。待到兵强马壮之时,再与别人争夺天下!”翟让深以为然,率军“破金堤关,掠荥阳诸县城堡,多下之。”

瓦岗军节节胜利,招致隋将张须陀率部征讨。翟让因曾被张须陀打得落花流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闻知张须陀进剿,竟然“大惧,将远避之。”

李密挺身而出:“张须陀有勇无谋,骄横狠毒,在下却视他如草芥。翟公您只管列队观战,看在下如何略施小计,将其手到擒来!”

李密与翟让如此这般耳语一番后,亲率二十名游骑兵侦查敌情,令“兵千余人于木林间设伏。”翟让依计列阵与张须陀交战,故作不敌败退。张须陀果然中计,急令全军追杀。李密率伏兵从背后掩杀,翟让回头迎击,李密“与让合击,大破之,遂斩须陀于阵。”此役使李密一战成名,被视为文武双全的奇才。翟让心悦诚服,“分兵与密,别为牙将,号蒲山公。”

李密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治军严整,令行禁止,勤俭朴素,深孚众望。他把每次作战中缴获的钱财或物品全部分赏部下,“由是人为之用”,威望日益提高,与宋江隐然成为梁山实际领袖一样,李密也逐渐成为瓦岗寨二把手。

李密力谏翟让趁此天下大乱之机“亲率大众,直掩兴洛仓,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计划获准后,李密亲率“精兵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百姓闻讯,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使李密的队伍陡增“至数十万。其后,李密率部抗击官兵“步骑二万五千”,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一战破之”,令“东都震恐。”

李密在瓦岗寨的声望由此达到巅峰,翟让自愧不如,诚心主动让贤,“推密为主,号为魏公。”李密假意推脱后,华丽变身为瓦岗寨名正言顺的新领袖。

(三)土崩瓦解

各路义军如百川归海般归顺瓦岗,使李密实力大增。他“亲率兵三万逼东都”,大败隋军后,又发出檄文,“列炀帝十罪,天下震动。”

隋将王世充奉诏率五万精兵强将反击,李密与王世充对峙百余日,展开剧烈拉锯战。瓦岗军因伤亡惨重,开始士气低落。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瓦岗军迎战官军时,翟让的旧将们出于私利,总在撺掇翟让夺回军权。翟让心胸宽广,一心一意力挺李密。李密得到密报后,却“耗子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心思。”

李密设下鸿门宴,将翟让与随行亲信悉数斩杀,再将徐世勣与单雄信等猛将收入麾下,令亲信王伯当等人分统其众,开展过一系列安抚人心的活动。但翟让之死,令瓦岗军内部“诸将危疑。”李密杀翟让,无异于亲手种下瓦岗军猜忌的种子。

李密的巅峰时期,“据巩、洛之口,号百万之师”,将进剿的王世充打得节节败退,俨然成为众望所归的真命天子候选人。李密自负“其强盛,欲自为盟主,乃致书呼高祖(李渊)为兄,请合从以灭隋。”李渊因时机未到,一笑了之。

恰在此时,宇文化及在江都勒死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后,自率十万大军北上。朝廷“七贵”不甘示弱,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杨侗不满王世充专横跋扈,欲借李密之刀除之,于是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其先消灭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

李密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得接受册封,率部东讨宇文化及,打得宇文化及溃不成军。而王世充趁李密与宇文化及鹬蚌相争时,大力消灭异己,独揽隋廷朝政。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不愿入朝觐见,率部返回根据地金墉城。

此时的李密早已骄傲自满,丧失锐气。他致力清除翟让旧部,大力提拔亲信,且不再将战利品分发部下,使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他不再采纳徐世勣等人的良谏,偏信贪财好色的邴元真等人,导致瓦岗军内部矛盾重重,开始军心涣散走下坡路。

瓦岗寨内忧未止,官兵外患又至。王世充再次大兵压境,强渡洛河,李密令王伯当据守金墉城,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双方在邙山下展开决战。瓦岗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

瓦岗寨猜忌的种子终于在内忧外患中生根发芽,许多将领因对李密心存不满,趁机归顺王世充,致使瓦岗军一败涂地,土崩瓦解。李密逃到武劳关,见到王伯当时羞愤难禁:“兵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请以谢众。”王伯当“抱密,号叫恸绝,众皆泣,莫能仰视。”

李密最终接受建议接受部下建议,率二万多部下归顺唐王李渊。李渊大喜,“遣使迎劳,相望于道。”

李密率部归顺后,被封邢国公,任光禄卿,还娶李渊表妹独孤氏为妻,被李渊称呼为弟弟。李密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总想恢复失去的天堂。

正巧,李渊得知瓦岗寨旧将投降王世充大都是迫不得已,便令李密率本部人马“往黎阳(今河南浚县),招集故时将士。”李密与王伯当东行至稠桑驿时,突然接到李渊令其返回的手令。“密大惧,谋将叛。”他不顾王伯当的反复劝阻,一意孤行率部投奔旧将。

