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前期名臣周忱简介:晚年遭诬陷罢职,致仕归家

明朝前期名臣周忱简介:晚年遭诬陷罢职,致仕归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07 更新时间:2024/1/26 1:53:05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周忱(chén)(1381年—1453年),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

永乐二年(1404年),周忱登进士第,补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进学文渊阁,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元年(1425年),迁越府长史。

宣德五年(1430年),授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私访民间,询问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其余府按次序减少。

累官工部尚书,仍为巡抚。晚年遭诬陷罢职,致仕归家。景泰四年(1453年)卒,年七十三,谥号“文襄”。著有《双崖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周忱为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自请进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等。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浮沉郎署

周忱虽有经世才,但浮沉郎署二十年,未得升迁。夏原吉知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荐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年),又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的赏识,被荐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整顿税粮

周忱巡抚江南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整顿江南税粮。江南田赋重,赋税拖欠,百姓生活艰难。周忱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他不带任何随从,向农夫村妇详细询问最感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在哪里,希望如何处置。时间长了,百姓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彼此相处如家人父子。他对下级也比较宽和,有好多事情主动同他们商量,向他们请教。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如苏州知府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都成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苏州府,从永乐二十年至洪熙元年(1422年—1425年)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松江府,从永乐十三年至十九年(1415年—1421年)不得不免征几百万石。宣德初年,苏州府累计拖欠至七百九十万石。宣德五年(1430年),松江额定征收田粮的起运部分为四十三万九千石,实征六万六千石,只征得百分之十五。实在如有人所说:“只负重税之名,而无征输之实。”从朱元璋时候起就一直颁布减轻税额的诏令,但多数情况是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因为江南是朝廷的财赋重地,承担着官僚、勋贵的巨额俸禄支应。到宣德年间,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再次下诏减轻官田税额,而户部考虑到支出的困难,往往“私戒有司,勿以诏书为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忱被派往江南整顿田赋。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明史·食货志》)。周忱本想更多地降低一些官田税率,如:当时一种田称古额官田,税额特别重,耕种者无力负担,周忱请求依民田起科。太子太师郭资和户部尚书胡濙便弹劾他“变乱成法,沽名要誉”,要求给以惩治。宣宗虽然批评了郭资、胡濙,但也没有答应周忱的请求。朝廷不愿承受更多的“损失”。周忱便把思路转到以灵活的政策办法促进赋役改革和均平负担上来。

运输改革

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当时江南田粮运送北京,有军运,有民运。民运中,运夫百姓的负担相当沉重,“军船给之官,民则僦舟,加以杂耗,率三石致一石,往复经年,失农业。”周忱与漕运总督陈瑄商议,将江南漕粮兑给漕军运输,具体办法是:民运至淮安或瓜洲水次交兑,然后由漕军运至通州。每正粮一石民运至淮安,加耗粮五斗,运至瓜洲,加耗五斗五升。江南卫所官军就附近仓廒直接运输,另加给过江米二斗,铺垫芦席费五合。这个办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运输要加耗,鼠雀吃食、水中漂没、腐烂等都会有消耗。所以田粮正项之外,耗米征收是一大负担,也是一大漏卮。最大的问题是“豪有力者只供正额,而一切转输诸费,其耗几与正额等,乃独责之贫民。此耗之不得其平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宣德八年(1433年),周忱创“平米法”。平米,指正额与耗米两项而言。其办法是:“官民田皆画一加耗。初年正米一石加耗米七斗,计输将远近之费为支拨。支拨之余者存积县仓,曰余米。次年余米多,正米一石,减加耗为六斗。又次年益多,减加耗为五斗。”在平米法的基础上,又建立“济农仓”。济农仓米的来源,其一就是平米支拨后存留的余米,此外,还有丰收年发官钞所籴储存的粮米,以及奏定“京俸就支法”所节省的耗米。据周忱于宣德七年所奏:“先是,苏、松、常三府岁远南京仓米一百万石,以为北京武职之俸。每石外加盘用耗米六斗。然前俸既可以南京支取,独不可以三府就取乎?是岁,减耗米六十万石。”又据《明史·周忱传》,这个就支办法规定,给予就地支取者每俸米一石船价米一斗。所节余部分是耗米每石五斗。另外,在某些县份还有向富人劝借米,清理豪右侵占绝户田租等。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不幸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买办纳官丝绢,修理舍、廨、庙、学,攒造文册及水旱祈祷”等都随时支用。这种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在明代赋役制度的改革中具有开创意义。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逋负,忱之力也。”

正统初年,由于宝钞的贬值和铜币的窳败,银货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流通开来。连国家与皇帝的权威也不得不屈服于它的势炎。于是江南四百万石漕粮也折征为一百万两白银。这就是金花银的出现。田赋实物税粮改折为白银,对纳税者免除了运输等盘费与麻烦,就是改折为布、绢等“折色”物品,也比缴纳“本色”粮米合算。周忱向朝廷尽可能争取缴纳“折色”,同时,利用米粮、布绢、白银作为调节赋税负担的杠杆。“忱请检重额官田、极贫下户两税,准折纳金花银,每两当米四石,解京兑俸,民出甚少,而官俸常足。”松江为明代棉纺织中心。洪武时已有以布折赋的先例。周忱再次奏请恢复松江、常州部分秋粮折布缴纳。

