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

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3/12/27 18:55:16

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北伐历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诸多北伐中汉武帝北伐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场北伐,但是代价也是非常严重的。经过这一次北伐,汉朝家底都打没了,而且沉重的税赋压垮了无数百姓。当时的流民以百万计,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流民,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比例。无数人用血泪铸成了“封狼居胥”的荣誉,但就这样也没能完全消灭匈奴之祸,边境烽火终年不息。之后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汉朝成为“皇协军”,但是北匈奴仍旧积极反汉。汉和帝时期窦宪发动北伐,这一次北伐非常轻松,北匈奴都被消灭了。那么问题来了,汉武帝北伐那么艰难,为什么窦宪就那么轻松?

不一样的匈奴

汉武帝北伐与窦宪北伐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解决匈奴之祸,但是双方面对的匈奴不一样。汉武帝面对的是完整版的匈奴,当时匈奴是草原上响当当的霸主,汉朝要和匈奴和亲、大月被打得西迁、西域诸国沦为附庸、其他部落先后臣服。但是窦宪面对的匈奴就不一样,匈奴经过一连串的打击,已经不再是那个草原霸主了,我们说几个对匈奴打击严重的事件你就明白为什么窦宪北伐那么轻松了。

一:匈奴分裂

汉武帝数次北伐消耗了匈奴大量有生力量,天灾更是让匈奴雪上加霜,社会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国内矛盾迅速激化。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匈奴特色体制,匈奴本质上是多部落联盟体,单于不能带联盟走向富强,那么联盟必将更换单于,如果无法选出一个合格的单于,那么他们就会分家。屠耆堂单于死后匈奴内部就爆发了争夺单于位置的内战,匈奴东部支持呼韩邪单于,但是其他部落都不服,因此纷纷自立单于,一时间匈奴出现了五位单于。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位领袖,一个草原也只能有一个单于,双方达不成一致,那么就需要打成一致。

在经过一番厮杀之后东部的郅支单于击败了呼韩邪单于,霸占了漠北王庭。但是郅支单于并没有和呼韩邪单于达成一致,呼韩邪单于选择南下当汉朝的“皇协军”,后世称为“南匈奴”。随后南匈奴在汉朝的扶持下逐渐强大起来,并且逐步蚕食郅支单于的生存空间。最后郅支单于退走,呼韩邪单于占据了漠北王庭。为了防止南、北匈奴达成一致,西汉还曾经追杀过北匈奴。我们假设匈奴原本实力为x,汉武帝北伐将匈奴实力减半,匈奴分裂又让北匈奴的实力减半,x/2/2和x相比,差距就显而易见了吧。

很多人会觉得北匈奴实力下降到这个地步,应该没什么下降空间了吧。那你可就想太多了,这只是匈奴分裂之后北匈奴的实力(公元前36年),窦宪北伐是公元89年的事情,这之间还差一百多年那,北匈奴的下降空间还有很多。

二:争夺西域

公元36年光武帝统一全国,之后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发展强盛。在这二十年内北匈奴实力衰弱,所以不止一次的主动提出和亲的请求。但是当时光武帝并没有同意,并且选择休养生息,因此北匈奴得到了喘息之机。在当时北匈奴得到了西域,得到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因此实力飞速增长。公元73年,北匈奴开始入侵云中等地,边境再次燃烧起了烽火,边疆百姓苦不堪言。汉帝一方面派窦固北伐,另一方面派班超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争夺盟友,恢复西汉“通西域以便断匈奴右臂”的对外方针。班超出使西域,通过各种手段让西域国家陆续与北匈奴断交,双方围绕着西域展开了争夺战。一直到公元94年,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与北匈奴断交,东汉取得争夺战的完全胜利。

这场争夺战从公元73年就开始了,到公元8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国家与匈奴断交了,这些国家切断与北匈奴的贸易关系,北匈奴的社会经济一落千丈。公元83-85年,北匈奴陆续有73批人南下降汉,社会经济大损、人口大量外流,北匈奴衰败是必然的事情。窦宪北伐是公元89年的事情,是北匈奴走下坡路之后发生的北伐,其难度还要再降一个级别。

三:墙倒众人推

在这些基础上北匈奴还有下降的空间,公元85年南匈奴从南面攻打北匈奴,不断向北掠地;班超从西方开始,逐个击破北匈奴的盟友;公元87年鲜卑从东面攻打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公元88年,北匈奴遭遇蝗灾,南下投汉者“前后而至”。很明显,当时北匈奴周围的国家都看北匈奴走下坡路,于是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经过这一系列的打击,北匈奴已经非常衰弱了,窦宪北伐的难度比汉武帝北伐的难度小太多了。换句话说,就算东汉不动手,北匈奴也会在群狼的蚕食下逐步走向灭亡,窦宪北伐只不过是加快了北匈奴灭亡的步伐罢了。在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窦宪的北伐没必要,但是我仍旧要为窦宪鸣不平,因为在当时缺少对北匈奴的处理方法,北伐并没有错。

