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50 更新时间:2024/1/24 13:20:26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了东吴大帝。

从继承父兄基业,再到当上皇帝,孙权先后用了29年。那么在这29年的时间里,孙权是如何从一个19岁的少年,变成三分天下的东吴大帝呢?

01孙权担任大汉吴侯的那些日子

因为《三国演义》,很多人都会称呼孙权为吴侯。但事实上,孙权他并没有当过吴侯,这不过是小说里的一种称呼罢了。

孙权的父亲孙坚,因为战功被东汉朝廷册封为乌程侯。公元192年,孙坚战败被杀,根据东汉的爵位继承制度,孙坚乌程侯的爵位,是可以由他的长子孙策来继承的。

不过孙策很照顾自己的弟弟孙匡,于是他就把乌程侯这个爵位让给了孙匡,然后就去投奔袁术,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公元196年,曹操为了拉拢孙策对付袁术,于是就上奏天子,封孙策为讨逆将军,爵位吴侯。就这么的,孙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爵位。

袁术称帝后,曹操就想着拿出一些好处,先让孙策去攻打袁术,于是孙策又被任命为会稽太守、骑都尉,爵位也变成了乌程侯。但没多久,孙策的爵位就又变成了吴侯。

一直到孙策去世,他的爵位都是吴侯。公元200年,孙策在去世之前,便让弟弟孙权来接替他的位置。

按照孙策的意思,孙权不仅要继承他的官职、爵位,还得继承他的一切势力。但别忘了,那时候的东汉朝廷还在,涉及到官职、爵位的变动,还是需要得到朝廷认可的。

曹操就在这一问题上耍了个心眼,朝廷只册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并没有册封孙权爵位。一直到襄樊之战,曹操为了拉拢孙权对付刘备,东汉朝廷才在曹操的操控下,册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假节、南昌侯。

也就是说,从公元200年到219年,孙权真正被朝廷所承认的,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至于在这期间,孙权所担任的其他官职,就比如209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为车骑将军、徐州牧,这只是他们认为的,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因此并不当真。

既然孙权没有当过吴侯,那为什么很多人都称呼他为吴侯呢?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人就真的把小说当成历史了。

第二,孙策当过吴侯,而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自然也会被误以为他也继承了孙策的爵位。

第三,很长一段时间,孙吴的政治中心在吴郡。而吴侯的封地也在吴郡,这就容易让人误以为了。

得到东汉朝廷的册封后,孙权才真正拥有了爵位,南昌侯。对孙权来说,这着实是一份大礼,因为他需要这一身份来巩固他的地位。而他也没有让曹操失望,很快就在关羽的背后捅刀子了。

襄樊之战后,刘备哄然大怒,于221年便发动了夷陵之战。面对刘备的举国之力,孙权就在担心他到底能不能抗住刘备的进攻。于是他就想得到曹魏的支持,没多久就向曹丕俯首称臣,曹丕便册封孙权为吴王。

就这么的,孙权从大汉的臣子,变成了大魏的臣子。

02孙权担任大魏吴王的那些日子

其实一开始,江东群臣是建议孙权,自称九州伯(意味天下九州的首领),不接受曹魏册封的,但孙权认为,九州伯于古未闻,另一方面,当年的刘邦也接受过项羽的分封,那他现在接受曹丕的册封也没关系。

最终孙权还是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曹魏的吴王。

从吴侯到吴王,这不仅是地位上升了,他也从之前的臣子变成了一个国家的王。这也为他后来的称帝打下了基础。毕竟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那曹魏政权就是合法的,是能被天下人所认同的。而他接受了曹魏政权的册封,成为吴王,那他也自然而然的拥有了合法性、合理性。

在称王之前,孙权跟部下们还是上下级关系,但称王之后,这就变成了君臣关系了。

之所以接受曹丕的册封,不过是个权宜之计,为了给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也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权也不满足王的称号,于是他就在224年与曹魏断交。而他的吴国,也从之前曹魏的藩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从之前的附属关系,变成了平起平坐的关系。

这还真的得感谢曹丕,要不是曹丕册封孙权为王,孙权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建国呢。

不过称王容易,想要称帝就十分困难了,最起码的道义上要站得住脚。就比如刘备,他是大汉皇叔,自然能够称帝。而曹丕,他是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这自然也可以称帝。

而孙权呢?他一开始是东汉的官员,后来又成为了曹魏的藩王。如果要想称帝,那就必须稳定内部局势,获得内部各派系的支持,并且还得在法理上站得住脚。

而这么已准备,孙权就准备到了229年。

03孙权担任皇帝的那些日子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吴。虽然曹操曾经称赞孙权为生子当如孙仲谋,但也不得不承认,孙权是守土有余,但进取不足。

就比如攻取合肥,孙权先后五次亲征,都没能拿下合肥,还被张辽的八百人杀了个丢盔弃甲。另外孙权的晚年,也陷入了昏庸的境地,尤其是他过于宠爱鲁王孙霸,结果导致了二宫之争,更是让东吴国力大大受损。

可以说,是孙权建立了吴国,吴国的衰落也是他埋下的导火索。尤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他更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竟然让年仅10岁的孙和,成为了他的皇位继承人。

但之后的事情,孙权就不知道了。公元252年,孙权去世。11年后,蜀汉灭亡,14年后曹魏灭亡,28年后,他建立的孙吴灭亡。

标签: 孙权东吴

更多文章

  •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从珂.五代十国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个性格十分矛盾的人。他年少时仅率数十骑兵就敢混入数万人的梁军,斩杀梁军将领;可他当了皇帝后却胆怯怕战,畏惧辽军,不敢率军救援张敬达,导致最后身死国灭。那

  •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三国是一个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与曹操多次交战,身处险境,刘备也多次从曹操重兵包围中突围出来,可以说,刘备每次都死里逃生,而且,毫发无损,其中,包括从许褚和夏侯惇等大将的眼皮底下走脱,刘备究竟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这里仅举几例,分析一下

  • 古代仁宗皇帝那么多 宋仁宗为什么最当得起“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仁宗,宋朝

    还不知道:为何只有宋仁宗赵祯最当得起“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仁”是比较美好的一个词汇,用在皇帝的庙号中也都是褒义词,庙号中仁的含义有: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

  •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海瑞,明朝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步协,东吴

    步协,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赤乌十年步骘逝世,步协嗣父之任,继统步骘所领,加为抚军将军。后来蜀汉被魏所灭,东吴闻知此事,见百城无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协率众西征,却为罗宪所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公元247

  •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起,楚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吴起变法后,楚国历经10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大家熟悉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走向强大。公元前221年,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后,六位秦国君主打下的基础,秦

  •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自成,崇祯

    对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祯帝为何拒绝了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哥哥明熹宗的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中兴大明;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可以说

  •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匈奴

    对汉匈和亲,为何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就是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原皇帝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的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原与夷狄和亲,几乎全部都是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给夷狄君主,不觉得奇怪吗?《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 刘惇:三国是东吴官员,擅长占星术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惇,东吴

    刘惇,字子仁,平原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占星术数。与吴范、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刘惇,字子仁,是平原人。因战乱而避难各地,客游庐陵,在孙辅手下作事。因知晓天文、懂得占卜而闻名南方。每当有

  •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达,东吴

    赵达,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达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的征候,可以躲避灾难,因此离开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