熊州(今河南宜阳县)副将盛彦师闻讯,率部设伏,全歼李密所部,“遂斩密,时年三十七。王伯当亦死之,与密俱传首京师。”李密的死法,与宋江被朝廷毒杀如出一辙。

(四)功过是非

李密“期月之间,众数十万,破化及,摧世充,声动四方,威行万里。”死敌王世充也公众评价“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旧唐书》以惋惜口吻道:李密降唐时,“犹存麾下数万众。”如果他能“去猜忌,疾趣黎阳,任(徐)世勣为将臣,信魏徵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

由此可见,李密从呼风唤雨的一代枭雄沦落为命丧荒野的悲剧人物的根本原因,就是“猜忌”。因为猜忌翟让,他才下狠手设鸿门宴害死翟让。因为猜忌翟让旧将,他才埋下瓦岗寨内乱的种子。因为猜忌李渊,他才恩将仇报决定叛唐。

《隋书》定性李密:“志性轻狡(轻佻而狡诈),终致颠覆”,属于陈胜和项羽一类的人物。《旧唐书》则毫不客气说他与项羽相比,“文武器度即有余,壮勇断果则不及。”

李密“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盖非唐初君臣所能及!”唐初学者徐文远赞道:“魏公,君子也,能容贤士。”足见李密军事才华出众且善于招贤纳士。

所以,已改称李勣的瓦岗旧将徐世勣得知李密死讯后,上表“请收葬,诏许之。高祖(李渊)归其尸,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葬礼上,李密的“故人哭之,多有欧(呕)血者。”

古往今来,陈胜、项羽、李密之类的枭雄层出不穷,他们虽有某方面出众才能,但因为其理想仅为满足“一心只想做帝王”的个人野心,失道寡助,最终身败名裂亦在情理之中。

故,当权者若身在高位,虽才华横溢却如李密般“猜忌”与“轻狡”,为升官发财等个人私欲无所不为。那么,重蹈李密这类人的覆辙,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标签: 李密唐朝

更多文章

  • 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为何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何斗不过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得到最终的胜利,多半是因为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死诸葛”等等一系列计谋都能够体现出诸葛亮的才能与智慧。那么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如此聪

  • 关羽丢失荆州后为何在周围绕圈 关羽不撤网蜀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荆州

    还不知道:关羽失荆州后为何不撤往蜀中,却在荆州绕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十分受到追捧的,就连游戏公司都十分喜欢制作三国题材的,乱世当中,就一定不乏战争,有战争就会存在一颗有一颗璀璨耀眼的将星。三国时期,确实也是名将涌现的时期,关羽就

  • 刘肇身为傀儡皇帝,他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明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刘肇

    中国历史上能够有很多靠着权臣和宦官的拥立上位的皇帝,这些皇帝往往是像傀儡一样,名为皇帝却无实权,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往往没什么好下场。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也是靠着宦官上位,一度沦为傀儡皇帝,最后却成功逆袭开创一代盛世,成为后世有名的明君之一,他就是汉和帝刘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 武则天坐上皇帝后有“三千男宠” 武则天为何迟迟没有怀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守寡22年,豢养“三千男宠”近十年,为何却迟迟未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谈及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贯穿两千余年封建王朝历史出现过的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自然稳居第一。女皇登基前后的后宫生活都精彩非凡,称帝前她历经太宗、高宗二帝,是

  • 赵元佐被贬为庶人是因为什么事情?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元佐,宋朝

    赵元佐被贬为庶人是因为什么事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历史上宋朝的第一次皇位更迭是兄终弟及,宋太祖赵匡胤因为没能及时确定儿子的皇储身份,以及没有及时扶持属于儿子的政治势力圈,结果,在他突然死亡后,弟弟赵光义趁势而入,拿走了皇位,也导致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的早亡。宋太宗赵光义是以“

  • 任亮为何被称为葫芦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任亮,明朝

    任亮为何被称为葫芦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挥师入关,随即占领了长江以北地区,此后,又用了二十多年,才陆续扫平长江以南的反抗力量,一统天下。这二十多年中,南方主要是有三股力量在抗清,分别是活跃在云贵及

  • 明朝时期的开国六公爵分别是哪些人?他们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公爵,明朝

    明朝时期的开国六公爵分别是哪些人?他们最后是什么下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初年,朱元璋一共封了六个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以及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但是这六个开国公爵,除了徐达之外,其他五个爵位都没能传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五个公爵后来都犯

  • 乾隆与和珅之前有什么关系 乾隆为什么对和珅如此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皇帝为何如此信任和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盖至嘉庆初年,而康、雍、乾三朝之元气,殆尽斫丧于和珅一人之手矣。和珅,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数百年来的贪官巅峰代表。雍正朝时期,有位被后世尊称为“常务副皇帝”的大佬——怡亲王胤祥;但胤祥有着皇室身份,又

  • 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就退出了京城 李自成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明末

    对为何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的皇帝?42天中他都干了什么事导致了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军攻克了明朝的京城,明末帝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民间普遍认为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实际上李自成早在崇祯十七年正月攻克

  • 合肥之战凌统是什么结局?他是如何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合肥之战,三国

    凌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凌操之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合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被张辽七千人击败,当时,孙权撤军,前锋部队已经先走了,张辽率军突然追来,在逍遥津北,追上了孙权,将孙权合围,包了饺子。眼看军情危急,孙权急忙派人快马追赶告知前锋部队,但是,前锋部队已经走远了,根本来不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