窦宪北伐的原因

窦宪北伐到底该不该?网络上的部分键盘侠认为不应该,因为北匈奴已经失去反抗的能力了,已经无虑了。实际上当时东汉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东汉御史何敞、司徒袁安、太尉宋由以及一帮公卿认为:“匈奴不犯边境,无故劳师动众,损费国用”。意思很简单,匈奴没有杀我们,我们也没必要去杀他们。你们(公卿们)可别忘了,几十年前北匈奴是如何犯境的。他们在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尸骨未寒,你们竟然认为没必要报仇,浪费钱???更何况游牧民族反复无常,不趁他病要他命,难道要等他缓过来杀你?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的想法狭隘,那好,我们抛开这些狭隘的想法。北匈奴如何处置?在当时有几种对策,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坐视

坐视很简单,啥都不要管,任由北匈奴自生自灭。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后果,分别为:

1:鲜卑(南匈奴)吞并北匈奴,之后迅速发展强大,成为汉朝最大的敌人。为什么?因为国土接壤,鲜卑吞并北匈奴之后肯定不会停止兵戈,它一定会被迫、主动对外扩张。届时与鲜卑接壤的国家都会成为对手,《亮剑》里面就提过一个国家周边出现一个强大的军事强国,那么无论它是什么阵营、奉行什么主义,它必定带来潜在的威胁。像这种与你的国土接壤,和你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国家,你怎么会相信他人畜无害哪?昔日放任匈奴独霸草原,导致秦汉两代都保守匈奴之苦,我们既然已经走过弯路了,为什么还要走?因此绝对不能坐视鲜卑(南匈奴)吞并北匈奴,必须保持“分而治之”的格局,草原不能让一家独霸。但是你说不让就不让了?他们会听你的吗?不会!你必须要有一场战争,能让周边国家认可你,所以北伐免不了。

2:北匈奴重新崛起,之后吞并其他部落,独霸草原。但是这个可能比较小,因为北匈奴的实力已经不允许它继续独霸草原了,它只能偷且偷生或者被吞并。

二:招安

招安这一点不太现实,因为国内有顾虑,主要顾虑为:

1:南匈奴不满

首先南匈奴已经内附了,此时再招安北匈奴,那么南匈奴该怎么看?司徒袁安认为应该满足南匈奴吞并北匈奴的想法,让南匈奴统一北匈奴。不应该招安北匈奴,避免“今立其弟,则二虏怀怨”,也就是说不能招安北匈奴,因为这样会导致东汉失去南匈奴的信任,以至于南匈奴不满。但这个想法好可笑啊,再造一个完整版的匈奴,培养一个强大的军事强国来和自己做对?此时南匈奴内附了,谁能保证南匈奴不会反叛?上面那句《亮剑》的经典金句同样适用于这里,一个国家周边出现一个军事强国,那么必然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让南匈奴吞并北匈奴的想法是非常不可行的,另外招安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南匈奴可能会不满、会反叛,届时将得不偿失。

2:花钱太多

袁安还提出了一些理论,试图说明他的看法正确,他认为:“(汉朝)供给南匈奴岁一亿九十余万,西域七千四百八十万。如今北单于距离遥远,所以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简单来说,他认为如果招安北单于,那么就要增加一笔开支(汉朝为了让南匈奴内附,所以每年提供1亿余万的经济援助),“北匈奴其费过倍”意思就是认为东汉可能需要用两亿来换北单于内附,所以他觉得不值。

上述两点都来自袁安,袁安认为南匈奴长期内附汉朝,有一定的忠诚基础,所以可以让南匈奴统一匈奴。没必要再招安北匈奴,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袁安: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复更立阿佟,以增国费”

窦宪听完他这番理论之后气得要打人,对他极其不满。不光窦宪气得要打人,我看了也生气,这什么奇葩逻辑。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汉奸”的意思,难道扶持一个军事强国对汉朝有好处?袁安这么相信南匈奴会老老实实的内附?如果朝廷采用了袁安的建议,让南匈奴统一匈奴,日后南匈奴反叛,那么怎么办?继续和亲?好再窦宪否了他的建议,极力阻止南匈奴统一。

综上所述:汉朝缺少处理北匈奴的策略,不能坐视鲜卑(南匈奴)吞并北匈奴,但是又很难招安匈奴,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南匈奴提出了出兵伐北匈奴的建议,窦宪极力赞成此建议,并且在窦太后的支持下开始北伐。当然了,窦宪也并不是完全为国家的,他也有他的私心。要知道他杀了刘畅(窦太后的绯闻情人),被窦太后关在内宫里面。他想要戴罪立功,以便消除窦太后的怒火。尽管窦宪是有私心的,但是不可否认窦宪北伐是没有错的,北伐虽然会花费钱财,但是与他后果相比(再造一个军事强国或者连年对外经济援助),这个代价还是要小很多的。