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买。公私皆便。洪武间,因为北方地旷人稀,便于江浙苏、松等处按田粮佥派人夫到凤阳等地养马走递,充当驿夫。正统间,周忱奏请以秋粮带征耗米,易银交付北方有关地区,从而减轻了江南马夫的负担。

正统初年,周忱被任命巡视淮安、扬州盐务,以整理那里的盐课拖欠。

周忱命苏州等府拨余米一二万石至扬州盐场,抵作田赋,而令灶丁纳盐支米。当时米贵盐贱,饶足,施及外郡。

黯然离世

周忱的改革触及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在朝廷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正统七年(1442年),豪强尹崇礼攻击他“多征耗米”。

正统九年(1444年),给事中李素等弹劾周忱“妄意变革,专擅科敛”。

景泰元年(1450年),当国难当头之际,应天府豪民彭守学又攻击周忱“多收耗米”,甚至攻击他“变卖银两,假公花销,任其所为,不可胜计”。户部竟奏请“分往各处查究追征”。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周忱被迫致仕。“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敕无轻易忱法。然自是户部括所积余米为公赋,储备萧然。其后吴大饥,道馑相望,课逋如故矣。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

景泰四年(1453)十月,周忱去世,终年七十三,谥号“文襄”。

标签: 明朝周忱

更多文章

  • 明朝官员郭子章简介:一生虽久在官场,但读书不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郭子章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襄樊之战于禁被擒后,曹仁为何没有弃城逃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攻打樊城,当时关羽的兵力,大概三万多人,还有一两万人镇守荆州大后方。曹仁只有四五千人,哪里是关羽的对手?被关羽一番进攻,打的措手不及,闭门不出,向曹操告

  • 如果冯胜不死,朱棣还有成功的可能性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冯胜,明朝

    靖难之役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政权的战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元璋晚年时,猜忌心越来越重,因为想让孙子朱允炆的皇位能坐稳,朱元璋杀了一大批功臣和名将,基本都杀光了,比如,傅友德、蓝玉、冯胜等人全杀了。朱元璋只给皇太孙

  • 探索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他的功业不是建立在自我牺牲之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狄仁杰,唐朝

    受到影视娱乐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对狄仁杰的第一印象就是“神探”,但在真实历史上,狄仁杰虽然断过不少案件,但这并非他一生中最突出的优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狄仁杰最出色的还是能够在唐中期那个混乱的时代里左右逢源,不管是在李唐一方,还是在武则天一方都落得了好

  •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的降将 两人的结局为何相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辽,张郃

    对张辽与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魏降将,为何张辽与张郃的最终结果会差那么远?历史上有许多可以比较之事,比如蜀汉与东吴都以南方为根据地,却一个早亡,一个苦撑许久;比如曹操与曹丕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但曹操在文坛颇得赞誉,曹丕却被许多人忽视;比如张辽和张郃其

  •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相比 曹操和袁绍谁的损失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袁绍

    对曹操和袁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赤壁之战和袁绍官渡之战,谁的损失更大?袁绍官渡之败,损失精锐大军约8、9万(其中光被坑杀的就7、8万降卒),外带损失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大将淳于琼、韩荀等。以及最重要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荀谌等等。官渡之

  • 历史上胡济是什么人?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胡济,三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胡济,字伟度,生卒年不详,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胡济是荆州义阳人,他的义阳老乡有邓艾、樊建、董厥、魏延、来敏等人。也即在汉末三国时期,义阳郡还是出了不少人才的。同

  • 作为古代第一位赴国难而死的君主,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帝辛,商朝

    中国古代第一位以身殉国的君主是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明王朝是中国古代备受推崇的一个朝代,究其原因,乃是后人总结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几点。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则是君王死社稷,自古以来,杀身成仁的臣子比比皆是,但真

  • 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何荒诞的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方朔,汉朝

    东方朔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传说故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汉朝有个“恣意疯癫”的怪人,他自称是在朝廷中过着隐士生活的隐者,他富有才华,行事却肆意大胆,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是汉武帝最看重的臣子之一,这个人便是东方朔。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

  • 南朝宋皇帝刘彧是如何登上帝位的?他有何特殊癖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彧,南北朝

    刘彧,字休炳,从猪栏中爬出来的暴君。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时候的刘彧长得一表人才,读过不少书,但后来因为缺乏运动或者自身体质的缘故,导致变得十分肥胖,也因此而被前废帝刘子业极尽羞辱,还起了个蔑称为“猪王”。据说,当时刘彧一顿饭要吃很多条鱼,再加上上百片