窦宪北伐的过程

窦宪、耿秉各率四千骑兵、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上万骑兵、南匈奴单于率领上万骑兵、邓鸿率领内附朝廷的八千羌胡骑兵、左贤王带领上万骑兵,多路大军在涿邪山会师。之后在窦宪的指挥下大破北单于,斩杀北匈奴将士1.3万人,俘虏牛、羊、马等牲畜百万头,闻风而降的部落有81部,前前后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登上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

之后窦宪派人追上了北单于,让他们投降汉朝。起初北单于还是愿意的,也想着入京觐见。但是南匈奴却建议消灭北单于,之后一并投降汉朝。

汉朝同意了南匈奴的请求,于是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北单于败逃。然而没等南匈奴吞并北匈奴,窦宪就出手了,直接灭了北匈奴,北单于生死不明。这过程非常简短,窦宪北伐非常顺利,而且成本也非常小。关键是南匈奴也没能吞并北匈奴,反倒是中了窦宪的“驱虎吞狼”计。一年后,北匈奴残部不满被统治,因此再度反叛。但是北匈奴已经不负昔日的荣光了,最后在多方势力的剿杀下被迫西迁。

窦宪北伐的影响

燕然勒石本质上就是彰显汉朝的国威,“真理在大炮的射程内”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东汉能在这里彰显国威,那么东汉的真理也会蔓延到这里。我能灭了北匈奴,自然也会灭了这里的政权。因此史书对窦宪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把燕然勒石和封狼居胥放在一个档次。尽管窦宪人生中有不少污点,但是他对东汉王朝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他奠定了中国北疆的新格局,其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抹杀的。后世认为窦宪灭了北匈奴,导致鲜卑纵横草原,这看法是不对的,因为窦宪不灭北匈奴那鲜卑一样会灭北匈奴,窦宪只不过加快了这个速度而已。真正可惜的是打破了“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这也就是为什么窦宪饱受诟病的原因。如果能止步于北匈奴内附,那窦宪的评价要好很多。

标签: 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朱棣能造反成功,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朝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纵观各朝,造反的人比比皆是,但造反成功的人屈指可数,其中朱棣就是其中一个,对于朱棣造反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大家各执一词,有说是因为朱棣这个人天生就是君王的命,也有的人认

  • 历史上真实的朱见深,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见深,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时候的历史记载大多都是人为的,所以有些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都会对历史做一定的更改。满清入关之后,对明朝的历史就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所以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明朝皇帝大多身背恶名。尤其是成化帝朱见

  • 在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了哪些才能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吴五君子,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方面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面曹操有“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凤雏”,孙权有“四英杰”。除了“四英杰”“十二虎臣”,东吴还有“五君子”。东吴五君

  • 如何评价唐高宗之孙李守礼?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守礼,唐朝

    唐邠王李守礼(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咸亨三年(672年)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李贤犯下谋逆罪,李光仁与父母同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

  • 薛崇简:太平公主与薛绍次子,曾反对其母太平公主的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崇简,唐朝

    薛崇简(?—724年10月14日),字崇简,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外戚大臣,镇国太平公主与太常卿薛绍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以母位,封位郢国公,拜太中大夫、司礼丞,转赞善大夫、尚辇奉御、卫尉少卿,迁封银青光禄大夫、燕国公。景龙四年(710年),参

  • 武攸暨:女皇武则天堂侄,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攸暨,唐朝

    武攸暨(jì)(663年—712年),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女皇武则天堂侄,追封楚王武士让孙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周时期,册封千乘郡王,迁右卫中郎将。迎娶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迁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历任司礼卿、左散骑常侍、特进。神龙年

  • 战功卓著的狄青为何死得很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宋朝

    战功卓著的狄青为何死得很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朝时期,由于国家政策上就是重文轻武,因此在对外的将军上,难得出现一个不世出的人才,每一个都极为珍贵难得,但是,由于这些人往往功高,因此大多时候会招来朝中文官以及皇帝的猜忌诋毁,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最出名的,莫过于我们心目

  • 诸葛亮和刘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真的情同父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刘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后主刘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诸葛亮与刘禅情同父子,事实是这样吗?当年刘备在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后,诸葛亮为了对得住刘备的嘱托,不惜鞠躬尽瘁,事必躬亲。而刘禅深知诸葛亮用心良苦,谨遵父亲刘备的遗训,将诸葛亮视为自己的父亲一般。也就是说,虽

  • 于禁回曹魏时曹操活着的话 于禁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禁,曹操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和于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于禁回魏国,曹操如果活着,会怎么对待于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

  • 周瑜英年早逝之后 小乔后半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瑜,小乔

    还不了解:小乔结局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瑜早死,姿色美貌的小乔与谁共度下半生的?“古木犹传贞女意,名山不道小姑归”这句话是对小乔的后半生最好的概括。做为三国之中最有名的几位美女之一,小乔的前半生是十分幸福的,但随着周瑜的英年早逝,小乔的后半生却过的十分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